48165.jpg

 

 
書籍番号 48165
書   名 洛陽新獲墓誌続編
シリーズ
データ B4 555頁 (精装)
ISBN 978-7-03-021361-7
編著者 喬棟 李献奇 史家珍編著
出版年 2008年3月 
出版者 科学出版社
価格(税込) 37,800円

1948年,中国的社会与政治面臨着重大変局,文化生態与
文化体制即将迎来深刻的変化,然而山雨欲来風満楼,誰
能穿越世事紛紜,看透歴史的変数?被郭沫若斥為“粉紅
色”作家的沈従文,在一封信里透露出了深刻的歴史預感
:“大局玄黄未定……一切終得変。従大処看発展,中国
行将進入一個嶄新時代,則無可懐疑。” 本書在参考大量
報刊、日記、書信、伝記、回憶録等資料的基礎上,従具
体的歴史細節進入1948年的歴史現場,広汎渉及文学作品、
歌曲、演出、出版、校園文化、文学与政治的互動等等各
個方面,通過対朱自清、蕭軍、胡風、丁玲、趙樹理、沈
従文等著名文化人個体命運的掲示,探討了文学与政治、
知識分子与政治権力的種種糾葛,対共和国初期文化体制
的形態及成因進行了深刻的分析。本書材料豊富,文字生
動,叙述富有張力与内在激情。雖是歴史著作,但洋溢着
強烈的現実関懐,是銭理群先生備受好評的代表作之一,
也是了解那段歴史,乃至当代共和国史的重要著作。
一、面対転折―1948年1、2月
毛沢東《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的冲撃波―《人民日報》
伝出的信息―蒋介石的元旦訓詞―《文芸先鋒》宣布的官
方文化政策―《大公報》和中国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的信仰
二、南方大出撃―1948年3月
《大衆文芸叢刊》与中共対文芸的領導―文学党性原則的
明確提出―“我們”文体的新 特征―以思想斗争(批判)
為発展文芸的中心環節―三面出撃:郭沫若怒“斥”沈従
文、朱光潜、蕭乾代表的“反動文芸”;批判路[令羽]、姚雪
垠、駱賓基等作家的小資産階 級創作傾向;対胡風及其
朋友的批判与警告―対西方資本主義文化的警[小易]与防
範―以解放区文芸為様板的“人民文芸”的大力倡導―新
的美学原則,文芸創作、批評模式在建立中―対五四与魯
迅的再評価:争取文化領導権与正統地位的自覚努力
三、校園風暴―1948年4、5、6月
学生運動与校園文化―群衆歌曲的革命功能―革命盛大節
日里的活報劇演出―漫画:精神原子弾―朗誦詩的政治性、
群体性与行動性―狂歓的広場文学(芸術)―大学教師在
学潮中―自由主義教授的困境、[才爭]扎与分化―師生共
識:為自由、民主的新中国而斗争
四、詩人的分化―1948年6、7月
40年代末的詩歌刊物与流派―前期《詩創造》的兼容并包
性―在内外圧力中[才爭]扎―新的現代主義詩歌流派的孕
育与聚集―《詩創造》的改組与《中国新詩》的創刊―40年代
末現代主義詩歌与革命現実主義詩歌的相通与対立―“中
国新詩”派詩人与七月派詩人的相通与分岐―共同的命運
五、批判蕭軍―1948年8月(一)
蕭軍:永遠的精神流浪漢―集権、秩序、規範与独立、反叛、
自由之間―蕭軍与王実味事件―《文化報》与《生活報》的
論戦―大規模的有組織、有領導的“批判蕭軍反動思想”的
運動―五四啓蒙主義話語与革命話語的争奪戦―知識分子
与新政権的関係―言論自由的尺度―知識分子“自由職業
者”身分的消失―“大批判”思維、文体的開創―対“革命的
小資産階級”出示黄牌―人們期待中的蕭軍的反応
六、朱自清逝世前后―1948年8月(二)
朱自清的“背影”―晩年心境的沈重面―1928年《那里走》
的困惑,二十年後再思考―対知識分子辺縁位置的正視与
“懸空感”―向下層人民尋求支[才掌]点的欲求与害怕失
去自己的矛盾―既“調整”又“保持”的文化(学術)選
択―溝通五四個性主義話語与集体主義革命話語,溝通精
英文化与平民文化―雅俗共賞、兼容并包、多元発展的文
化理想―本不合時宜,却被大用的結局―追悼中的“学者
与文人”的朱自清―朱自清転変問題的提出―革命話語対
朱自清的改造―革命話語与民族主義話語的結合:毛沢東
的盖棺論定
七、胡風的回答―1948年9月(一)
胡風向“明天”撲去―他眼里的路[令羽]《財主底儿女們》的
異質性与挑戦性―受傷的狼的突囲与出撃―以斗争為中心
的思維、情感与心態:批判者与被批判者的同一―自覚地
捍衛五四伝統:“与無形的封建的中国的斗争”;堅持啓蒙
主義;反対向“旧形式”投降―胡風要為他漠視批判者的
警告付出代価―胡風与毛沢東心霊的相通―胡風的悲劇
:従支持(擁護)出発的対抗―留下的最后一個美好的記憶
八、“新的小説的誕生”―1948年9月(二)
丁玲与《太陽照在桑乾河上》的命運―社会主義現実主義
創作模式的誕生―納入体制:文学生産与伝播的計劃化―
創作主体的変化:首先是党的干部、戦士,然后是作家―
以党的政策為創作起点与接受終点―文学的真正主人:革
命化的“新人(工、農、兵英雄人物)”―把党的意識形
態化為作家的芸術思維:階級斗争的芸術想象邏輯(題材、
人物創造、結構等)―用党的革命語言規範一切―《太陽
照在桑乾河上》、《暴風驟雨》(周立波)対社会主義現
実主義創作模式的示範意義与部分背離―独断話語権的文
学秩序的建立
九、戦地歌声―1948年10月
部隊宣伝隊(文工団):中国人民解放軍的独創―汎黄的
歴史資料所留下的記憶―把毛沢東“文芸為政治服務”的
思想推向極致:文芸軍事化的新範式―快板詩人与“兵写
兵”群衆運動―革命話語対民間話語的利用与改造:北方
農村的演劇与詩歌創作運動―対農民文化的推崇与対市民
文化的拒絶―《斜不圧正》:趙樹理的“党的立場”与“
農民的立場”的統一与矛盾,他的文学命運的戯劇性
十、北方教授的抉択―1948年11月
沈従文的文学夢想―対五四先駆者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
思想的継承与発展,“二十世紀最后一個浪漫派”的歴史
定位―《看虹録》:将“抽象的抒情”引入小説叙事的自
我突破,却一再受到批判―40年代末以沈従文為中心的,
以探索、実験為追求的北方青年作家群,同様被遺忘―
沈従文終于“覚悟”:不能随着時代変動而改変自己,只
能面対“提前死亡”―“投岩麝退香”:沈従文和他的朋
友呼吁“文物保衛”―大多数知識分子的左傾,少数人退
守思想文化上的自由主義―“今日文学的方向”座談会上
沈従文、廃名、朱光潜、馮至等討論“如何対待紅緑灯的
指揮”等問題
十一、南下与北上―1948年12月
毛沢東三次急電平津戦役前線指揮部:必須保護文物与知
識分子―蒋介石親自組織“搶救”学界知名人士―“危舟
将傾”的末世景象,旧秩序再也無法維持―知識者故土難
舎,“為伊消得人憔悴”―国民党高圧政策為渊駆魚―走
下飛機的僅胡適等人―梁実秋:戦乱中的生離死別―槍炮
声中的北京大学五十周年校慶―“天下愈乱吾心愈治”:
無人顧及中的学術堅守―《浦江清日記》里“三不管”地
界中的清華園―稀落、倉皇的“南下”与浩蕩、有序的“
北上”:両股知識分子人流―“我今真解放”:郭沫若一
路高歌―卞之琳等遠方帰来:赤子的虔誠不算尾声葉聖陶
終于“遠行”,結束游離状態―鄭振鐸重読《画夢録》―
胡風想起小販[才爭]扎的叫売声,他没有在香港“浄罪”
―路[令羽]写《危楼日記》,為“時代末日”作忠実記録
―丁玲作為新中国的女作家在国際舞台亮相,[女也]感到
無比自豪―《伝家宝》:趙樹理仍在関注農村現実中的“
問題”;老趙進城的意義与困惑―蕭軍的消失:又一個“
提前死亡”―清華大学中文系師生游楽会上処処感到“他
”的存在―一顆無声的政治炮弾,沈従文的絶望与去不掉
的迫害感―“今日復何悔”:胡適、傅斯年淒然対飲吟陶
詩―国民党政府“最後的晩餐”―張道藩拜別母墓悄然離
開南京―傾聴“北方”的声音:毛沢東《将革命進行到底》
開始了一個新時代
年表(1946~1953)
参考文献
我怎様想与写這本書―代後記
再版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