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792.jpg

 
書籍番号 76792
書  名 西安魚化寨(全4冊)
シリーズ
データ A4 1479頁 カラー図版221頁 (精装)
ISBN/ISSN 978-7-03-044319-9
編著 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編著
出版年 2017年2月 
出版者 科学出版社
価格(本体) 70,000円

 <《詳細目次・ページ見本は以下のURLからご覧いただけます(PDF)》>
 http://www.chugoku-shoten.com/mokuji/cmokuji/76792/76792.pdf

             【目録】

            第一編 概 述
                
第一章 自然環境與歴史沿革 ……………………………………(3)
第二章 発現與発掘経過 …………………………………………(7)
第三章 資料整理與報告編写 …………………………………(10)

            第二編 発掘資料
                
第一章 地層堆積 ………………………………………………(15)
第二章 仰韶文化第⑨~⑫層遺存 ……………………………(71)
第三章 仰韶文化第④~⑧層遺存 ……………………………(154)
第四章 仰韶文化第③層遺存 …………………………………(617)
第五章 仰韶文化第②層遺存 …………………………………(971)
第六章 竜山文化遺存 ………………………………………(1212)

            第三編 初歩研究
                
第一章 分期研究 ……………………………………………(1221)
第二章 各期遺存的文化面貌 ………………………………(1238)
第三章 仰韶文化瓮棺墓研究 ………………………………(1244)
第四章 出土人骨的研究 ……………………………………(1248)
第五章 出土動物遺存分析 …………………………………(1258)
第六章 植物遺存報告 ………………………………………(1312)
第七章 出土仰韶文化早期彩陶的初歩科学分析 …………(1327)

結 語 …………………………………………………………(1334)
附 表 …………………………………………………………(1335)
附 録 …………………………………………………………(1444)
Abstract ………………………………………………………(1464)
要 約 …………………………………………………………(1471)
後 記 …………………………………………………………(1479)

             《解説》

魚化寨遺址的考古発掘,是近十多年来関中地区仰韶文化最重要的
考古発掘之一。経過幾個年度的考古発掘和長達近十年的艱苦、認真、
細致的資料整理和報告編写,終于編成了四大册、洋洋二百多万言及
大量図表、照片的巨著。

首先,魚化寨遺址的発掘,発現了従老官台時期、仰韶文化各階段到
龍山時期的系列遺存及地層堆積。尽管老官台時期和仰韶文化廟底溝
期僅発現有少量陶片,未見地層堆積和相関遺迹,但由于目前僅発掘
了遺址的一小部分,相信遺址範囲内一定有這両個時期的堆積和相関
遺存。由此看来,魚化寨遺址是保存有従前仰韶時期、仰韶時期到
龍山時期的各主要文化発展階段重要信息的宝庫。特別是仰韶時期的
堆積,最厚達4米多,可劃分為十多個文化層;各層均保存有数量不等
的房址、灰坑(窖穴)、墓葬(瓮棺)和壕溝等遺迹。特別値得賛許
的是報告編写者按地層単位與遺迹単位発表了出土的主要遺物線図、
照片及相関的平剖面図和統計表,尽可能地保持了資料報道的客観性。
由于這些遺存所処的地層與相対年代関系清楚,出土物報道較全面,
因而《西安魚化寨》的出版,為進一歩従時間的過程考察仰韶文化的
来源以及発生、発展與演変過程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研究資料。

其次,魚化寨遺址的発掘,再次找到了豊富的仰韶文化最早遺存。
仰韶文化従何而来? 最早的仰韶文化遺存的基本特征如何?這些都
是仰韶文化研究的基本問題之一。早在20世紀70年代,梁星彭先生依
拠陝西宝鶏北首嶺遺址下層発現的早于仰韶文化半坡類型的文化堆積,
提出了早于半坡類型的“北首嶺下層類型”的命名,這是関于仰韶
文化最早遺存的首次探索。之後,許多学者対“北首嶺下層”的内涵
與特徴進行了分析,多数学者認為以小口平底瓶、直腹弦紋罐為代表
的一類遺存晩于老官台文化,早于仰韶文化半坡類型(半坡期)。
但対這類遺存的性貭却有不同的観点,或認為属于仰韶文化半坡期
較早階段的遺存,或認為是早于仰韶文化的“北首嶺文化”。
従陶器看,這類遺存有與老官台文化相似的器類,如圜底鉢、深腹平
底碗、直腹弦紋罐等;小口平底瓶、直腹弦紋罐與仰韶文化半坡期
小口尖底瓶、鼓腹弦紋罐既有相似性,又有差異性。但総体看来與
仰韶文化半坡期相似的因素更多,聯系也更緊密。就地層関系而言,
魚化寨遺址這類遺存(9~12層)圧在仰韶文化半坡期較早階段的
堆積(4~8層)之下,再次従地層関系上証明這類遺存早于半坡期。
因此,這類遺存応属仰韶文化最早的遺存,可称之為仰
韶文化初期或北首嶺期。同類的遺存還見于宝鶏福臨堡、臨潼零口和
南鄭竜崗寺等遺址。但就遺迹而言,魚化寨遺址発現較多且地層関系
清楚,計有房址10座、竃址1座、灰坑25座。因此,《西安魚化寨》
出版後,可使学術界対仰韶文化最早遺存乃至仰韶文化分期有更全面
的認識。

再次,魚化寨遺址的発掘,首次発現了仰韶文化内、外両重環壕聚落。
従地層関系看,内壕(G1)和外壕(G2)均圧在第③層下,并被第③
層下的一些遺迹畳圧或打破。第③層及其之下開口的遺存,被認為属
仰韶文化史家期。従第③層下的一些房址、灰坑和内、外壕溝的堆積中,
均可見史家期葫芦口尖底瓶、斂口瓮、変体魚紋盆等典型陶器,未見
晩于史家期的陶片。由此可以推測,内、外壕均属仰韶文化史家期的
遺存。這両条壕溝口寛均在10米以上,深在3.5~4.8米,応属防御性
的設施。従内壕之内和内、外壕溝之間分布的房址規模、形制看,
并无明顕的差異;又第Ⅲ発掘区的内壕被第③層下房址、灰坑、瓮棺等
多処打破或畳圧,而外壕則少有打破或畳圧現象。由此推測,内、外壕
的建造和使用時間可能略有早晩,内壕修建稍早,壕内面積僅約1.3万
平方米;之後,可能由于人口増長等原因聚落的居住区需要拡張,于是
内壕首先被廃弃而新修了外壕,外壕内的面積也増加到約3万平方米。
到了史家期較晩期階段或之末,外壕也被廃弃。這種情况反映了魚化寨
仰韶時期聚落従无環壕到有環壕、従規模較小到規模較大、従興盛到
衰落的演変過程。這是研究仰韶文化聚落形態及其演変過程的一個典型
案例,因此,《西安魚化寨》的出版,対今後的聚落考古研究有很重要
的参考意義。

最後,《西安魚化寨》在編写体例方面也有明顕的特点。
全報告共分為三編,第一編為概述、第二編為発掘資料、第三編為初歩
研究。其中第二編発掘資料,是依拠地層関係建立的文化堆積序列,
自早至晩全面報道。特別是出土物并未做型式的劃分,而是按地層及
遺迹単位公布,這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資料的原真性與客観性。
而第三編初歩研究,
則顕示了発掘者們依拠客観資料做的類型学分析與分期等主観研究及
人骨、動植物遺存、彩陶等科技検測、鑑定與分析等。這様的編写模式,
可避免将発掘者的主観認識、特別是類型学方面的認識強加在客観資料
之中,便于以後学者們引用和進一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