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225.jpg

 
書籍番号 33225
書  名 歴代山海経文献集成(全11冊)
シリーズ
データ A4 5511頁(精装)
ISBN/ISSN 7-80670-930-4
編著者 文清閣編委会編
出版年 2006年3月
出版者 西安地図出版社
価 格 125,400円(税込)

【内容簡介】

這套集成收録了上迄宋代,下至清末的研究注釈《山海経》的専著十
余種,幾乎涵盖了所有的古代研究注釈《山海経》的専著。
精選的底本,多為善本、珍本。本書以成書時間排序,在所收各書之
前,悉冠以排記,著録書名、責任者,并説明所拠底本刊刻年代、版
框原有尺寸。可見本書具有独特的文献価値、研究価値、版本学価値。
………………………………………………………………………………
《山海経》分《山経》、《海経》和《大荒経》三大類:《山経》又
分為《南山経》、《西山経》、《北山経》、《東山経》和《中山経》
五卷;《海経》則分為海外海内各南、西、北、東経八卷;《大荒経》
分為大荒南、西、北、東経四卷;最后再加一卷《大荒海内経》,共
十八卷,三万一千余字。就其叙述的内容而言,从天文、地理、神話、
宗教,到民族、動物、植物、砿産等,天南海北,包羅万象,堪称我国
古籍中蘊珍蔵英之最者,実為研究上古時代絶好的宝貴資料。《山海経
》的作者與成書年代,衆説紛紜。東漢劉秀(劉[音欠])《上山海経表
》中,主張該書出于唐虞(尭舜)之際,系禹、益(伯益)所作。此説
出現最早,流伝時間也長。然而,北魏[麗β]道元作《水経注》時已発
現“《山海経》編書稀絶,書策落次,難以輯綴,後人又加以假合,與
原意相差甚遠。”開始懐疑此書非出于一人一時之手。北斉《顔氏家訓
・書証篇》又拠《山海経》文中有長沙、零陵、桂陽、諸曁等秦漢以後
的地名,認為絶非是禹、益所作。《隋書・経籍志》亦云断不作于三代
以上。当代学者較一致認為《山海経》是由几个部分匯集而成,并非出
于一人一時之手。但具体看法又不同,有学者認為《山海経》由三大部
分組成,其中以《山経》成書年代最早,為戦国時作;《海経》為西漢
所作;《大荒経》及《大荒海内経》為東漢至魏晋所作。也有学者認為
十四卷是戦国時作品,《海内経》四卷則為西漢初年作品。還有的学者
從《山海経》中《山経》與《禹貢》作比較研究,結論是《山経》所載
出川于周秦河漢間最詳最合,故作者当是這一地区的人。至于時代当在
《禹貢》之后,戦国后期。
《山海経》的性貭,歴代説法不尽相同。《漢書・芸文志》把它列入形
法類,東漢班固則列入術数類,而劉秀(劉[音欠])則認為《山海経》
是一部地理博物著作。西晋郭璞很推崇《山海経》,認為它是一部可信
的地理文献。至明代,胡応麟認為《山海経》為“古今語怪之祖”,始
将該書列入“語怪”之書。清《四庫全書》也把此書列入小説類。然而
大多数論者認為《山海経》是一部早期有価値的地理著作,其中尤以《
山経》地理価値最高。拠考証,在早期版本的《山海経》中,是有地図
的,可惜現在已失伝了。
現在能[句多]看到的最早《山海経》版本,是晋代学者郭璞的《山海経
伝》,有宋代、明代、清代的刻本。由于《山海経》的重要意義及留下
的諸多懸疑有待研究,歴代考証注釈它的著作很多,比較著名的《山海
経》版本及其研究専著,計有明代学者撰写的《山海経補注》(楊慎)、
《山海経釈義》(王崇慶),以及清代学者撰写的《山海経廣注》(呉
任臣)、《山海経存》(汪[糸拔-才])、《山海経新校正》(畢[シ元
])《山海経箋疏》([赤β]懿行)、《山海経地理今釈》(呉承志)等
十余種。本書将歴代詮釈《山海経》的著作輯成一編,以方便読者探索
《山海経》之学的脈絡及伝承関係。
這套集成收録了上迄宋代,下至清末的研究注釈《山海経》的専著十余
種,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古代研究注釈《山海経》的専著。精選的底本,
多為善本、珍本。本書以成書時間排序,在所收各書之前,悉冠以排記,
著録書名、責任者,并説明所拠底本刊刻年代、版框原有尺寸。可見本
書具有独特的文献価値、研究価値、版本学価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