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このページは、<Ctrl +
F>で全文検索が可能です)
【2023 年3月5日】【近日入荷】【ご注文承り中】
|
書籍番号 |
81532 |
書 名 |
全遼金元筆記 第一輯(全10冊) |
シリーズ |
(全四輯予定) |
データ |
A5 3179頁(精装) |
ISBN/ISSN |
978-7-5711-1362-9 |
編 著 者 |
査洪徳主編 王亜偉等編校 |
出 版 年 |
2022年11月 |
出 版 者 |
大象出版社 |
価 格 |
49,500円(税込) |
《原文紹介等はこちらをクリックしてご覧いただけます(PDF)》
【内容簡介】
《全宋筆記》に続いて刊行される《全遼金元筆記》は、 現存する遼金元三代の筆記文献200余種の点校本で、 全四輯(各輯10册)として刊行される予定です。 最良の底本を選択、校勘もしっかり行うほかそれぞれ の筆記作品には点校説明を附しています。各册に収録 作品を示しています。(価格は分売価)
………………………………………………………………
81522 全遼金元筆記 第一輯 1 ¥5,808(税込) 遼金元筆記七種を収録。《焚椒録》《亡遼録》 《大金吊伐録》《南征録匯》《青宮訳語》 《宋俘記》《南遷録》 81523 全遼金元筆記 第一輯 2 ¥5,808(税込) 金代王朋寿撰《増廣分門類林雑説》。分十五卷, 共一百門始自《孝行》,終于《禽獣虫魚》。 81524 全遼金元筆記 第一輯 3 ¥5,676(税込) 遼金元時期筆記10種を収録。《遼東行部志》 (王寂撰)、《鴨江行部志》(王寂撰)、《清 和真人北游語録》(尹志平述,段志堅編)、 《文辨》(王若虚撰)、《[シ罅-缶]南詩話》 (王若虚撰)《屏山李先生鳴道集説》(李純甫撰) 、《遼志》(旧署叶隆礼撰,佚名摘録)《金国志》 (旧署宇文懋昭撰,佚名摘録)、《遼東志略》 (戚輔之撰)《佩楚軒客談》(戚輔之撰) 81525 全遼金元筆記 第一輯 4 ¥5,566(税込) 遼金元時期筆記6種,《孔氏祖庭廣記》(孔元措撰) 《山陵雑記》(楊奐撰)《[シ卞]故宮記》(楊奐撰) 《西游録》(耶律楚材撰)《続夷堅志》(元好問撰) 《汝南遺事》(王鶚撰)。 81526 全遼金元筆記 第一輯 5 ¥5,808(税込) 遼金元筆記五種,《長春真人西游記》《塞北紀行》 《北使記》《帰潜志》《西使記》 81527 全遼金元筆記 第一輯 6 ¥6,776(税込) 收録了李治撰《敬齋古今?》、許衡撰《讀易私言》、 王士點和商企翁撰《秘書監志》。《敬齋古今?》 為讀書札記,多證前人之誤,博?經史子集,論及天文、 地理、醫藥、音樂、農桑等,極為博洽。《讀易私言》 以初、二、三、四、五、上六爻位為題,對《周易?系 辭》的六爻德位,同功異位、柔危剛勝等加以闡釋。 《秘書監志》詳細記載了秘書監的建制沿革、人事任命、 俸祿等級、典章制度、職責考核、職官題名等,歴來 為元史研究的重要資借之一。 81528 全遼金元筆記 第一輯 7 ¥5,808(税込) 周密《齊東野語》一書。 81529 全遼金元筆記 第一輯 8 ¥6,413(税込) 周密筆記三種,分別是《癸辛雜識》《志雅堂雜鈔》 《澄懷?》。 81530 全遼金元筆記 第一輯 9 ¥5,808(税込) 周密筆記《武林舊事》《浩然齋雅談》《浩然齋視聽 鈔》《浩然齋意鈔》《雲煙過眼録》5種,湯允謨撰 《雲煙過眼?續録》1種。 81531 全遼金元筆記 第一輯 10 ¥8,470(税込) 王應麟撰筆記《困學紀聞紀聞》1種。
| 【2023 年2月21日】【入荷】【ご注文承り中】

|
書籍番号 |
81505 |
書 名 |
妙香國的稀世珍寶:大理國〈畫梵像〉研究(全2冊)(本文編・資料編) |
シリーズ |
|
データ |
A4 440頁 |
ISBN/ISSN |
978-9866660474 |
編著者 |
李玉珉著 |
出版年 |
2022年12月 |
出版者 |
石頭出版股?有限公司 |
価 格 |
24,750円(税込) |
《原文詳細紹介はこちらをクリックしてご覧いただけます(PDF)》
【内容簡介】 有「南天瑰寶」美譽的〈畫梵像〉,是「妙香國」大理國(937-1254) 傳世唯一的畫卷。 全畫設色貼金,繪製精謹,内容雖以佛教題材為主,卻包羅萬象,更像 是一部圖繪大理國及其前身南詔歴史、宗教、文化、風俗民情等的百科 全書,吸引數代學者關注的目光。他們的研究成果引領了我們認識此畫 的内容及其重要性。只不過,目前除了對〈畫梵像〉繪製的具體年代諸 家看法不一外,有關作者族屬、圖像内涵、原始面貌、製作旨趣及功能 等問題,學者們仍各自表述,許多問題尚未圓滿解決。考其原因,實由 於此畫内容豐富,宗教意涵複雜,再加上南詔、大理國位於唐宋、西藏 和中南半島諸國之間,又去天竺不遠,佛教來源多元,此外,南詔、大 理國佛教尚有獨特的地方信仰元素,也不是依據漢傳、印度、或藏傳的 佛教系統就能全盤瞭解。 有鑑於此,本書作者李玉珉以其數度赴中國西南進行田野調?所累積的古 美術、出土文物等豐富視覺資料,從藝術史研究的角度切入,並結合文 獻學、歴史學、佛教史、文化交流史等跨學科、多角度的研究方法,鉤 沈探?,補闕正誤,對〈畫梵像〉進行全面的考察和探究,不僅為我們解 開圍繞此畫的諸多謎團,也以此研究案例證明了畫作、圖像同樣是記録 歴史、表述思想的重要載體。尤其是在南詔、大理國等史料文獻匱乏的 朝代與地區,有效地運用古美術、出土文物等視覺資料,實是突破研究 瓶頸的重要途徑。
【目次】 Ⅰ.本文編 緒論 第一章 流傳與裝幀 第二章 製作與年代 第三章 圖像研究 第四章 復原、結構與功能 第五章 南詔、大理國佛教信仰 第六章 南詔、大理國文化與鄰近諸國的關係 結論 Ⅱ.資料編 註釋 參考書目 索引 全圖賞析
|
【2022 年11月8日】【古書】【ご注文承り中、残部僅少】

|
書籍番号 |
11772 |
書 名 |
満文老档
附:人名 地名索引(全2冊) |
シリーズ |
|
データ |
A5 1936頁 (精装) |
ISBN/ISSN |
7-101-00587 |
編著者 |
中国第一歴史档案館 社会科学院歴史研究所訳註 |
出版年 |
1990年3月 |
出版者 |
中華書局 |
価 格 |
13,200円(税込) |
(経年劣化はご容赦ください)
【凡 例】
一、《滿文老档》乾隆朝重抄本共二十六函,一百八十册,其中 天命朝十函,八十一册;天聰朝十函,六十一册;崇德朝六函, 三十八册。本書就以該版本爲藍本譯註的。 二、本書的命名,係根據國内外史學界的慣稱而謂之《滿文老档》。 三、本書的編排,仍以原本的體例按朝年順序分册排列。原本排錯 之處,均加以註釋。 四、爲便於讀者査閲,本書還編有反映各段主要内容的目録。 五、原轉寫本附有清乾隆時期所作的滿文簽註。本書將其中大部分 有參考價値者譯出, 並收人譯文註釋中,以供讀者參考。 六、本書人名、地名的翻譯,大部分是音譯,也有少量是意譯。書後 附有人名、地名索引,以供讀者檢索。 七、原本文内附有的註釋,在譯文中均以( )表示。 八、本書將最後所附的零散段落,均摘譯補於該譯文中,並加註釋。 九、本書註釋中所列舉的滿文字,因限於印刷,均以國際通用的羅馬 註音字代替。 十、《滿文老档》由於年久糟舊,有[雨/毎]爛破損之處。凡殘缺之 處均用“【 】”號。
| 【2021 年10月23日】【入荷】【ご注文承り中】

|
書籍番号 |
80576 |
書 名 |
荊州胡家草場西漢簡牘選粹 |
シリーズ |
|
データ |
A4変型 211頁 (精装) |
ISBN/ISSN |
978-7501070855 |
編著者 |
荊州博物館、武漢大学簡帛研究中心編著:李志芳、李天虹主編 |
出版年 |
2021年8月 |
出版者 |
文物出版社 |
価 格 |
34,100円(税込) |
【内容簡介] 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荊州博物館対胡家草場墓地進行了 発掘,其中M12出土了一批簡牘。根拠出土器物形制和簡牘記載, M12応為西漢早期墓葬,下葬年代不早于漢文帝後元元年(前163年)。 墓中出土簡牘4600余枚,保存基本完好,字迹清晰。通過対篇(卷) 題和簡牘内容的初歩梳理,該批簡牘可分為歳紀、律令、歴日、日書、 医雑方、簿籍、遣册等七類。該批簡牘的発現,対秦漢時期歴史、 政治、法律、数術、医薬等方面的研究均具有極高的資料価値。 本書綜合考慮了簡牘的保存状况、内容、字数等因素,選取除遣册外 的六類簡牘共192枚,收録其原大図版、放大図版和釈文,不僅及時 回応了学界関切,亦為書法愛好者提供了臨[莫/手]範本。
《原文目次・図版見本はコチラからご覧いただけます(PDF)》
| ━━━━━━━━━━━━━━━━━━━━━━━━━━━━━━━━━━━━━━━━━━━━━━━━━━━━━━━━━━━━━━━━━━━━━━━━━━━━━━ 【2021 年8月25日】【入荷】【ご注文承り中】

|
書籍番号 |
80471 |
書 名 |
長沙五一広場東漢簡牘(陸) |
シリーズ |
|
データ |
B4 290頁(精装) |
ISBN/ISSN |
978-7-5475-1795-6 |
編著者 |
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清華大学出土文献研究與保護中心
中国文化遺産研究院古文献研究室 湖南大学嶽麓書院編 |
出版年 |
2020年12月 |
出版者 |
中西書局 |
価 格 |
44,000円(税込) |
【内容簡介】 2010年8月,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長沙五一広場東側稍偏南 位置的一口井窖中発掘出6862枚東漢簡牘。該批簡牘形制多様, 内容豊富,渉及当時的政治、経済、法律、軍事諸多領域。 《長沙五一広場東漢簡牘(陸)》共收録長沙五一広場井窖遺址 出土簡牘四百五十枚,包括簡牘図版、釈文注釈及相関附録。 図版部分包括彩色及紅外線的原大照片,釈文部分含整理序号、 釈文及相関按語,附録含未見字迹簡牘序号表、簡牘編号及 尺寸対照表及尺寸更新表和異体字表。
【目録】 前言 凡例 彩色図版 紅外図版 釈文 附録 未見字迹簡牘序号表 簡牘編号及尺寸対照表 異体字表
| ━━━━━━━━━━━━━━━━━━━━━━━━━━━━━━━━━━━━━━━━━━━━━━━━━━━━━━━━━━━━━━━━━━━━━━━━━━━━━━ 【2021 年8月25日】【入荷】【ご注文承り中】

|
書籍番号 |
80470 |
書 名 |
長沙五一広場東漢簡牘(伍) |
シリーズ |
|
データ |
B4 278頁(精装) |
ISBN/ISSN |
978-7-5475-1794-9 |
編著者 |
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清華大学出土文献研究與保護中心 中国文化遺産研究院古文献研究室
湖南大学嶽麓書院編 |
出版年 |
2020年12月 |
出版者 |
中西書局 |
価 格 |
44,000円(税込) |
【内容簡介】
2010年8月,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長沙五一広場東側稍偏南 位置的一口井窖中発掘出6862枚東漢簡牘。該批簡牘形制多様, 内容豊富,渉及当時的政治、経済、法律、軍事諸多領域。 《長沙五一広場東漢簡牘(伍)》共收録長沙五一広場井窖遺址 出土簡牘四百五十枚,包括簡牘図版、釈文注釈及相関附録。 図版部分包括彩色及紅外線的原大照片,釈文部分含整理序号、 釈文及相関按語,附録含未見字迹簡牘序号表、簡牘編号及尺寸 対照表、壱貳輯簡牘編号及尺寸更新表和異体字表。
【目録】
前言 凡例 彩色図版 紅外図版 釈文 附録 未見字迹簡牘序号表 簡牘編号及尺寸対照表 異体字表
| ━━━━━━━━━━━━━━━━━━━━━━━━━━━━━━━━━━━━━━━━━━━━━━━━━━━━━━━━━━━━━━━━━━━━━━━━━━━━━━ 【2021 年8月10日】【2021.8.10入荷】【ご注文承り中】

|
書籍番号 |
80415 |
書 名 |
唐研究 第26巻 |
シリーズ |
(唐研究基金会) |
データ |
B5 648頁 |
ISBN/ISSN |
978-7301321386 |
編 著 者 |
葉[火韋]主編 |
出 版 年 |
2021年3月 |
出 版 者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価 格 |
7,040円(税込) |
【目録】(内は著者名) 專欄
唐帝國的地域傳統(魏斌策劃) 《玄極寺碑》與白鹿山的佛圖澄傳説 ―兼論中古早期的山林佛教問題(姜虎愚) 山林與僧―從無相和無住的頭陀行看巴蜀的佛教地理(嚴世偉) 江南的具象:呉都建業的物質圖景及其特徴(陸帥) 城樓、沙洲與寺院:南朝夏口的城市風景(魏斌) 北朝稽胡的“統一” (劉瑩) 郷里與兩京之間:唐前期江南士人家族(周鼎) 中晩唐洛陽士人與園林―以白居易履道坊宅園爲中心(韓建華) 從西南蠻封爵看8世紀雲南地區: 以《爨公墓誌》爲綫索(新津健一郎) 行像與行城―敦煌行城儀式起源考(倉本尚德)
論文 安陽寶山大住聖窟的著録、踏査與研究(劉屹) 日本現存《唐禪智寺故大德法師崇俊塔銘》考釋 定源(王招國) 唐代宮廷的門禁制度(羅[丹彡]華) 《垂拱格》與武則天禮法(呉麗娯) 唐天寶時期東京留守及河南尹考 ―以《大唐嵩陽觀紀聖德感應之頌》爲綫索(張越祺) 唐“待制”考釋 ([各隹]曉輝) 《舊唐書》所渉“安史之亂”用語淺析 ―兼與《新唐書》比較(黄正建) 遼寧朝陽出土唐代孫氏家族墓誌新考(張雨) 南里王村唐壁畫墓屏風畫再認識(郭[女青])
書評 從宮廷走向多元―評麥大維著,張達志、蔡明瓊譯 《唐代中國的國家與學者》(劉成國) 冨谷至《漢唐法制史研究》介評 (周東平、薛夷風) 《唐代北方問題與國際秩序》 (高峰) 《日唐賤人制度の比較研究》(趙晶) 《圖像的言説:瑣羅亞斯德教人格化神像的 圖像學研究》(孫武軍) Empire of Style:Silk and Fashion in Tang China
(金蕙涵) 《中国宗史:“の語録”導読》 (張超) 2020年唐史研究書目 第二十六卷作者研究或學習單位及文章索引 《唐研究》簡介及稿約 投稿須知
| ━━━━━━━━━━━━━━━━━━━━━━━━━━━━━━━━━━━━━━━━━━━━━━━━━━━━━━━━━━━━━━━━━━━━━━━━━━━━━━ 【2021 年7月14日】【2021.7.25入荷】【ご注文承り中】
|
書籍番号 |
80401 |
書 名 |
漢代墓外設施研究:以王侯墓葬与中小型墓葬為参考 |
シリーズ |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庫) |
データ |
B5 728頁 (精装) |
ISBN/ISSN |
978-7-03-0681492 |
編著者 |
劉尊志著 |
出版年 |
2021年4月 |
出版者 |
科学出版社 |
価 格 |
14,850円 (税込) |
【内容簡介】 本書在広汎收集考古資料的基礎上,運用考古学理論和方法, 結合文献及其他相関資料,対漢代王侯墓葬及中小型墓葬的墓外 設施進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分析了漢代墓外設施的内容、類型、 功能、作用、等級及其発展演変等諸多内容,探討了墓葬及相関 内容所体現的両重空間和三維世界,闡述了漢代墓葬所反映喪、 葬、祭的有機結合與綜合発展,是対漢墓研究的一項重要補充。
《原文目次は以下のURLからご覧いただけます(PDF)》 https://www.chugoku-shoten.com/mokuji/cmokuji/80401/80401.pdf
【目録】 緒論(1)
第一章 西漢諸侯王墓地外部設施(34) 第一節 西漢諸侯王墓地外部設施考古発現概况(34) 第二節 西漢諸侯王墓地外部設施的内容、功用與特点(92) 第三節 相関問題(177)
第二章 東漢諸侯王墓地外部設施(185) 第一節 東漢諸侯王墓地外部設施考古発現概况(185) 第二節 東漢諸侯王墓地外部設施的内容與内涵(198) 第三節 相関問題(210)
第三章 漢代列侯墓地外部設施(213) 第一節 漢代列侯墓地外部設施発現概况(213) 第二節 漢代列侯墓葬的葬地、墓域或塚地(231) 第三節 西漢列侯墓地外部設施的内容、制度與特徴(237) 第四節 東漢列侯墓地外部設施的内容、制度與特徴(297) 第五節 両漢列侯墓地外部設施比較分析(319)
第四章 漢代列侯墓葬及中小型墓葬的墓地祭祀設施(328) 第一節 列侯墓葬及中小型墓葬墓地祭祀設施種類(329) 第二節 墓地祠堂(330) 第三節 其他墓地祭祀設施(433) 第四節 漢代墓地祭祀設施有関問題(446)
第五章 漢代中小型墓葬外部設施(474) 第一節 塘、池、溝、壕、坑(475) 第二節 墻、垣(522) 第三節 窯(551) 第四節 闕與刻石(594) 第五節 其他設施(624) 第六節 相関問題(646)
第六章 漢代墓外設施系統的形成與確立(650) 第一節 墓外設施内容及其発展(650) 第二節 墓外設施與喪葬(673) 第三節 墓外設施系統的形成與確立(689)
結語(695) 参考文献(702) 後記(716)
| ━━━━━━━━━━━━━━━━━━━━━━━━━━━━━━━━━━━━━━━━━━━━━━━━━━━━━━━━━━━━━━━━━━━━━━━━━━━━━━ 【2021 年7月14日】【2021.7.25入荷】【ご注文承り中】
|
書籍番号 |
80400 |
書 名 |
六朝佛教造像対朝鮮半島及日本的影響 |
シリーズ |
|
データ |
B5 517頁 (精装) |
ISBN/ISSN |
978-7101150469 |
編 著 者 |
費泳著 |
出 版 年 |
2021年4月 |
出 版 者 |
中華書局 |
価 格 |
11,880円(税込) |
【内容簡介】
対于中国佛教芸術與域外関係的研究,人們大多関注来自印度 的影響,少有研究中国佛教造像的対外輸出。以往由于佛教実物 的缺乏,無法験証古文献記載中六朝佛教文明的輝煌,導致対朝鮮 半島、日本早期佛像来源的認識,多注重北朝的影響。 近年来,随着南朝佛教造像的新発現及相関研究的深入,有条件 進一歩論証在漢伝佛教文化圈形成過程中,南六朝的主導性作用。 本書対中国與海東地区佛教造像之間的渊源関係進行了系統研究, 着重探討東晋、南朝的佛像様式特徴,及其対朝鮮半島三国時期、 日本飛鳥白鳳時期造像的影響和伝播路径,確立六朝在東亜佛教 芸術中的先進地位。依拠新近出土実物資料,集600余幅珍貴図片。 首次全面論証六朝佛教造像対朝鮮半島與日本的影響。一部図文并 茂的佛教芸術伝播史,探尋文化脈絡,再現六朝繁華。精心
《原文目次は以下のURLからご覧いただけます(PDF)》 https://www.chugoku-shoten.com/mokuji/cmokuji/80400/80400.pdf
【目 録】 序 梁白泉 /1 引 言 /1 第一章 三国、西晋佛教造像特徴及其対日本的伝播 /17 第一節 初伝南方長江流域的佛教造像 一、両漢時期的小銅人 二、長江流域漢代佛教造像的時代特徴 三、現存東漢佛教造像的様式特徴 四、文献記載中的初伝佛像 第二節 三国、西晋佛教造像及其対日本的伝播 一、三国、西晋長江中下游地区佛教造像 二、三国、西晋佛教造像的時代特徴 三、三国、西晋佛教造像的様式特徴 四、3世紀前后漢地佛教造像東伝日本的伝播路線 第二章 東晋佛教造像特徴及其対朝鮮半島的伝播 /65 第一節 東晋佛教造像実物遺存 第二節 東晋佛教造像的時代特徴 第三節 “二戴像制”的産生 第四節 顧[小豈]之絵画中的佛教因素 第五節 《竹林七賢與栄啓期》中“樹下人物”図式的来源 第六節 中国菩薩女性化的出現 第七節 佛教由中国向朝鮮半島伝播的相関文献記載 一、佛教伝高句麗 二、佛教伝入百済 三、佛教伝新羅 第八節 対伝入高句麗和百済佛教造像的初歩認識 第三章 南京棲霞山石窟南朝佛教造像新論 /113 第一節 棲霞山“江総残碑”的発現 第二節 棲霞山石窟是否存有劉宋年間龕像的問題 第三節 棲霞山双佛窟(下019窟)的造像題材及年代問題 第四節 棲霞山无量殿(下020窟)大佛的建造者 第五節 斉竟陵王造弥勒立像與棲霞寺内現存佛頭的関係問題 第六節 棲霞1号造像與棲霞三佛窟(下024窟)佛衣様式問題 第七節 棲霞山重要石窟造像的建造年代及風格特徴 一、下024窟的年代 二、下024、022、020、019窟主尊的佛衣様式 三、下024、022、021、020、019窟的佛像手印 四、下024、022、021、020、019窟的裳懸座 五、下024、022、021、020、019窟佛頭與螺発 六、洞窟開鑿時間排序 第八節 棲霞山大佛最初規劃者明僧紹的相関事迹 第四章 南京徳基广場南朝金銅佛造像的新発現及其源流 /143 第一節 南京徳基广場発現的南朝佛教造像 第二節 関于南京博物院收蔵的両件南朝金銅佛造像 第三節 徳基出土佛教造像発生時間的初歩考証 第四節 徳基出土的南朝金銅佛造像特徴及其源流 一、阿育王塔 二、蓮花高壇 三、双手合掌 四、背屏三尊像 五、三髻、四髻和三珠冠 六、X形[巾皮]帛及X形瓔珞 七、主尊右手施无畏印、左手下伸両指 八、背屏飛天及托塔力士 九、頭光 十、菩薩手持物 第五章 “建康模式”的形成及其対海東的影響 /119 第一節 “建康模式”的形成及佛像様式特徴 一、建康佛教造像的背景資料 二、僧祐、張僧[瑶糸-王]與建康新風的形成 三、南朝“建康模式”的佛像様式特徴及其源流 第二節 建康佛教造像的題材 第三節 南朝陵墓“[才并][金襄]磚画”的出現 第四節 六朝都城建築構件(瓦当)中的佛教因素 第五節 建康、成都、青州、麦積山沿線的“南式佛装造像帯” 第六章 成都地区南朝佛教造像及其源流 /247 第一節 成都地区南朝佛教造像中的石刻浮雕経変図像 一、経変画的内容及図像 二、経変画表現形式所具有的先進性 三、中国絵画中的山水、樹木在佛教経変画中的応用 四、施无畏與願印與《法華経・普門品》 五、菩薩作半跏坐及交脚坐 第二節 佛衣様式的変化 一、從“褒衣博帯式”到“褒衣博帯演化式”的転変 二、“半披式”在成都地区南朝佛像中的滲透 第三節 成都地区“褒衣博帯式”佛衣的来源 一、“半披式”佛衣溯源 二、対“褒衣博帯式”袈裟右領襟敷搭左前臂的認識 三、対“褒衣博帯式”佛衣産生地的認識 四、現存南、北方早期“褒衣博帯式”佛衣之比較 第四節 造像題材及佛像容貌的変化 第五節 博山炉和双獅融入南朝佛教造像 第六節 造像組合形式的変化 第七節 菩薩瓔珞、宝冠及手持物的変化 第八節 與四川関係密切的幾件南北朝時期佛教造像 一、雲南巍山出土的背屏造像和菩薩頭像 二、日本私人蔵丙辰銘(536)法智造像 三、梁大宝十六年三尊像(5) 第七章 北朝6世紀中期佛教造像中的南朝影響 /289 第一節 南式造像対陝西地区的影響 一、陝西地区6世紀中期以前的佛像様式特徴 二、陝西地区6世紀中期佛像様式特徴及其源流 第二節 南式造像対麦積山石窟的影響 一、麦積山6世紀中期以前的佛像様式特徴 二、麦積山6世紀中后期佛像様式特徴 三、関于麦積山第115、114窟正壁主尊発生時間的認識 第三節 成都北上影響麦積山和陝西地区的伝播路線 第四節 南式造像対莫高窟的影響 一、莫高窟6世紀中期以前佛像様式特徴 二、莫高窟6世紀中后期佛像様式特徴及源流 第五節 南式造像対山東青州地区的影響 一、青州地区6世紀中期以前佛像様式特徴 二、青州地区6世紀中期佛像様式特徴及其源流 三、青州與南朝的地縁関係 四、南朝向青州的伝播路線及青州渉外港口 第六節 河北曲陽修徳寺6世紀中期佛像様式特徴 第七節 東魏、北斉政治中心附近6世紀中后期佛像様式特徴 第八章 朝鮮半島三国時期佛教造像中的南朝影響 /317 第一節 朝鮮半島三国時期佛教造像向日本的伝播 第二節 朝鮮半島幾件可能出自中国的佛教造像 第三節 朝鮮半島三国與中国南朝佛教造像的密切関係 第四節 “南式佛装造像帯”向海東地区的延伸 一、海東地区與中国的“褒衣博帯演化式”佛像 二、飛鳥大佛衣着様式考辨 三、海東地区“褒衣博帯演化式”的伝播強于 “敷搭双肩下垂式”佛衣 第五節 朝鮮半島三国時期佛教造像様式的地域性 一、“右袒式”立佛和童顔短躯式造像 二、右衽交領内衣和“左袒式”内衣 三、“誕生佛”的涌現 四、半跏思惟像 第九章 日本飛鳥白鳳佛教造像中的南朝、半島之影響 /369 第一節 飛鳥白鳳時代的佛立像 一、飛鳥時期立佛與南朝創立或盛行的造像風格 二、白鳳時期立佛與北朝創立的造像風格 第二節 飛鳥白鳳時代的結跏趺坐佛 一、飛鳥時代的結跏趺坐佛 二、白鳳時代的結跏趺坐佛 第三節 旧山田寺佛頭與“山田殿像”的若干問題 一、旧山田寺乙酉(685)金銅佛頭和相関白鳳時期佛像的 変化 二、“山田殿像”與白鳳時代佛衣様式的変化 三、與“山田殿像”佛衣相似的幾件像例及其相関問題 四、“山田殿像”主尊與白鳳時代的倚坐佛像 五、“山田殿像”主尊的螺発與手印 第四節 佛着“左袒式”内衣 第五節 法隆寺橘夫人佛龕主尊佛衣様式 第六節 飛鳥白鳳時代的菩薩立像 一、飛鳥時代菩薩立像 二、白鳳時代的菩薩立像 第七節 飛鳥白鳳時代的半跏思惟像及源流考 一、“三山冠”半跏思惟像 二、双髻與単髻半跏思惟像 三、“三面冠”半跏思惟像 四、“一山冠”半跏思惟像 第八節 飛鳥白鳳佛教絵画的来源 一、玉虫[木厨]子上的経変画 二、法隆寺壁画 第十章 六朝佛教造像対海東的伝播路径探析 第一節 六朝與朝鮮半島、日本交往的文献記載 第二節 中日海上航線 一、“新羅道” 二、“呉唐之路” 第三節 中国與朝鮮半島三国的交通 一、中国與高句麗的海陸交通 二、中国與百済的海陸交通 三、中国與新羅的海陸交通 第四節 佛教造像経朝鮮半島向日本的再伝路径 結 語 /483 参考文献 後 記 /515
| ━━━━━━━━━━━━━━━━━━━━━━━━━━━━━━━━━━━━━━━━━━━━━━━━━━━━━━━━━━━━━━━━━━━━━━━━━━━━━ 【2021 年7月9日】【2021.7.25入荷】【ご注文承り中】

|
書籍番号 |
80378 |
書 名 |
流眄洛川―洛陽曹魏大墓出土石[木曷](全2冊) |
シリーズ |
|
データ |
A4変型 396頁 (精装) |
ISBN/ISSN |
978-7-501069040 |
編著者 |
中国美術学院漢字文化研究所 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編 史家珍 曹錦炎 王咸秋 孔震主編 |
出版年 |
2021年6月 |
出版者 |
上海書画出版社 |
価 格 |
34,100円(税込) |
【内容簡介】
2009年,安陽曹操墓出土石[木曷]59塊。 而洛陽曹魏大墓出土石[木曷]325枚,共計2800余字。 無論是数量,還是風格特徴,可謂曹魏隶書之最這325塊石[木曷], 除了非同一般的書法価値外,更具極其重要的考古史料価値! 石[木曷]記録了曹魏皇族墓葬陪葬品,包含飲食、衣服、起居、 騎乘、佩剣、佩飾、礼楽、文房、游戯、海貝、樹木、骨殖等 方方面面,而這些物品的称謂、数量所表達的意義,在考古意義上 遠超一件価値過億的鶏缸杯,因為它們能[句多]対三国時期名物制度、 皇族墓葬規制、随葬習俗等方面提供足[句多]大体量的研究基礎, 在史学領域具有填補空白的作用!
《図版等は以下のURLからご覧いただけます(PDF)》 https://www.chugoku-shoten.com/mokuji/cmokuji/80378/80378.pdf
| ━━━━━━━━━━━━━━━━━━━━━━━━━━━━━━━━━━━━━━━━━━━━━━━━━━━━━━━━━━━━━━━━━━━━━━━━━━━━━━ 【2021 年6月12日】【2021.6.8入荷】【ご注文承り中】
|
書籍番号 |
80168 |
書 名 |
北朝研究 第11輯 |
シリーズ |
|
データ |
B5 258頁 |
ISBN/ISSN |
978-7-03-066889-9 |
編著者 |
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山西大同大学雲崗文化研究中心、 大同平城北朝研究会編 |
出版年 |
2020年11月 |
出版 者 |
科学出版社 |
価 格 |
6,853円(税込) |
【内容簡介】
《北朝研究(第11輯)》為北朝(含十六国與南朝)歴史研究論文集, 共收録20篇文章。分別從不同視角対該時期的政治、経済、軍事、 文化等進行了新的探索,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近幾年該領域的研究成果 和学術水平。
【目録】 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憶長兄殷憲歴歴往事 …………………殷 安(1) 最快的時光,最憶的過往―我和我的爺爺殷憲 ……………殷亦玄(4) 殷憲先生北魏治史思想與実践 ………………………馬志強 薛 年(8) 漢唐間“武川與白道”研究的幾個問題 ……………………楼 勁(15) 鮮卑部落聯盟的体制特徴分析 ………………………………苗霖霖(25) 略陽呂氏與前秦政権 …………………………………………黄寿成(39) 今本《魏書・皇后伝》的史料性貭與価値 …………………郭 碩(46) 《魏書・酷吏伝》所見北魏時期的越軌行為與社会控制 …羅 操(59) 從侯景附梁事件看東魏政権中的尓朱栄余部問題 …………周双林(64) 読《北斉書・陽休之伝》論李徳林的党派意識與歴史書写 ………………………………………………………………胡勝源(72) 論北斉、北周和陳朝的和戦関係 …………………陶新華 黄 帥(83) 北斉別都晋陽再論 …………………………………………劉 兵(138) 大同市新出土北魏墓葬壁画 ……………鄧星亮 尹 剛 侯暁剛(152) 凉城小[土覇]子灘出土晋鮮卑帰義侯金印考 …………………………………………許孝堂 馬志強 韓生存(178) 平城時代的耳飾 ……………………………………………王雁卿(187) 《袁月[王幾]墓志》研究 …………………………………馬志強(202) 從《宝泰寺浮図碑》看楊隋代周之政権合法性構建 ……………………………………………………陽 懿 覃暁磊(215) 文明太后與方山永固陵
……………………〔美〕A. G. 温莱 撰 師煥英 張慶捷 訳(223) 六世紀入華中亜人:[示天]教喪儀 …………………………………〔美〕茱迪 蘭娜 撰 劉 斌 訳(233) MIHO博物館的棺床屏風與公元6世紀後半葉的中国粟特芸術 ……………………… 〔俄〕馬尓夏克 撰 [門<三] [王炎] 訳(241)
《北朝研究》稿約 …………………………………………………(253)
| ━━━━━━━━━━━━━━━━━━━━━━━━━━━━━━━━━━━━━━━━━━━━━━━━━━━━━━━━━━━━━━━━━━━━━━━━━━━━━ 【2021 年5月12日】【2021.4.30入荷】【ご注文承り中】

|
書籍番号 |
80188 |
書 名 |
西漢侯国地理(修訂本) |
シリーズ |
|
データ |
A5 656頁 (精装) |
ISBN/ISSN |
978-7-5325-9858-8 |
編 著 者 |
馬孟龍著 |
出 版 年 |
2020年12月 |
出 版 者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価 格 |
10,164円(税込) |
【編輯推薦】
○首部全面研究西漢侯国地理分布的専著 ○《漢書・地理志》的再発現 ○首創《西漢侯国建置沿革綜表》,全方位概覧西漢侯国的時空 信息 ○新絵大量西漢政区地図 ○西漢侯国地理分布格局的重新認識和修正 ○対西漢侯国遷徙現象的集中掲示 ○西漢五帝六大郡国級政区復原 ○北京大学辛徳勇教授、復旦大学葛剣雄教授作序 ○修訂増補篇幅達全書三分之一
【目録】
序一 ……………………………………………………… 葛剣雄 1 序二 …………………………………………………………辛徳勇 1 導言 如何使用這本書……………………………………………… 1 序章…………………………………………………………………… 1 引言………………………………………………………………… 1 一、 西漢侯国地理研究的学術史回顧 ……………………… 3 二、 本書的主旨及結構 ……………………………………… 26 上編 基本史料的考訂……………………………………………… 29 第一章《漢書》侯表下注“郡県名”体例疏正………………… 31 一、《漢表》下注県名体例考………………………………… 31 二、《漢表》下注郡名体例考………………………………… 40 結語……………………………………………………………… 53 第二章《水経注》、《史記索隠》侯国地理信息考辨………… 54 一、 《水経注》侯国地理信息之史料来源 ………………… 54 二、 《史記索隠》侯国地理信息之史料来源 ……………… 62 結語……………………………………………………………… 68 中編 侯国地理分布格局的変遷…………………………………… 71 引論:本編的研究思路…………………………………………… 73 第一章 《漢書・地理志》侯国地理分布 ……………………… 76 一、《漢書・地理志》行政建制断限考……………………… 77 二、《漢書・地理志》断于“綏和二年三月”辨誤………… 82 三、 元延三年侯国数目 ……………………………………… 89 四、 元延三年侯国分布図 …………………………………… 95 五、 元延三年侯国分布特徴概述 …………………………… 97 結語……………………………………………………………… 103 第二章 高帝十年侯国地理分布………………………………… 105 一、 高帝十年行政区劃 ……………………………………… 106 二、 高帝十年侯国数目及侯国分布図 ……………………… 121 三、 高帝十年侯国分布特徴概述 …………………………… 125 結語……………………………………………………………… 136 附:汁防侯国非“広漢郡汁方県”考………………………… 138 第三章 惠帝七年侯国地理分布………………………………… 144 一、 惠帝七年行政区劃 ……………………………………… 144 二、 惠帝七年侯国数目及侯国分布図 ……………………… 148 三、 惠帝七年侯国分布特徴概述 …………………………… 149 結語……………………………………………………………… 153 第四章 文帝十一年侯国地理分布……………………………… 155 一、 文帝十一年行政区劃 …………………………………… 156 二、 文帝十一年侯国数目及侯国分布図 …………………… 160 三、 文帝十一年侯国分布特徴概述 ………………………… 161 結語……………………………………………………………… 166 第五章 景帝中五年侯国地理分布……………………………… 169 一、 景帝中五年行政区劃 …………………………………… 169 二、 景帝中五年侯国数目及侯国分布図 …………………… 180 三、 景帝中五年侯国分布特徴概述 ………………………… 182 結語……………………………………………………………… 187 第六章 武帝元光五年侯国地理分布…………………………… 188 一、 武帝元光五年行政区劃 ………………………………… 188 二、 武帝元光五年侯国数目及侯国分布図 ………………… 191 三、 武帝元光五年侯国分布特徴概述 ……………………… 192 結語……………………………………………………………… 195 第七章 武帝太初元年侯国地理分布…………………………… 196 一、 武帝太初元年行政区劃 ………………………………… 197 二、 武帝太初元年侯国数目及侯国分布図 ………………… 211 三、 武帝太初元年侯国分布特徴概述 ……………………… 213 結語……………………………………………………………… 219 本編的基本結論…………………………………………………… 222 下編 侯国地理分布専題研究 ……………………………………… 225 第一章 “王国境内無侯国”格局的形成 ……………………… 227 一、 “王国境内無侯国”形成于文帝初年辨誤 …………… 228 二、 “王国境内無侯国”格局形成的時代断限 …………… 230 三、 景帝封建体制改革與侯国地位的変化 ………………… 233 四、 景帝“徙侯国出王国”考 ……………………………… 240 結語……………………………………………………………… 250 第二章 漢初王子侯国地理分布………………………………… 252 一、 惠帝、高后時代王子侯国地理分布 …………………… 252 二、 文帝時代王子侯国地理分布 …………………………… 254 三、 景帝時代王子侯国地理分布 …………………………… 262 結語……………………………………………………………… 266 附一:長沙王子侯国遷徙考…………………………………… 267 附二:斉孝王王子侯国封置、遷徙考………………………… 278 第三章 異族帰義侯国地理分布………………………………… 285 一、 匈奴帰義侯国地理分布 ………………………………… 285 二、 南粤、東越、朝鮮帰義侯国地理分布 ………………… 292 三、 帰義侯国地理分布特徴形成之原因 …………………… 297 結語……………………………………………………………… 301 第四章 文帝“遷淮南国三侯邑”史事考辨…………………… 303 一、 文帝遷淮南国三侯邑名目考 …………………………… 304 二、 文帝“易侯邑”與“令列侯之国”制度 ……………… 308 結語……………………………………………………………… 312 第五章 武帝“広関”與河東地区侯国遷徙…………………… 313 一、 元鼎二年河東地区侯国分布 …………………………… 314 二、 代王子侯国遷徙考 ……………………………………… 318 三、 河東地区功臣侯国之変動 ……………………………… 322 四、 武帝晩期河東地区封置侯国考辨 ……………………… 325 結語……………………………………………………………… 328 第六章 元鼎五年“酎金案”研究……………………………… 330 一、 “酎金失国”列侯名目統計 …………………………… 330 二、 酎金案與漢廷財政危機 ………………………………… 334 三、 酎金案與元鼎年間地域控制政策調整 ………………… 338 結語……………………………………………………………… 345 第七章 郡国更置與侯国遷徙…………………………………… 346 一、 元狩六年斉国設置與[シ緇-糸]川王子侯国遷徙……… 347 二、 広平、清河“郡国更置”與侯国遷徙 ………………… 352 三、 郡国更置過程中対侯国分布因素的兼顧 ……………… 356 結語……………………………………………………………… 358 附篇…………………………………………………………………… 361 河西漢簡所見與西漢侯国相関的幾個地名……………………… 363 一、 魏郡[車寮]陽県 ………………………………………… 364 二、 平干国襄?県 …………………………………………… 366 三、 昌邑国鬱狼県 …………………………………………… 367 四、 大河郡平県 ……………………………………………… 368 五、 趙国尉文県 ……………………………………………… 369 六、 梁国載県 ………………………………………………… 371 七、 魏郡[兪β]県、魏郡[厂<昔]県………………………… 374 八、 魏郡[持即-寺]裴県……………………………………… 378 九、 淮陽郡賛県 ……………………………………………… 379 十、 淮陽郡栗侯国 …………………………………………… 382 北京大学蔵秦水陸里程簡册釈地五則…………………………… 385 一、 陽新郷 …………………………………………………… 386 二、 檪陵 ……………………………………………………… 388 三、 [旭-日<言]渠…………………………………………… 391 四、 輸民(輪氏) ……………………………………………… 393 五、 女(汝)陽 ………………………………………………… 395 西漢桂陽郡陽山侯国、陰山侯国考辨…………………………… 398 一、 嶺南陽山県的始置年代 ………………………………… 400 二、 漢代桂陽郡陽山県之方位 ……………………………… 404 三、 試析“陽山改為陰山”説法的由来 …………………… 410 結語……………………………………………………………… 413 漢晋阜陵県地望再探……………………………………………… 416 漢代阜城、蠡吾、臨楽地望考辨………………………………… 429 一、 東漢阜城県 ……………………………………………… 429 二、 漢代蠡吾県 ……………………………………………… 438 三、 西漢中山国臨楽県 ……………………………………… 445 附:大陸沢、安郭亭之間《山経》大河河道考……………… 449 附録…………………………………………………………………… 453 西漢侯国建置沿革綜表…………………………………………… 455 侯国附考…………………………………………………………… 603 侯国索引…………………………………………………………… 610 参考文献…………………………………………………………… 623 一、 古籍 ……………………………………………………… 623 二、 出土文献及考古報告 …………………………………… 625 三、 近人論著 ………………………………………………… 626 後記…………………………………………………………………… 634 修訂本後記…………………………………………………………… 640
| ━━━━━━━━━━━━━━━━━━━━━━━━━━━━━━━━━━━━━━━━━━━━━━━━━━━━━━━━━━━━━━━━━━━━━━━━━━━━━━ 【2021 年5月12日】【2021.4.30入荷】【ご注文承り中】
|
書籍番号 |
80177 |
書 名 |
殷墟甲骨学大辞典 |
シリーズ |
|
データ |
B5 1372頁(精装) |
ISBN/ISSN |
978-7520350419 |
編 著 者 |
郭旭東 張源心 張堅主編 |
出 版 年 |
2020年12月 |
出 版 者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価 格 |
34,540円(税込) |
【内容簡介】
本書是甲骨文的深厚内涵以及120多年來相關研究成果的集中 展示。書中編著詞條以殷墟出土甲骨文以及相關内容為主, 著録、敘述相關内容的截止時間為2020年。
《詳細目次は以下のURLからご覧いただけます(PDF)》 https://www.chugoku-shoten.com/mokuji/cmokuji/80177/80177.pdf
| ━━━━━━━━━━━━━━━━━━━━━━━━━━━━━━━━━━━━━━━━━━━━━━━━━━━━━━━━━━━━━━━━━━━━━━━━━━━━━━ 【2021 年5月12日】【2021.4.30入荷】【ご注文承り中】

|
書籍番号 |
80187 |
書 名 |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 第9輯 |
シリーズ |
|
データ |
B5 466頁 |
ISBN/ISSN |
978-7-5325-9816-8 |
編 著 者 |
復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編 |
出 版 年 |
2020年11月 |
出 版 者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価 格 |
8,349円(税込) |
【内容簡介】
該稿為《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九輯,書稿内容豐富, 渉及漢字起源、甲骨文、金文、楚簡、秦簡、漢簡、帛書等方面 的文獻梳理、字詞考釋與校讀?記,?獵面較廣,適合相關專業 研究者和愛好者參考和學習。書稿共收?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 方面的相關論文22篇。新發現或新出土文獻的研究系其特色之一, 代表著出土文獻與古文字領域的*新研究成果,展現了該研究領域 的*新動態和學術成果,便於研究者接觸學術界的研究前沿,並 促使研究的進一歩深入。
《詳細目次は以下のURLからご覧いただけます(PDF)》 https://www.chugoku-shoten.com/mokuji/cmokuji/80187/80187.pdf
| ━━━━━━━━━━━━━━━━━━━━━━━━━━━━━━━━━━━━━━━━━━━━━━━━━━━━━━━━━━━━━━━━━━━━━━━━━━━━━ 【2021 年5月12日】【2021.4.30入荷】【ご注文承り中】

|
書籍番号 |
80189 |
書 名 |
天下之中:秦漢三河区域研究 |
シリーズ |
|
データ |
B5 418頁 |
ISBN/ISSN |
978-7-5325-9866-3 |
編 著 者 |
崔建華著 |
出 版 年 |
2021年3月 |
出 版 者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価 格 |
7,744円(税込) |
【内容簡介】
秦漢時代,由河南、河東、河内構成的三河区域被 視為“天下之中”。《天下之中:秦漢三河区域研究》 從基本概念入手,通過梳理三“河”及“三河”区域 称謂的形成過程,掲示秦統一進程対区域融合的深遠 影響。進而以分区域、分時段的方式,考察三河地区的 政区沿革、経済発展、軍事紛争、文化演進,着力展示 各個亜区域在秦漢統一及分裂時期的発展共性與特色, 初歩顕現区域歴史的整体意義。而探討三河地区在秦漢 行政管理方面的特殊性,以及対辺防、漕運等全局性 事務的参與,則使区域歴史的整体意義得到進一歩凸顕。
【目録】
序 緒論
第一章 秦漢“三河”区域称謂的形成 第一節 先秦両漢的“河東”地域称謂 第二節 先秦両漢時期的“河南”地域称謂 第三節 先秦両漢時期的“河内”地域称謂 第四節
“三河”称謂的形成 第五節 三河地区“天下之中”地位的確立
第二章 秦漢三河政区的演変 第一節 三“河”郡的確立 第二節 三川(河南)郡県域沿革 第三節 河東郡県域沿革 第四節 河内郡県域沿革
第三章 秦漢三河地区資源環境與経済発展 第一節 三河地区資源環境概説 第二節 秦漢三河地区的粮食種植 第三節 秦漢時期河東塩業資源的開発 第四節 秦漢三河地区鉄資源的開発 第五節 河東地区在漢代青銅文化中的歴史表現
第四章 秦漢時期戦争中的三河地区 第一節 三河與秦漢之際的戦争 第二節 三河地区與両漢之交的戦争 第三節 三河地区與東漢末年的戦争
第五章 秦漢時期三河区域文化的演進 第一節 秦漢三河区域文化発展的歴史基礎 第二節 西漢前期河東酷吏輩出的歴史文化分析 第三節 西漢中期以来河東区域文化的発展 第四節 漢代河内区域文化的発展歴程 第五節 西漢時期的河南区域文化 第六節 東漢河南的区域管控及文化発展
第六章 秦漢全局視野中的三河地区 第一節 西漢“宗室不宜典三河”的歴史解読 第二節 秦漢時期黄河砥柱段漕運的発生及展開 第三節 三河地区対辺地事務的参與及其内部差異 結語
附録 表一 河南籍人士 表二 河南郡官員 表三 河東籍人士 表四 河東郡官員 表五 河内籍人士 表六 河内郡官員 表七 弘農籍人士 表八 弘農郡官員 参考文献 後記
| ━━━━━━━━━━━━━━━━━━━━━━━━━━━━━━━━━━━━━━━━━━━━━━━━━━━━━━━━━━━━━━━━━━━━━━━━━━━━━━ 【2021 年5月12日】【ご注文承り中】

|
書籍番号 |
80237 |
書 名 |
南北朝墓誌集成(全2册) |
シリーズ |
|
データ |
B5 1880頁 (精装) |
ISBN/ISSN |
978-7-208-16622-6 |
編 著 者 |
王連龍編撰 |
出 版 年 |
2021年3月 |
出 版 者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価 格 |
48,400円(税込) |
【編輯推薦】
本書的研究対象為南北朝墓誌文献。具体包括公元 420年至589年在中国南方地区相継出現的宋、斉、梁、 陳四朝的墓誌文献,以及公元386年至581年間存在于 北方地区的北魏、東魏、西魏、北斉、北周五朝時期 的墓誌文献。 本書稿是吉林大学古籍所教授王連竜歴時近十年対 南北朝墓誌文献的整理研究成果。 本書稿主要分為凡例、釈文編、索引編和参考文献 四部分。其中釈文編是在墓誌実物、拓片図版基礎上, 対墓誌文字進行隶定考釈,提供完整釈文。遵循保持 墓誌文原貌的原則,重点対疑難字、碑別字、俗体字、 訛誤字等進行考訂。收集前輩学者已作相関文字考釈, 并以注釈形式展現衆説,為読者提供参考。索引編 提供了人名、地名、官名索引,及配套的墓誌名的 [才并]音及筆画索引,為学術界提供科学規範、条目 清晰、方便実用的捜索工具,最大限度地提高南北朝 墓誌文献的使用率和信息化。
【内容簡介】
本書全面收集南北朝墓誌文献,以科学的方法和規範的 体例,対已見上千方墓誌進行整理,編撰墓誌著録目録 五十万余字,釈文一百万余字,編撰墓誌人名索引七千 余個、地名索引六千余個,官名索引近六千余個,数量 巨大,篇帙浩繁,可称為南北朝墓誌文献集成。其学術 価値具体体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開創性,作為第一 部南北朝墓誌文献集成,填補当前相関研究的空白。 二是資料性,收集全面,考訂細致,形式多様,具有 較高的資料性。三是実用性,編撰方法科学実用,可以 有效地服務于学術研究活動。四是学術性,建立在専業 知識及科学方法基礎上学術研究,為出土文献的 整理研究開辟了一個新的視野。
【目録】
前言 凡例 釋文編 墓誌目録 墓誌釋文 索引編 墓誌名索引(筆畫) 墓誌名索引([才并]音) 人名索引 官名索引 地名索引 參考文獻
| ━━━━━━━━━━━━━━━━━━━━━━━━━━━━━━━━━━━━━━━━━━━━━━━━━━━━━━━━━━━━━━━━━━━━━━━━━━━━━━ 【2021 年5月12日】【ご注文承り中】

|
書籍番号 |
80239 |
書 名 |
長安鳳栖原韋氏家族墓地墓誌輯考 |
シリーズ |
|
データ |
B4 (精装) |
ISBN/ISSN |
978-7-551822046 |
編 著 者 |
戴應新編著 |
出 版 年 |
2021年3月 |
出 版 者 |
三秦出版社 |
価 格 |
33,550円(税込) |
【内容簡介】
長安韋氏家族是一部傳奇。早在北魏末年,韋氏已世為 三輔著姓。韋氏家族,位顯族大,聲勢[火亘]赫,出將 入相,人才輩出,甚至與皇室互婚,參與朝樞,在北周、 隋、唐歴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篇章。
鳳棲原,自漢宣帝築少陵後就有了少陵原的別名。該原 東西橫亙,高於[シ橘-木]河水面約五六十米,亦高於 西安城區,是一處秦嶺做屏、俯望樊川、北[イ畏]神京, 地勢高敞的風水寶地。
為配合基建工作,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四五 年間,陝西省考古研究所將[員β]公房一系墓地次第發掘, 發現了金、銀、銅、鐵、玉和陶器、瓷器、石墓誌等, 珍貴文物以千百計,發掘工作成果頗多。
墓誌,記載著志主的家族淵源閥閲,一生的作為事功, 命運跌宕,際遇否泰,遷官履歴,婚姻關係及子孫衍慶。 是當時人記當時事,自家人説自家人,鮮活、真實、詳細, 可視為歴史人物档案,是無與倫比的第一手史料。既使名 不見史傳品級低的官員或親屬,以及普通人的墓誌,也能 反映社會現實的某些側面,所以墓誌為歴代所珍重。
這批墓誌銘的撰文者與書寫者,如長於文史的紀王李慎、 文史學家和圖書館學家韋述、文學家及詩人盧之翰和盧綸 父子、劉[ネ韋]之等,都是有學問享時望的文化人,作品 難能可貴。有的雖未署名,但從志文水平看,其學養功夫 了得。至於志石精湛的雕刻,美麗的裝[王黄],更不待言。 這批墓誌銘,極大地豐富了歴史文獻寶庫,使某些歴史 人物的傳記得以充實,若幹歴史事件更為明晰、厘清。
其中的《秘書少監劉應道墓誌銘》,是我國古代文化史 最重要的一段文獻,湮沒於歴史長河一千三百多年。 劉應道是修史、編輯宮廷文書、音樂藝術和整理古籍文獻、 檢校《四部群書》這部大類書的主編,是古典文獻的大功臣。
《長安鳳棲原韋氏家族墓地墓誌輯考》收録六十三名志主 墓誌,在史籍文獻、圖書資料、文學詩學、社會文化、門第 閥閲、軍事政治、中外關係、民族關係、風俗習尚、人情 世道方方面面,意義十分重大。
墓誌中有近乎五十方志主或志文中有關人物,事功卓著, 身分高貴。
《長安鳳棲原韋氏家族墓地墓誌輯考》為豎排式繁體字。 體例:首為緒論;後簡報考古發掘時間、地點、經過及收穫 ;例舉説明諸志在史籍文獻的重大價値;對全書做一綜述。 毎文首述墓誌來歴、出土状況,次録文、考釋。考釋文先 解讀典故、詞語,弄通文義;次為撰文人職官、履歴及與 志主關係;再次志主之官職、權責、品級、升遷、事功, 以及志主和志列各人與史籍對照,摘其異同,闡述意義。
| ━━━━━━━━━━━━━━━━━━━━━━━━━━━━━━━━━━━━━━━━━━━━━━━━━━━━━━━━━━━━━━━━━━━━━━━━━━━━━━ 【2021 年5月12日】【2021.6.8入荷】【ご注文承り中】

|
書籍番号 |
80238 |
書 名 |
遼金西夏碑刻研究 |
シリーズ |
(西夏学文庫 論集卷 第1輯) |
データ |
B5 277頁 (精装) |
ISBN/ISSN |
978-7-549021789 |
編 著 者 |
史金波 杜建録主編 周峰著 |
出 版 年 |
2020年12月 |
出 版 者 |
甘粛文化出版社 |
価 格 |
9,790円(税込) |
【内容簡介】
全書対稀見遼、金、西夏時期的碑銘文作以系統整理, 并通過対大量碑刻文献的校注和解読,全方位展現遼、 金、西夏政権的語言文字、地域経済、社会歴史、 民情風俗和科技芸術等。有文字記録的碑刻題記作為 重要的西夏文物考古資料,在一定程度上弥補了史籍的 不足,有重要的文献価値。
【目 録】
遼 代 編
遼代《李継成蟹妻馬氏墓誌銘》考釋………………003 遼代杜怒墓誌銘考釋…………………………………010 遼代劉鋳墓誌考釋……………………………………018 遼代韓宇墓誌考釋……………………………………026 遼代馬審章墓誌考釋…………………………………034 一個契丹化的遼代漢人家族―[羽/隹]文化幢考釋 039 奚族碑刻概説…………………………………………047 遼金経幢之美…………………………………………055 北京遼金石刻刻工宮氏家族考………………………058
金 代 編 金代張子行墓誌三題…………………………………071 金代呂貞幹摩崖題記考釋……………………………075 易県双塔庵金代王寂摩崖題記考釋…………………079 從朔州出土金代李汝為墓誌談正隆年号問題………084 金代張仲賓墓誌銘考釋………………………………086 金代聶宗家族両方碑銘考釋…………………………092 金代蕭公建家族両方墓誌銘考釋……………………101 金代王琳墓銘考釋……………………………………111 金代郭周墓銘考釋……………………………………118 金代劉正墓銘考釋……………………………………127 金代趙好古墓誌銘考釋………………………………135 金代陳[广<叟]墓道表考釋 …………………………142 北京金代石刻考釋二則………………………………148 金代澤州同知宋雄飛事輯……………………………150 金元昌平崔村鑼[金發]邑碑考釋……………………157 金代金石学述要………………………………………164 宋金時期的里[土侯]碑………………………………173
西 夏 編 張寧墓誌所見唐朝與党項的戦争……………………183 宋代安愈墓誌所見元豐四年宋夏霊州之戦…………191 甘粛合水安定寺石窟金代党項人題記考釋…………201 元代西夏遺民禿満台塚族考…………………………219 元代新安県的両夏遺民………………………………227 元代西夏遺民楊朶儿只父子事迹考述………………227 元代西夏遺民買住的両通徳政碑……………………240 参考文献………………………………………………247
| ━━━━━━━━━━━━━━━━━━━━━━━━━━━━━━━━━━━━━━━━━━━━━━━━━━━━━━━━━━━━━━━━━━━━━━━━━━━━━ 【2021 年3月19日】【ご注文承り中】

|
書籍番号 |
80026 |
書 名 |
鬼滅之刃 1-9 |
シリーズ |
(日番studio簡体中文版)(未完結) |
データ |
B6 |
ISBN/ISSN |
9787534000252 |
編著 |
(日)吾峠呼世晴著 張旭訳 |
出版年 |
2020年8月 |
出版者 |
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 |
価 格 |
12,419円(税込) |
鬼滅之刃2:[イ尓]就是…… 鬼滅之刃1:残酷 鬼滅之刃3:鼓舞自己[ロ巴] 鬼滅之刃4:強靭的利刃 鬼滅之刃5:一起去地獄 鬼滅之刃6:鬼殺隊九柱審判 鬼滅之刃7:車頭攻防戦 鬼滅之刃8:上弦之力、柱之力 鬼滅之刃9:花街潜入大作戦
<以後続刊>
| ━━━━━━━━━━━━━━━━━━━━━━━━━━━━━━━━━━━━━━━━━━━━━━━━━━━━━━━━━━━━━━━━━━━━━━━━━━━━━━ 【2021 年3月19日】【ご注文承り中】

|
書籍番号 |
80034 |
書 名 |
錦屏文書 第一輯(全12冊) |
シリーズ |
|
データ |
B4 (精装) |
ISBN/ISSN |
978-7559824462 |
編著 |
張応強、王宗勲主編 |
出版年 |
2020年12月 |
出版者 |
広西師範大学出版社 |
価 格 |
495,000円(税込) |
【内容簡介]
《錦屏文書 第一輯》收録錦屏県契約文書影印件約5000件。 錦屏文書是黔東南各族人民生態智慧的結晶,是人類重要的 文化遺産。其精髄是“重生態,重法治,講誠信,講和諧”, 被称為是“世界混農林活動的活態記憶庫”“在生態保護上 樹立了一個世界性的典範”。 2010年錦屏文書入選《中国档案文献遺産名録》。錦屏文書 是我国保存較完整、系統、集中的重要歴史文献和珍貴民間 文書之一,具有時間跨越長、地域覆盖広、民間蔵量大、 研究価値高、渉及学科多、民間收蔵、帰戸性高、内在脈絡 清晰等特点,是研究経済学、歴史学、社会学、民族学、 法学、生態学、人類学等諸多学科的重要一手資料,具有 独特的文献資料価値和極高的学術研究価値。
| ━━━━━━━━━━━━━━━━━━━━━━━━━━━━━━━━━━━━━━━━━━━━━━━━━━━━━━━━━━━━━━━━━━━━━━━━━━━━━━ 【2021 年3月5日】【2021.4.1入荷】 【ご注文承り中】

|
書籍番号 |
80000 |
書 名 |
敦煌莫高窟編号的考古文献研究(全8冊) |
シリーズ |
|
データ |
B5 (精装) |
ISBN/ISSN |
978-7549020829 |
編著 |
張宝洲著 |
出版年 |
2020年12月 |
出版者 |
甘粛文化出版社 |
価 格 |
48,400円(税込) |
【内容簡介】
在敦煌学研究領域中,敦煌莫高窟諸家編号問題研究始終是学界 長期関注的基礎性課題。1908年-1951年,対敦煌莫高窟作編号者 共七家,其中,以伯希和編号(P)、張大千編号(Z)、 史岩編号(S)和敦煌研究所編号(A)四家具代表性。受時代所限, 加之研究方法各異,諸家編号各自独立,且錯乱訛誤之処較多, 導致這一問題成為敦煌研究領域極為冗繁復雑的課題之一。
《敦煌莫高窟編号的考古文献研究》一書,立足大量考古文献資料, 通過対原始文献的整理、分析、対比和校勘,以表格形式全方位 呈現敦煌莫高窟諸家編号,以注釈形式分析査找訛誤及原因, 以校勘学、図像学等治学方法分析研究并予以補正,以便学界鈎沈 索引、研究査找。全書以文献校勘與実地考察相結合,“以図証史 ”和“以史証図”相結合,首次対敦煌莫高窟諸家編号及対照関係 作深入系統的研究、具有填補歴史学、考古学、芸術史等学科研究 空白的重大意義。
<《詳細は以下のURLからご覧いただけます(PDF)》> https://www.chugoku-shoten.com/mokuji/cmokuji/80000/80000.pdf
《敦煌莫高窟編号的考古文献研究》全書共8卷,分册情况如下:
第1卷:綜述:蹉[足它]的歴史,[林/分]乱的残局 第2卷:敦煌莫高窟諸家編号考古文献学研究 (第D1窟‐第D73窟) 第3卷:敦煌莫高窟諸家編号考古文献学研究 (第D74窟‐第D154窟) 第4卷:敦煌莫高窟諸家編号考古文献学研究 (第D155窟‐第D239窟) 第5卷:敦煌莫高窟諸家編号考古文献学研究
(第D240窟‐第D320窟) 第6卷:敦煌莫高窟諸家編号考古文献学研究
(第D321窟‐第D405A窟) 第7卷:敦煌莫高窟諸家編号考古文献学研究 (第D406窟‐第D493窟) 第8卷:敦煌莫高窟諸家編号考古文献学研究
(六家原始編号対照與立、平面図検索)
| ━━━━━━━━━━━━━━━━━━━━━━━━━━━━━━━━━━━━━━━━━━━━━━━━━━━━━━━━━━━━━━━━━━━━━━━━━━━━━ 【2021 年1月21日】 【ご注文承り中】
|
書籍番号 |
79880 |
書 名 |
鬼滅之刃(1―22) |
シリーズ |
(漫畫/中国語繁体字版) |
データ |
|
ISBN/ISSN |
|
編著 |
吾峠呼世晴作/林志昌譯 |
出版年 |
2020年1月 |
出版者 |
東立出版社 |
価 格 |
27,170円(税込) |
本組合(20集+21集)限量特裝版 ★本商品組合: 鬼滅之刃1-19、22集為(一般漫畫) 鬼滅之刃20、21(特裝版) 鬼滅之刃20(特裝版)隨書贈品:附16張明信片 鬼滅之刃21(特裝版)隨書贈品:附32位角色貼紙
| ━━━━━━━━━━━━━━━━━━━━━━━━━━━━━━━━━━━━━━━━━━━━━━━━━━━━━━━━━━━━━━━━━━━━━━━━━━━━━━ 【2021 年1月19日】【近刊】 【ご注文承り中】

|
書籍番号 |
79871 |
書 名 |
旅順博物館蔵新疆出土漢文文献(全35册) |
シリーズ |
|
データ |
B4 (精装) |
ISBN/ISSN |
978-7101148947 |
編著 |
王振芬主編 |
出版年 |
2021年1月 |
出版者 |
中華書局 |
価 格 |
869,000円(税込) |
【内容簡介】
《旅順博物館蔵新疆出土漢文文献》收入旅順博物館收蔵 新疆出土文献的漢文部分,共計26000多残片,是目前所知 国内敦煌吐魯番文献唯一尚未公布的大宗蔵品,被称為敦煌 吐魯番文献“最後的宝蔵”。 本書採用“図版加解題”的方式,一方面最大限度地呈現了 文書原始面貌,使文物“活起来”;[ロ/力]一方面対毎一件 残片都進行了定名和解題的工作,譲人們可以進一歩通過這些 “碎紙片”了解古代吐魯番地区的歴史文化。 這次所整理的漢文文献,包括從公元3世紀到13世紀之間的 各種佛教典籍、儒家経典、道教文献,以及経史子集各類図書, 還有反映中原王朝在吐魯番地区進行統治的各種官私文書。 這批文献残卷,有着多方面的学術価値,同時也在印証古代 絲綢之路、闡明中華文化在新疆地区的伝播等許多方面, 具有現実意義。
| ━━━━━━━━━━━━━━━━━━━━━━━━━━━━━━━━━━━━━━━━━━━━━━━━━━━━━━━━━━━━━━━━━━━━━━━━━━━━━━ 【2021 年1月19日】【近日入荷】 【ご注文承り中】

|
書籍番号 |
79872 |
書 名 |
元代湖州路戸籍文書―元公文紙印本《増修互注礼部韵略》紙背公文資料(全4册) |
シリーズ |
|
データ |
B4 1368頁 (精装) |
ISBN/ISSN |
978-7101148480 |
編著 |
王暁欣、鄭旭東、魏亦楽編著 |
出版年 |
2020年12月 |
出版者 |
中華書局 |
価 格 |
118,800円(税込) |
【内容簡介】
本書按照古文書学通行格式規範,対《増修互注礼部韵略》紙 背図版進行録文、点校,整理出共計901戸元代湖州路戸籍的 登記材料。 這是目前為止学界所知的最大宗的一批元代戸籍文書,其規模和 完整程度皆前所未有。這批資料展示了元代江南地区戸籍登記的 総体面貌,為元代和宋明戸籍制度、元代的税收、人口、手工業、 農業和人口結構等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珍貴文献。
<ページ見本は下記のURLよりご覧いただけます> https://www.chugoku-shoten.com/mokuji/cmokuji/79872/79872.pdf
【目録】
第一册 前言 凡例 紙背図版篇 册一 上平声第一 册二 下平声第二 册三 上声第三
第二册 册四 去声第四 册五 去声第四 册六 入声第五
第三册 紙背録文篇 册一 上平声第一 册二 下平声第二 册三 上声第三
第四册 册四 去声第四 册五 去声第四 册六 入声第五
| ━━━━━━━━━━━━━━━━━━━━━━━━━━━━━━━━━━━━━━━━━━━━━━━━━━━━━━━━━━━━━━━━━━━━━━━━━━━━━ 【2020 年12月26日】【2020.12.23入荷】 【ご注文承り中】
|
書籍番号 |
79810 |
書 名 |
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蔵集石粹 墓誌篇 |
シリーズ |
|
データ |
B4 508頁 (精装) |
ISBN/ISSN |
978-7534894169 |
編著 |
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編 |
出版年 |
2020年9月 |
出版者 |
中州古籍出版社 |
価 格 |
33,660円(税込) |
【内容簡介】
洛陽地区一直是中国古代墓誌的重要出土地。早在清末, 這里就以出土衆多北朝以及随唐的墓誌聞名于世,受到国内外 收蔵家的重視。本書内容分為三部分:墓誌図版、墓誌簡介、 墓誌釈文。図版全部以墓誌原拓影印制成,有志盖者附志盖図版。 墓誌簡介包括墓誌名称、首題,責任者(包括撰、書、銘、填諱、 鐫者),志主卒、葬時間,志文行数,満行字数及書体,墓誌 規格,出土地点等。釈文包括墓誌名称、釈録和標点。
<《変換時に文字化けしてますので詳細は以下のURLから ご覧ください(PDF)》 https://www.chugoku-shoten.com/mokuji/cmokuji/79810/79810.pdf
【目録】
〇〇一 元澄妃李氏墓誌 〇〇二 故城陽康王元寿妃之墓誌 〇〇三 維大魏延昌二年歳次癸巳二月丙辰朔廿九日甲申故処士 元君(顕儁)墓誌銘 〇〇四 大魏高祖九嬪趙充華墓誌 〇〇五 魏徐州琅邪郡臨沂県都郷南仁里通直散騎常侍王誦妻 元氏志銘 〇〇六 魏故汝南太守寇府君(演)墓誌 〇〇七 魏比丘尼乞伏高月慧静墓誌 〇〇八 魏故本国中正奉朝請燕州治中從事史上谷侯府君(掌) 墓誌 〇〇九 魏故威遠将軍積射将軍宮?令呂君(達)之墓誌銘 〇一〇 魏故持節輔国将軍平州刺史元使君(崇業)墓誌銘 〇一一 魏故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雍州諸軍事雍州刺史淮南王 (元遵)墓誌銘 〇一二 魏故假節中堅将軍玄州刺史元使君(愨)墓誌銘 〇一三 魏帝先朝故于夫人(仙姫)墓誌 〇一四 魏故持節安西将軍凉州刺史曹君(連)墓誌 〇一五 魏故持節都督豫州諸軍事輔国将軍豫州刺史(孫)銘 〇一三 魏帝先朝故于夫人(仙姫)墓誌 〇一四 魏故持節安西将軍凉州刺史曹君(連)墓誌 〇一五 魏故持節都督豫州諸軍事輔国将軍豫州刺史(孫)銘 〇一六 魏故使持節侍中太保領太尉公録尚書事大将軍都督定相 二州諸軍事定州刺史 臨淮王(元彧)墓誌銘并序 〇一七 魏故使持節侍中太保司徒公都督冀定滄瀛四州諸軍事 驃騎大将軍冀州刺史 平原武昭王(元祉)墓銘 〇一八 魏故寧遠将軍呂君(仁)之有墓誌銘 〇一九 魏故使持節撫軍将軍瀛州刺史王簡公(温)墓誌銘 〇二〇 斉故安南将軍撫夷県開国伯張君(忻)墓誌銘 〇二一 大随左武侍綏徳尉麻府君妻[廣<龍](畏娘)墓誌 〇二二 王氏夫人墓誌 〇二三 大随故左武衛将軍右光禄大夫僖子周府君(法尚)之 墓誌銘 〇二四 盧道助墓誌 〇二五 故徐君(深)墓誌銘 〇二六 大唐李夫人(守)墓誌 〇二七 大唐故張君(珪)墓誌銘并序 〇二八 唐故洛州録事参軍京兆韋君(崇礼)墓誌銘并序 〇二九 唐故慎州司倉竇州潭峨県丞南陽張君(文倶)墓誌并序 〇三〇 □道茂墓誌 〇三一 楊夫人墓誌銘并序 〇三二 □□□□□沢府司馬□□李君(智)墓誌銘并序 〇三三 大唐故雍州万年県丞任府君(行允)墓誌 〇三四 唐李方惠墓誌 〇三五 唐故光州光山県丞王君(元鼎)墓誌銘并序 〇三六 唐崔礼元墓誌 〇三七 大唐陝州参軍岑君故妻柳氏(柔淑)墓誌銘并序 〇三八 大唐登仕郎康君(老師)墓誌銘并序 〇三九 唐故左驍衛大将軍越州都督柱国宜春郡開国公王府君 雄誕夫人鉅鹿郡太夫人 魏氏墓誌銘并序 〇四〇 唐故洛[シ内]府隊正上軽車都尉王君(足)志銘并序 〇四一 大周故柱国張君(寄)墓誌銘并序 〇四二 大周故河州刺史那府君長子(祖求)墓誌 〇四三 大唐故殿中少監上柱国唐府君夫人秀容県君閻氏墓誌銘 〇四四 大周故万俟府君(師)墓誌銘并序 〇四五 周故朝議郎蜀州司法崔府君(先倹)墓誌銘并序 〇四六 唐故州真郷県令姚君(光)墓誌銘并序 〇四七 故光山王府君夫人李氏墓誌銘并序 〇四八 大周故冠軍大将軍行右豹韜衛将軍芸失君(梁)墓誌并序 〇四九 大周故左驍衛大将軍太州刺史武昌郡公李君(君羨)之銘 并序 〇五〇 大周故天官員外郎杜府君(元揆)墓誌銘并序 〇五一 大周故朝議郎行潭州衡山県令上柱国楊公(思敬)墓誌銘 并序 〇五二 隴西郡君独孤夫人(李思愛妻)墓誌銘 〇五三 唐陳妻李氏墓誌 〇五四 大唐安国相王(李旦)故孺人晋昌唐氏墓誌銘并序 〇五五 大唐洛州福昌県宋夫人(車氏)墓誌銘并序 〇五六 唐故刑部侍郎鴻臚卿司馬府君(逸客)墓誌文并序 〇五七 唐故宣州宣城県令李君(敬彝)墓誌銘并序 〇五八 唐故雍州?県丞博陵崔君(訥)墓誌銘并序 〇五九 唐故使持節播州諸軍事播州刺史竇府君(徳宗)墓誌銘并序 〇六〇 大唐守宣州刺史豆盧公妻故[艸/内]国夫人恒農楊氏墓誌銘 并序 〇六一 大唐故忠武将軍行左衛翊一府中郎将上柱国平原郡開国公 豆盧君(恕) 墓誌銘并序 〇六二 唐故朝散大夫行河南府戸曹参軍上柱国鉅鹿魏公([才邑]) 墓誌銘并序 〇六三 唐京兆夫人韋氏(薛惟悌妻)墓誌銘并序 〇六④ 唐故潤州江寧県丞劉府君(行達)墓誌銘并序 〇六五 大唐故太中大夫使持節衡州諸軍事検校衡州刺史上柱国 王府君(景)墓誌銘并序 〇六六 大唐故陳府君(相貴)墓誌銘 〇六七 故陝州桃林県主簿柳君妻河東裴氏(婆儿)墓誌銘并序 〇六八 大唐故吏部常選袁君(丕)墓誌銘并序 〇六九 大唐故吏部常選朝散郎騎都尉鉅鹿魏府君(兼金)墓誌銘 并序 〇七〇 大唐故朝散大夫青州司馬上柱国王府君(祚)墓誌銘并序 〇七一 大唐故[シ卞]州尉氏県令衡府君(懌)墓誌銘并序 〇七二 唐故獲嘉尉鄭府君(豫)夫人河東裴氏(如海)墓誌銘并序 〇七三 唐故尚書左丞相燕国公贈太師張公(説)墓誌銘并序 〇七四 大唐故冀州衡水県令琅邪王府君(膺)墓誌銘并序 〇七五 唐故商州刺史蕭府君(言歳 )墓誌銘并序 〇七六 大唐故海州司馬趙郡李公(君会)墓誌銘并序 〇七七 唐睿宗大聖真皇帝故貴妃豆盧氏墓誌銘并序 〇七八 唐故寧遠将軍守右武衛翊府左郎将員外置同正員賜紫金魚袋 上柱国李府君(哲)墓誌并序 〇七九 唐故[勞/水-力]陽郡夫人鄭氏墓誌銘并序 〇八〇 唐故穎王府法曹参軍李公(弼咸)墓誌銘并序 〇八一 右率府中候鄭済官故妻隴西李夫人墓誌 〇八二 大唐故襄城郡君(達奚珣妻寇氏)墓誌銘并序 〇八三 唐故太子洗馬韋公([王敬])墓誌銘并序 〇八四 大唐南陽張氏故厳君(涌)墓誌銘并序 〇八五 大唐故安定郡潘原県令柳府君(晋)墓誌銘并序 〇八六 唐故範陽盧夫人墓誌銘并序 〇八七 大唐上柱国右羽林軍飛騎尉侯府君(光庭)墓誌 〇八八 唐鄭済墓誌 〇八九 唐故奉議郎行河間郡霊寿県丞王府君(清)墓誌銘并序 〇九〇 大唐皇四從故弟李承悌故妻馮翊魚夫人墓誌銘并序 〇九一 大唐故太中大夫国子司業賜紫金魚袋韋公(光庭)墓誌銘并序 〇九二 唐故朝散大夫舒州司馬上柱国陳公(曦)志銘并序 〇九三 唐寧刹寺故大徳惠空和尚墓誌銘并序 〇九四 唐故先府君河南尹達奚公(珣)墓誌銘一首并序 〇九五 唐故左金吾衛兵曹参軍蔡府君(直方)墓誌銘并序 〇九六 大唐故安州都督張公夫人王氏墓誌銘并序 〇九七 唐故秘書監崔公(望之)墓誌銘 〇九八 唐故成公府君(士和)墓誌銘并序 〇九九 唐故朝散大夫行舒州司馬陳府君夫人太原王氏墓誌銘并序 一〇〇 唐故彭城劉府君(庄)墓誌銘并序 一〇一 大唐故潤州司馬独孤公(季膺)墓誌銘并序 一〇二 唐故太原王府君(孝祥)墓誌銘并序 一〇三 唐故正議大夫使持節江州諸軍事守江州刺史上柱国厳府君
(士良)墓誌銘并序 一〇四 唐前衛州参軍李公(士芳)故夫人崔氏墓誌銘并序 一〇五 大唐故朝議郎行大理評事上柱国西河宋府君(順)墓誌銘并序 一〇六 唐故正議大夫江州刺史厳府君夫人扶風郡君京兆韋氏墓誌銘 并序 一〇七 大唐故府君(田廣進)墓誌并序 一〇八 唐故潤州司馬賜緋魚袋独孤府君(季膺)墓誌銘并序 一〇九 唐故彭城郡劉公(万)故夫人太原郡喬氏志銘并序 一一〇 唐故章四娘墓誌銘并序 一一一 李氏殤女(李敬彝女)墓記 一一二 唐故秀士史府君(喬如)墓誌銘并序 一一三 唐故中散大夫検校太子賓客上柱国彭城郡劉公(萬)陰堂誄 并序 一一四 唐故桂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本管防御観察等使贈左散騎常侍厳公 (謇)墓誌銘并序 一一五 唐姑臧李氏故第二女墓誌銘并序 一一六 唐故河南府寿安県尉清河崔府君夫人範陽盧氏(車環-王]) 墓誌 一一七 唐故朝散大夫使持節都督桂州諸軍事守桂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充 桂管都防御観察処置等使上柱国賜紫金魚袋贈左散騎常侍馮翊 厳公(謇)夫人賛皇県君趙郡李氏(車環-王])墓誌銘并序 一一八 唐隴西李氏女十七娘墓誌銘并序 一一九 唐北平田君故夫人隴西李氏(鵠)墓誌銘并序 一二〇 唐故銀青光禄大夫検校戸部尚書……御史大夫上柱国弘農郡開 国公食邑二千戸……(楊漢墓誌) 一二一 故王氏墓誌銘并序 一二二 唐故[形β-彡]州刺史盧府君(立)夫人武氏墓誌銘 一二三 有梁故教坊使銀青光禄大夫検校工部尚書前守右衛将軍兼御史 大夫上柱国高府君(継蟾)墓誌銘并序 一二四 晋故金紫光禄大夫検校司徒嵐州刺史清河郡食邑七百戸兼御史 大夫上柱国張公(奉林)墓誌銘并序 一二五 大周故沂州刺史会稽郡康公墓誌銘并序 一二六 大宋故武寧軍節度副使光禄大夫検校司徒兼御史大夫上柱国 安定郡開国侯食邑一千戸安府君(蕃韜)墓誌銘并序 一二七 宋故扶風馬賛善(籍)墓誌銘并序 一二八 郷貢進士康君(茂先)妻李氏墓誌銘并序 一二九 宋故賈氏(世長)壙記 一三〇 宋故開府儀同三司守司徒検校太師武寧軍節度徐州管内観察 処置等使徐州大都督府長史致仕上柱国韓国公食邑一万二千 七百戸食実封肆仟玖佰戸贈太尉諡文忠富公(弼)墓誌銘并序 一三一 宋故朝奉郎尚書比部員外郎致仕上軽車都尉賜緋魚袋富君(鼎) 墓誌銘并序 一三二 宋故供備庫副使騎都尉清河県開国伯食邑七佰戸富君(紹京) 墓誌銘并序 一三三 宋贈太尉諡文忠韓国富公(弼)周国太夫人晏氏墓誌銘 一三四 宋故銀青光禄大夫検校太子賓客兼御史大夫右領軍衛将軍致 仕騎都尉羅公(承嗣)墓誌銘 一三五 羅承嗣妻宋氏墓誌 一三六 宋故内殿承制趙公(思温)墓誌銘并序 一三七 大宋故仙源先君李氏(趙希魯妻)墓誌銘并序 一三八 宋故比部員外郎累贈中散大夫富君(鼎)夫人長寿県太君侯氏 墓誌銘并序一三九 宋故梓州司戸参軍賈公(燮)壙記 一四〇 宋故朝奉大夫富君(紹寧)墓誌銘 一四一 富紹修墓誌 一四二 宋故孺人王氏墓誌銘 一四三 宋故供備庫副使贈右衛将軍富公(紹京)夫人太室人張氏墓誌銘 一四四 宋故宜人範氏(柔)(富紹栄妻)墓誌銘 一四五 宋故太孺人石氏(趙思温妻)墓誌銘一四六 宋朝奉郎致仕富公 (直方)墓誌銘 一四七 故忠訓郎李公(昌[込橘-入木])妻孺人王氏墓誌銘并序 一四八 宋安人範氏(富直方妻)墓誌銘 一四九 宋故永康孺人李氏(富紹修妻)墓誌銘 一五〇 宋故奉直大夫前提挙利州路常平等事富公(紹栄)墓誌銘 一五一 富直英墓誌 一五二 宣授扶宗弘教大師釈源宗主江淮諸路都総摂鴻臚卿贈司空護法 大師龍川和尚(納合行育)舎利塔志 一五三 元故懐慶路総管王公(述)墓誌銘 一五四 有元故伊洛散人馬公(敬忠)墓誌銘 一五五 大元故太尉翰林承旨銀青栄禄大夫知制誥同修国史賽因赤答忽 公墓誌銘有序 一五六 伊[厂<萬]王妃(朱?妃劉氏)壙志文 一六九 皇明誥封夫人王氏(朱[山/松]峰妻)墓誌銘 一七〇 大明故贈奉直大夫南京吏部文選司郎中王公(謨)配封太宜人 屈氏合葬墓誌銘 一七一 皇明誥封方城鎮国太夫人趙氏(朱?冽妻)墓誌銘 一七二 明故潜山処士杜公(杲)室人馬氏合葬墓誌銘 一七三 明故処士沈東橋(機)墓誌銘 一七四 明贈中憲大夫父沈公(機)封太恭人母辛氏合葬墓誌 一七五 明故山西平順県儒学教諭冲庵劉公(相)墓誌銘 一七六 皇明伊藩方城府鎮国将軍竜泉(朱典櫛)墓誌銘 一七七 明承徳郎大名府通判石渓馮公(鎰)配殷氏合葬墓誌銘 一七八 明故伊方城王府誥封奉国将軍一峰(朱珂壘)墓誌銘 一七九 明誥封淑人李氏(沈応時妻)墓誌 一八〇 明承徳郎陝西鞏昌府通判仁軒韓公(爵)墓誌銘 一八一 明故韓母李氏合葬墓誌 一八二 明資善大夫南京工部尚書対泉沈公(応時)墓誌銘 一八三 明故庠生得軒馮公配孺人司氏合葬墓誌銘 一八四 明誥封恭人徐母孫氏合葬墓誌銘 一八五 明茂才月軒劉公(百之)配閻孺人合葬墓誌銘 一八六 明亡室貞淑張孺人王氏(張献図妻)墓誌銘 一八七 大明宗室輔国将軍嵩峰(朱褒?)[シ自]配誥封夫人王氏潘氏 合葬墓誌銘 一八八 明恩栄散官次渓方府君(恭)墓誌 一八九 明欽命建坊旌表節孝葉母陳孺人合葬士林葉公墓誌銘 一九〇 明故劉(承眷)室人楊氏行状志 一九一 悼内志十二絶 一九二 明故顕考官生府君沈公(僑)曁配顕妣呉孺人合葬墓誌 一九三 明礼官桂峰葉公(其芳)合葬孺人葉母王氏胡氏墓誌銘 一九四 明郡学生先考劉公(承眷)墓誌 一九五 明顕考儒官孫公(遇誥)曁母常氏合葬墓誌銘 一九六 明承徳郎次渓方府君(恭)同母太安人陳氏合葬墓誌銘 一九七 明顕考恩詔寿官李公(天徳)墓誌銘 一九八 明直隶粛寧県知県先考[艸/盡]一孫公(拱辰)曁配先妣段氏 合葬墓誌銘 一九九 明廣文葉老師(其蕃)及旌表節孝陳孺人之子合葬師母呉夫人 墓誌銘 二〇〇 大明奉訓大夫南直隶通州知州前陝西慶陽府推官敕封文林郎 太乙張公(献図)曁配孺人王氏劉氏合葬墓誌銘 二〇一 明恩蔭官生顕考沈公(余慶)配顕妣孺人劉氏合葬墓誌銘 二〇二 大明福忠王(朱常洵)壙志 二〇三 皇清賜進士出身資政大夫原湖廣湖北等処承宣布政使司布 政使九如張公(彦[王行])曁元配賈淑人合葬墓誌銘 二〇四 皇清羽化干陽李煉師(清慧)墓誌銘 二〇五 皇清例授儒林郎布政司経歴春山黄公(接武)墓誌銘 二〇六 皇清例贈迪功郎太学生蕭公(国梁)墓誌 二〇七 ?贈修職郎太学生張君(殿一)曁徳配蔡孺人継配章孺人孫孺人 合葬墓誌銘 二〇八 誥封武徳佐騎尉李公(春栄)曁徳配季太宜人合葬墓誌銘 二〇九 前清登仕郎胡公(宗政)墓誌銘
| ━━━━━━━━━━━━━━━━━━━━━━━━━━━━━━━━━━━━━━━━━━━━━━━━━━━━━━━━━━━━━━━━━━━━━━━━━━━━━━ 【2020 年11月25日】【2020.12.14入荷】 【ご注文承り中】
|
書籍番号 |
79790 |
書 名 |
清華大学蔵戦国竹簡 10(線装1函2冊) |
シリーズ |
(全10輯予定) |
データ |
A3変型 270頁 |
ISBN/ISSN |
978-7-5475-1744-4 |
編著 |
清華大学出土文献研究與保護中心編 黄徳寛主編 |
出版年 |
2020年11月 |
出版者 |
中西書局 |
価 格 |
42,900円(税込) |
【内容簡介】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拾)》共收録竹簡五種八篇,都是前 所未見的佚文。 《四告》記周公旦、伯禽父、周穆王、召伯虎四人的四篇告辭, 其中第一篇内容與《書・立政》相關。這四篇告辭,各自獨立, 體現了書類文獻的特點。《四時》、《司歳》與《行稱》三篇 皆是數術類文獻。《四時》與《司歳》原系連續編號,抄寫在 同一卷。《四時》記一年十二月三十七時的星象和雲、雨、風 等物候,自成體系,對研究戰國時期的天文星象和?法時令有 重要價値。《司歳》述太歳運行一周十二歳所値之辰及其吉凶, 系迄今所見最早完整記録十二歳名的文獻。《行稱》與《病方》 抄寫在同一卷。《行稱》記一月“六稱”之期、利弊和成效, 所記稱行之事均屬政事,是目前所知首篇專述一月内政事宜忌 的先秦文獻。《病方》載病方三種,前兩種屬酒劑,末一種為 湯劑,是迄今所見抄成年代最早的方技類文獻。
【目録】
本輯説明 原大圖版 四告 四時 司歳 行稱 病方 放大圖版 四告 四時 司歳 行稱 病方 釋文
註釋 四告
四時 司歳
行稱 病方 字形表 竹簡信息表
| ━━━━━━━━━━━━━━━━━━━━━━━━━━━━━━━━━━━━━━━━━━━━━━━━━━━━━━━━━━━━━━━━━━━━━━━━━━━━━━
【2020
年10月25日】【2020.10.24入荷】 【ご注文承り中】
|
書籍番号 |
79471 |
書 名 |
西北早期区域史学曁中国先秦史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論文集 |
シリーズ |
|
データ |
B5 638頁 (精装) |
ISBN/ISSN |
978-7-5518-2179-7 |
編著 |
李健勝主編 |
出版年 |
2020年8月 |
出版者 |
三秦出版社 |
価 格 |
20,790円(税込) |
【紹介】
7月27日,由中国先秦史学会和青海師範大学主辧,黄河文化研究院 承辧的西北早期区域史学術研討会在西寧挙行,来自全国二十個省市 的一百多名専家、学者参加了研討会。共收到学術論文90余篇。 青海歴史文化豊厚,分布于我省的仰韶文化、馬家窯文化、宗日文化、 斉家文化、辛店文化、諾木洪文化、[上/ト]約文化等都属于先秦史 文化範畴。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員、先秦史学会会長宋鎮豪説, 青海是絲綢之路上的一個重要節点,是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的承接点, 這里歴史文化豊厚。考古発現証実,早在四千多年前,青海的原始 先民就已経開始使用青銅器,這比同時期的中原地区要先進很多。 拠了解,近年来,我省在儒学和早期羌史等歴史研究領域取得了一些 顕著成績,在学術界有一定的影響力。中国先秦史学会学術顧問、 青海師範大学原校長張広志教授説,西北早期区域史学術研討会是 史学界的一次盛会,此次会議在西寧挙行,既是対近些年青海歴史 研究工作的鼓励和肯定,也進一歩拓寛了我省史学家的眼界,為今後 的研究提供了一些新思路。 研討会現場学術氛囲濃厚,與会専家暢所欲言,分享了許多国内外 先秦史研究領域最新的研究成果,譲與会者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西北早期区域史研討会后,中国先秦史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挙行。会上, 中国先秦史学会完成了換届選挙,産生了新一届理事会。
《目次・詳細は以下のURLからご覧いただけます(PDF)》 https://www.chugoku-shoten.com/mokuji/cmokuji/79471/79471.pdf
| ━━━━━━━━━━━━━━━━━━━━━━━━━━━━━━━━━━━━━━━━━━━━━━━━━━━━━━━━━━━━━━━━━━━━━━━━━━━━━━
【2020
年10月13日】 【ご注文承り中】
|
書籍番号 |
27053 |
書 名 |
中国歴史地図集 1-8(繁体字版) |
シリーズ |
|
データ |
B5 838頁 (精装) |
ISBN/ISSN |
957-12-0198-7 |
編著 |
譚其驤k教授主編 |
出版年 |
1991年10月、1992年2月 |
出版者 |
曉園出版社有限公司 |
価 格 |
45,760円(税込) |
1982年に中国地図出版社から刊行された簡体字版に基づき、 1991年、1992年に台湾より繁体字版に改変して刊行された ものです。
【内容】
第一册:原始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戦国時期 第二册:秦・西漢・東漢時期 第三册:三国・西晋時期 第四册:東晋十六国・南北朝時期 第五册:隋・唐・五代十国時期 第六册:宋・遼・金時期 第七册:元・明時期 第八册:清時期。 全304点の地図を収録。
| ━━━━━━━━━━━━━━━━━━━━━━━━━━━━━━━━━━━━━━━━━━━━━━━━━━━━━━━━━━━━━━━━━━━━━━━━━━━━━ 【2020 年10月3日】 【2020.10.3入荷】 【ご注文承り中】

|
書籍番号 |
79627 |
書 名 |
河南寺廟道観碑刻集成 洛陽卷二 |
シリーズ |
|
データ |
B4 406頁 (精装) |
ISBN/ISSN |
978-7534891755 |
編著 |
楊振威主編 |
出版年 |
2020年6月 |
出版者 |
中州古籍出版社 |
価 格 |
21,340円(税込) |
【内容簡介】
《河南寺廟道観碑刻集成》的收録範囲爲佛寺、道観碑刻。 佛寺包括佛教的寺、廟、堂、殿、庵等;道観包括道教的観、 廟、殿、庵、洞、宮、閣等。
各ページの配置は、碑刻図版/釈文。
《目次・詳細は以下のURLからご覧いただけます(PDF)》 https://www.chugoku-shoten.com/mokuji/cmokuji/79627/79627.pdf
| ━━━━━━━━━━━━━━━━━━━━━━━━━━━━━━━━━━━━━━━━━━━━━━━━━━━━━━━━━━━━━━━━━━━━━━━━━━━━━ 【2020 年10月2日】 【2020.10.3入荷】 【ご注文承り中】

|
書籍番号 |
79630 |
書 名 |
黒水城出土擦擦整理研究 |
シリーズ |
(黒水城歴史文化系列叢書) |
データ |
A4 174頁 (精装) |
ISBN/ISSN |
978-7-5490-1976-2 |
編著 |
張震州 蔡[丹彡]華編著 |
出版年 |
2020年8月 |
出版者 |
甘粛文化出版社 |
価 格 |
11,880円(税込) |
【内容簡介】
“擦擦”,指一種模制的泥佛或泥塔。蔵地発現的 早期印度風格的擦擦多由紅色陶土塑成,辺縁不規整, 胎泥外溢,図案以神降塔、吉祥塔和菩提塔居多, 且大都印有般若経咒。此後,蔵地自身也開始制作 擦擦,内容、題材逐漸増多,蔵文的六字真言由蔵文 転写的梵文経咒取代。漢地及以往書面語称之為“模 制泥佛像”或“拓模泥像”等。近年来,在西夏故地 黒水城陸続出土許多具有鮮明的民族和地方特色的擦擦。 由于西夏疆域遼闊,民俗各異,夏、宋、遼、金在経済、 文化又有着密切的聯系與交流,因此,在西夏経済文化 発展的過程中,出土的擦擦有着不同風格。 本書対擦擦的起源及流伝,黒水城地区擦擦的出土概况、 分類、演変流伝以及與其他地区擦擦的比較,夏元時期 黒水城地区佛教宗派和蔵伝佛教等内容進行了整理研究, 附録部分則收録了国内各時期擦擦図版。
【目録】
第一章 擦擦的起源及流伝 第一節 擦擦由早期佛塔演変而来 第二節 擦擦的制作及功
第二章 黒水城地区的擦擦 第一節 黒水城地区擦擦的出土概况 第二節 黒水城地区出擦擦分類 第三節 黒水城地区擦擦演変流伝状况
第三章 黒水城地区擦擦與其他地区擦擦比較 第一節 甘粛地区出土擦擦 第二節 寧夏出土擦擦 第三節 内地小泥佛、小泥塔 第四節 黒水城擦擦與寧夏、甘粛等地区擦擦類比
第四章 黒水城地区的宗教信仰 第一節 黒水城地区出土的佛教文献 第二節 夏元時期黒水城地区佛教宗派和蔵伝佛教 第三節 西夏時期黒水城地区佛画像和壇城 第四節 尾論 結語 参考文献 附録 国内各時期擦擦図版 後記
| ━━━━━━━━━━━━━━━━━━━━━━━━━━━━━━━━━━━━━━━━━━━━━━━━━━━━━━━━━━━━━━━━━━━━━━━━━━━━━━ 【2020 年10月2日】 【近日入荷】 【ご注文承り中】

|
書籍番号 |
79629 |
書 名 |
武威漢簡解釈 |
シリーズ |
(甘粛秦漢簡牘解釈) |
データ |
B4 (精装) |
ISBN/ISSN |
978-7-5490-2037-9 |
編著 |
張徳芳主編 田河著 |
出版年 |
2020年8月 |
出版者 |
甘粛文化出版社 |
価格(本体) |
68,000円 |
【内容簡介】
《武威漢簡集釈》是《甘粛秦漢簡牘集釈》之一,由甘粛簡牘 博物館館長、西北師範大学博士生導師張徳芳先生担綱主編, 甘粛簡牘博物館、甘粛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粛省博物館、 西北師範大学等多家単位的専家学者組成項目組,歴時八年, 終得圓満告竣。
全書收録了歴年歴次発現于今武威地区漢晋時期的簡牘, 這其中包括最為重要的武威三簡,即《儀礼》簡、医薬簡和 王杖簡,以及其他遺址、墓葬出土的零散漢晋簡牘,共計643枚。 分“彩色図版”和“集釈”両大部分。彩色図版部分随図附釈文, 以便翻検。部分簡牘附有[莫/手]本和黒白照片,供学界検視。 “集釈”部分主要分釈文校注、詞条注解,并適当加按語。 在全面検核学界数十年研究成果和対照彩色図版的基礎上, 本書嚢括了迄今関于這批簡較為凖確的最新釈文,糾正了此前 不少誤釈,補充了許多新釈、漏釈,改釈、補釈皆出校記。 集解綜合諸説,対一些非常専門的字詞進行了注解,対各家釈文 進行了細密考訂。
《武威漢簡集釈》共收録的簡牘如下:
1.1959年武威磨咀子6号漢墓出土的469枚《儀礼》簡和11枚日忌、 雑占簡。 2.1959年武威磨咀子18号東漢墓出土的10枚王杖簡。 3.1972年武威旱灘坡東漢墓出土的92枚医薬簡牘。 4.1981年武威磨咀子東漢墓出土的26枚王杖詔書令簡。 5.1984年武威五[土覇]山西漢墓出土的墓主冥告文書木牘。 6.1985年武威旱灘坡前凉姫瑜墓出土的3枚拜官版和2枚衣物疏。 7.1989年武威旱灘坡東漢墓出土的16枚漢簡。 8.1991年武威新華郷三国墓出土的2枚衣物疏。 9.1991年收[糸激-シ]的出自新華郷頭[土覇]前凉墓的2枚告地册 和2枚衣物疏。
這批重要的出土簡牘是甘粛秦漢簡牘資料庫的重要組成部分, 或可補史籍之缺載,或可正史載之訛誤,是新時期甘粛簡牘整理 研究的重大成果,標志着甘粛出土漢簡整理研究水平跨上了一個 新的台階。
| ━━━━━━━━━━━━━━━━━━━━━━━━━━━━━━━━━━━━━━━━━━━━━━━━━━━━━━━━━━━━━━━━━━━━━━━━━━━━━ 【2020 年9月17日】 【近日入荷】 【ご注文承り中】

|
書籍番号 |
79613 |
書 名 |
法蔵敦煌文献精選(原大原様影印)(全5册) |
シリーズ |
|
データ |
B4 (精装) |
ISBN/ISSN |
978-7546818511 |
編著 |
楊東勝主編 |
出版年 |
2020年1月 |
出版者 |
敦煌文芸出版社 |
価格(本体) |
149,000円 |
【内容簡介】
《法蔵敦煌精選文献》系列由楊東勝主編,8開,精装,函盒, 以法国国家図書館收蔵的敦煌文献為資料来源,收録了三百余卷 精品文献,主要以写経為主,包括《老子道徳経手稿》《大般若 波羅蜜多経卷第五百六十三手稿》《毛詩卷第九・小雅鹿鳴至魚 麗手稿》等等,対于研究我国古代的政治、経済、軍事、宗教、 民族、歴史、芸術、語言、文学、音楽、舞蹈、社会、建築、 科技及中西交通等都具有重要参考価値。 拠介紹,在編輯出版《法蔵敦煌文献精選》系列的基礎上,読者 出版集団将陸続推出原大原様復制的《英蔵敦煌文献精選》系列, 《日蔵敦煌文献精選》系列,《台北蔵敦煌文献精選》系列等。 之後,在此基礎上,陸続推出《敦煌文献全編》,力争用五年左右 時間,将流失在海外的敦煌文献基本出斉,将敦煌文献的出版和 敦煌学研究推向新階段。
【目録】
卷一
正面唐無上金玄上妙道徳玄経小楷手稿 老子化胡経玄歌卷第十卷(原題)手稿 建中二年沙州都督府図経卷手稿 西州図経手稿 受戒懺悔文手稿 大般若波羅蜜多経卷第五百六十三手稿 唐阿昆曇昆婆沙卷第五十二手稿 正面隋三階佛法卷第三楷書手稿 背面隋干字文手稿 唐浄眼因明入正理論后疏卷草書手稿 北朝佛説観佛三昧海経卷第四手稿 隋開皇十四年十地論法云地第十卷之十二手稿 思益梵天所問経卷第三手稿 妙法蓮華経薬草喩品第五手稿 書儀行城文社司転帖祭文手稿
卷二
羅什摩訶衍経大智第廿六品釈論手稿 唐女官趙妙虚太玄真一本際経聖行品卷第三手稿楷書卷 唐窺基妙法蓮華経玄賛卷第六草書手稿 法海寺経生師誠実論卷第八魏碑手稿 唐御注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経宣演卷草書手稿 陳天嘉六年仁王般若経序上卷手稿 西魏梁帝東都発願卷手稿 晋曇无讖大般涅盤経卷第八手稿 金剛般若波羅蜜経閻住進子閻弘潤卷手稿 ……
卷三 卷四 卷五
| ━━━━━━━━━━━━━━━━━━━━━━━━━━━━━━━━━━━━━━━━━━━━━━━━━━━━━━━━━━━━━━━━━━━━━━━━━━━━━━ 【2020 年9月10日】 【2020.9.12入荷】 【ご注文承り中】
|
書籍番号 |
79498 |
書 名 |
貞石可憑:新見隋代墓誌銘疏證 |
シリーズ |
(陝西師範大学史学叢書) |
データ |
B5 564頁 (精装) |
ISBN/ISSN |
978--7-03-063746-8 |
編著 |
周暁薇、王其[ネ韋]著 |
出版年 |
2019年12月 |
出版者 |
科学出版社 |
価格(本体) |
20,600円 |
【内容提要】
本書蒐集了2008年以後新見隋代墓誌163種,依時間排序而對 毎種墓誌從基本信息、誌蓋誌文、疏證三方面進行個案整理與 研究。 疏證側重釐清誌主的出身、家族、世系、任職、婚姻、子女、 宅第、葬地等史料實况,並分析與誌主生平事功相關聯的史事, 以爲史籍之補正;且欲通過梳理隋代與前朝後世相關墓誌文獻 之間的聯繋,尋找契合的規律和問題,進而做整體或專題的從 史料到史學乃至藝術諸層面的探討,以期促進對隋代總體研究 的拓展與深化。
【目録】
前言
凡例 〇〇一劉光墓誌開皇元年(581)六月十八日 1 〇〇二華端墓誌開皇元年(581)3 〇〇三李令穆墓誌磚開皇二年(582)三月十六日 5 〇〇四尼元華光墓誌開皇二年(582)十月十三日 7 〇〇五尼元媛柔墓誌開皇二年(582)十月十三日 10 〇〇六辛韶曁妻趙氏墓誌開皇二年(582)十二月十四日 13 〇〇七尹昇墓誌開皇二年(582)十二月二十五日 16 〇〇八鄧玄秀妻辛輝蘭墓誌開皇三年(583)正月二十日 19 〇〇九長孫[王檄-木]曁妻叱羅氏墓誌開皇三年(583)
二月十五日 21 〇一〇皇甫光曁妻辛氏墓誌開皇三年(583)十一月十四日 25 〇一一張崇訓曁妻高氏墓誌開皇三年(583)十一月十四日 27 〇一二薛舒墓誌開皇三年(583)閏十二月十五日 31 〇一三元儉曁妻念氏崔氏墓誌開皇五年(585)二月二十二日 34 〇一四郭貴賓妻呉小妃墓誌磚開皇五年(585)十月一日 36 〇一五皇甫道愛墓誌開皇五年(585)□月二十日 40 〇一六韋壽妻史世貴墓誌開皇六年(586)正月二十五日 42 〇一七李君妻盧勝髣墓誌開皇六年(586)正月三十日 45 〇一八李伯憲墓誌開皇六年(586)正月三十日 51 〇一九于寬墓誌開皇六年(586)十一月七日 54 〇二〇許孝衍墓誌開皇六年(586)十一月七日 57 〇二一陸孝昇墓誌開皇六年(586)十一月七日 59 〇二二宋士素墓誌開皇六年(586)十一月七日 62 〇二三李倩之墓誌開皇六年(586)十二月三日 64 〇二四李禮之墓誌開皇六年(586)十二月三日 68 〇二五董琳曁妻魏氏墓誌開皇七年(587)十月二十日 70 〇二六侯紹墓誌開皇八年(588)五月十四日 74 〇二七□子建墓誌開皇八年(588)十一月七日 76 〇二八陸融墓誌開皇八年(588)十一月八日 78 〇二九朱幹墓誌開皇八年(588)十一月二十日 81 〇三〇劉悦墓誌開皇八年(588)十一月三十日 95 〇三一趙羅墓誌開皇九年(589)十月一日 97 〇三二乞扶令和妻郁久閭募滿墓誌開皇九年(589)
十月十三日 100 〇三三趙文鏡墓誌開皇九年(589)十月十三日 105 〇三四安備墓誌開皇九年(589)十月二十四日 109 〇三五成罕墓誌開皇九年(589)十月二十四日 111 〇三六成備墓誌開皇九年(589)十月二十四日 113 〇三七成墓誌開皇九年(589)十月二十四日 118 〇三八楊[シ喚-口]墓誌開皇九年(589)十月二十五日 120 〇三九元叡墓誌開皇九年(589)十月二十五日 122 〇四〇索叡墓誌開皇九年(589)十一月十九日 124 〇四一索雄墓誌開皇九年(589)十一月十九日 133 〇四二索欣墓誌開皇九年(589)十一月十九日 134 〇四三索盻墓誌開皇九年(589)十一月十九日 135 〇四四王孝深墓誌開皇九年(589)十一月二十日 137 〇四五楊[β施-方]羅墓誌開皇九年(589)十一月二十日 142 〇四六韋秋母婁氏墓誌開皇九年(589)十一月二十日 145 〇四七華政墓誌開皇九年(589)十一月 □日 148 〇四八于儀曁妻廣寧公主元氏墓誌開皇十年(590)
四月二十七日 150 〇四九耿雄墓誌開皇十年(590)十月三十日 155 〇五〇成君妻士孫氏墓誌開皇十一年(591)二月二十日 162 〇五一梁衍曁妻韓氏墓誌(附枕銘)開皇十一年(591) 十月二十五日 167 〇五二裴遺業墓誌開皇十一年(591)十一月七日 175 〇五三劉玄墓誌開皇十一年(591)閏十二月七日 180 〇五四邊萇墓誌開皇十二年(592)正月十五日 183 〇五五薛貴珎曁妻[糸乞]骨氏墓誌開皇十二年(592)
七月十七日 185 〇五六長孫懿墓誌開皇十二年(592)十月十二日 189 〇五七林乾[β施-方]曁妻石氏墓誌開皇十二年(592)
十二月一日 194 〇五八曹瑾墓誌開皇十三年(593)十月十七日 196 〇五九梁脩芝墓誌開皇十三年(593)十一月二十四日 199 〇六〇薛寶墓誌開皇十四年(594)正月十四日 204 〇六一辛瑾墓誌開皇十四年(594)正月二十六日 206 〇六二呉寶墓誌開皇十四年(594)二月七日 208 〇六三庫狄士文墓誌開皇十四年(594)三月十二日 211 〇六四扈志墓誌開皇十四年(594)十一月十三日 213 〇六五元世壽墓誌開皇十四年(594)十一月二十八日 220 〇六六劉仁恩墓誌開皇十四年(594)十二月十九日 223 〇六七李平墓誌開皇十四年(594)十二月十九日 227 〇六八郭均墓誌開皇十五年(595)正月十四日 230 〇六九王節曁妻趙氏墓誌開皇十五年(595)二月二十日 235 〇七〇尉永墓誌開皇十五年(595)十月二十一日 238 〇七一鹿善曁妻劉氏墓誌開皇十五年(595)十月二十一日 243 〇七二婁叡妻乞伏氏墓誌開皇十五年(595)十月二十四日 249 〇七三劉昶妻宇文氏墓誌開皇十七年(597)六月二十八日 256 〇七四楊雄母蘭勝蠻墓誌開皇十七年(597)十一月十一日 260 〇七五平梁公妻王氏墓誌開皇十七年(597)十一月二十九日 263 〇七六萬寶曁妻王氏墓誌開皇十八年(598)五月十二日 267 〇七七田集曁妻呉氏墓誌開皇十八年(598)五月十四日 271 〇七八宋叔彦曁妻可朱渾氏高氏墓誌開皇十八年(598) 七月二十一日 274 〇七九王賢曁妻張氏墓誌開皇十八年(598)十月二十三日 276 〇八〇李和曁妻趙氏墓誌開皇十八年(598)十月二十四日 278 〇八一韓恆貴墓誌開皇十八年(598)十一月三日 280 〇八二馬君妻王善墓誌開皇十八年(598)十一月五日 283 〇八三韋壽墓誌開皇十八年(598)十一月十七日 287 〇八四韋總妻達奚氏墓誌開皇十八年(598)十一月十七日 289 〇八五崔顯墓誌開皇十九年(599)十月十四日 293 〇八六乙弗明墓誌開皇十九年(599)十一月二十三日 296 〇八七宇文穆曁妻乙弗氏墓誌開皇二十年(600)二月一日 299 〇八八楊善籀墓誌開皇二十年(600)四月十四日 301 〇八九閻顯曁妻劉氏墓誌開皇二十年(600)五月二十一日 303 〇九〇呉通曁妻謝氏墓誌開皇二十年(600)十月二十九日 305 〇九一張蔭曁妻羊氏墓誌開皇二十年(600)十月二十九日 308 〇九二范宏曁妻李氏墓誌開皇二十年(600)十一月十一日 310 〇九三陳暉曁妻劉氏墓誌仁壽元年(601)三月二十六日 313 〇九四毛護墓誌仁壽元年(601)三月二十九日 315 〇九五柳機墓誌仁壽元年(601)七月二十八日 320 〇九六張寂墓誌仁壽元年(601)十月二十三日 336 〇九七卞茂曁妻張氏墓誌仁壽元年(601)十一月二十九日 344 〇九八司馬融墓誌仁壽元年(601)十一月二十九日 347 〇九九長孫君妻薛氏墓誌仁壽三年(603)二月十二日 349 一〇〇司馬君妻尉瓊仁墓誌仁壽三年(603)十月十六日 350 一〇一請世珎墓誌仁壽三年(603)十月二十三日 352 一〇二皇甫紘墓誌仁壽三年(603)十一月十八日 354 一〇三史崇基墓誌仁壽三年(603)十二月二十八日 356 一〇四□元曁妻崔氏鮑氏墓誌仁壽四年(604)三月二十四日 361 一〇五睦尚墓誌仁壽四年(604)十一月十日 363 一〇六解昭曁妻常氏墓誌仁壽四年(604)十一月二十八日 365 一〇七李裕墓誌大業元年(605)正月十一日 367 一〇八長孫行布墓誌大業元年(605)二月二十三日 370 一〇九黎淳曁妻楊氏墓誌大業二年(606)正月六日 372 一一〇□善墓誌大業二年(606)三月十九日 375 一一一長孫懿妻劉氏墓誌大業二年(606)十一月廿二日 377 一一二魏乾曁妻李氏墓誌大業二年(606)十一月二十二日 378 一一三于斌曁妻李氏墓誌大業二年(606)十一月二十二日 380 一一四王清曁妻蘇氏墓誌大業二年(606)十一月二十三日 384 一一五裴子休妻魏薩墓誌大業三年(607)二月五日 394 一一六康寶足曁妻[羽/隹]氏墓誌大業三年(607)八月八日 396 一一七姚勳曁妻且渠氏陳氏墓誌大業三年(607)十月九日 398 一一八楊君妻元氏墓誌大業三年(607)十一月四日 401 一一九楊君後夫人李氏墓誌大業三年(607)十一月四日 403 一二〇司馬季沖曁妻元氏墓誌大業三年(607)十一月二十七日 405 一二一王濟曁妻董氏墓誌大業四年(608)二月十一日 407 一二二陳[シ元]陵王妃沈氏墓誌大業四年(608)六月八日 410 一二三張開曁妻趙氏墓誌大業四年(608)八月二日 411 一二四高奣墓誌大業四年(608)十月十日 414 一二五張秩曁妻李氏墓誌大業四年(608)□月九日 416 一二六李公勣墓誌大業五年(609)正月二十八日 418 一二七田世[目診-言]墓誌大業五年(609)五月六日 420 一二八王伯曁妻□氏墓誌大業五年(609)十一月二十二日 422 一二九李世洛墓誌大業五年(609)十二月十六日 425 一三〇胡岳墓誌大業六年(610)正月十一日 427 一三一韋津妻元咳女墓誌大業六年(610)七月二十三日 429 一三二韋世□墓誌大業六年(610)七月二十五日 432 一三三鄭仲明墓誌大業六年(610)十一月二十三日 434 一三四辛[イ品]墓誌大業六年(610)閏十一月十五日 437 一三五杜君妻錢大忍墓誌大業七年(611)二月十六日 440 一三六趙榮墓誌大業七年(611)二月二十八日 442 一三七高叡墓誌大業八年(612)正月十九日 445 一三八霍還墓誌大業九年(613)正月九日 448 一三九李協墓誌大業九年(613)正月二十二日 450 一四〇[赤β]宜墓誌大業九年(613)三月五日 452 一四一張道淵曁妻衛氏墓誌大業九年(613)十月二日 454 一四二潘嗣墓誌大業九年(613)十月三日 459 一四三董重曁妻梁氏墓誌大業九年(613)十月十四日 462 一四四元誠墓誌大業九年(613)十月十四日 464 一四五王均曁妻申氏墓誌大業九年(613)十月十四日 466 一四六杜懿曁妻韋氏墓誌大業九年(613)十月十五日 468 一四七杜祐墓誌大業九年(613)十月十五日 472 一四八釋童真墓誌大業十年(614)三月十三日 477 一四九趙宮人墓誌大業十年(614)十月二十七日 481 一五〇陸平墓誌大業十年(614)十一月十五日 483 一五一秦僧伽曁妻徐氏墓誌大業十一年(615)正月十六日 489 一五二陳宣帝皇后柳敬言墓誌大業十一年(615)二月二十七日 493 一五三謝善富墓誌磚大業十一年(615)四月十六日 495 一五四樊覽墓誌大業十一年(615)七月十九日 497 一五五王子良母劉盆墓誌大業十一年(615)八月二十四日 501 一五六趙通曁妻禮氏墓誌大業十一年(615)十月二十六日 503 一五七李善墓誌大業十一年(615)十一月二十一日 506 一五八于懿墓誌大業十二年(616)正月十九日 508 一五九韓舒曁妻婁氏墓誌大業十二年(616)正月二十二日 511 一六〇獨孤儉墓誌大業十二年(616)四月十七日 513 一六一夏侯遷墓誌大業十二年(616)十月十三日 516 一六二尹彦卿墓誌大業十二年(616)十二月十四日 518 一六三包愷墓誌大業十三年(617)正月十日 523 參考文獻 540 後記 547
| ━━━━━━━━━━━━━━━━━━━━━━━━━━━━━━━━━━━━━━━━━━━━━━━━━━━━━━━━━━━━━━━━━━━━━━━━━━━━━━ 【2020 年8月22日】 【近日入荷】 【ご注文承り中】
|
書籍番号 |
79490 |
書 名 |
新出宋代墓誌碑刻輯録・南宋卷(線装1函8冊) |
シリーズ |
|
データ |
B4 (線装) |
ISBN/ISSN |
978-7501066841 |
編著 |
何新所編著 |
出版年 |
2020年8月 |
出版者 |
文物出版社 |
価格(本体) |
186,600円 |
【内容簡介】
本書收録石刻拓本569種,所收拓本包含墓誌、碑刻、買地券、 摩崖題記等,半数以上為首次発表。本書対拓片進行高精度 掃描,尽量給読者提供一個清晰実用的拓本図像。 対所收拓本的基本情况進行介紹,対于石刻所渉的主要人物、 撰写書丹者進行考索,対拓本進行録文標校,厳格遵循石刻文献 整理的基本規範,以期給読者提供一個比較可靠的文本。 書後附有人名索引,以便使用。本書能為宋代文化及歴史、風俗 等学術研究提供不可多得 的第一手材料。具有較高的文献価値。
【既刊】(再入荷待)
78631 新出宋代墓誌碑刻輯録・北宋卷(線装1函6冊) https://www.chugoku-shoten.com/mokuji/cmokuji/78631/78631.html
| ━━━━━━━━━━━━━━━━━━━━━━━━━━━━━━━━━━━━━━━━━━━━━━━━━━━━━━━━━━━━━━━━━━━━━━━━━━━━━━
【2020 年8月22日】 【近日入荷】 【ご注文承り中】
|
書籍番号 |
79487 |
書 名 |
上海博物館蔵戦国楚簡集釈(全10冊) |
シリーズ |
|
データ |
A4 (精装) |
ISBN/ISSN |
978-7520144896 |
編著 |
兪紹宏 張青松編著 |
出版年 |
2019年12月 |
出版者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価格(本体) |
170,000円 |
【内容簡介】
本集釈匯集学界有関上海博物館蔵楚簡字詞考釈及残簡綴合、 簡序編聯、篇章重組、文献源流探析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輯録已刊的九册上海博物館蔵楚簡文献,依册按篇逐句対其字、 詞做出集釈。集釈時徴引諸家之説簡明扼要;尽力做到択善而從, 按断公允。本成果将為伝統文史哲諸学科学者更加方便、快捷、 正確、有效地使用滬簡材料進行相関研究提供極大的幇助, 從而推動、促進相関学科研究工作的発展。 本集釈以收録滬簡字、詞考釈成果,即字形辨識及其写詞職用 考辨、詞義訓釈成果為主,酌收句意訓解,順帯收録有関竹簡 文献属性、源流、字迹等方面的部分研究成果。 按照首倡優先的原則收録諸家之説,即対同一個字、詞提出的 相同的考釈意見,一般会收録那些率先提出者。(考慮到竹簡編 連往往関渉字詞的正確釈読,対竹簡編連提出的首倡性成果一般 予以收録。) 後続的考釈意見中,一般会收録那些能提供新材料從而證成某一 説法者。為了控制篇幅、避免繁瑣,集釈中一般会摘録学者考釈 観点而略去考釈過程;少数疑難字詞節録了考釈過程,以助読者 理解。対于学者原文中的文字錯誤,集釈中或直接更正,或括注 “編按”以説明。 学者対某字、詞考辨有異而釈文未作取舎,按語又未加説明的, 或為我們所不敢按断者,或為所録諸説均未定者;対某字、詞考釈 意見相同、相近,釈文未作取舎,按語又未作説明的,則諸説均 可備一説。相同的字、詞在不同的竹簡、篇章中多次出現,需要 説明的一般在其初次出現時予以説明。相同的文献重復出現于 同一条注釈中時,在不至于引起混淆的情况下,一般在其重復 出現時只標注作者名,而略去文献刊発信息。 某些簡文存在可供対読的伝世本,集釈時一般不收録伝世本中的 故訓。対一些簡単易[小董]的字詞的考釈,集釈中一般不收。 此前所出楚簡中出現的與上博簡中相同的詞語的考釈成果, 若成為定論而為上博簡整理者所吸收,我們一般不再溯源收録; 上博簡重出且尚无定論的疑難字詞,其前考釈成果一般会酌情 收録。輯録的学者論著原本用字存在不統一的現象,本書一般 統一処理。本集釈旨在為研究者査閲、使用上博蔵楚簡文献提供 便利。由于楚簡研究文献数量[广<龍]大,渉及的研究領域廣汎, 研究成果難以捜集斉全,漏收現象在所難免;同時由于我們水平 有限,書中肯定会有許多疏漏、不足乃至錯誤。敬請読者朋友 批評指正。
【目 録】
第一册 凡 例 孔子詩論 衣 性情論 第二册 民之父母 子羔 魯邦大旱 從政(甲、乙) 昔者君老 容成氏 第三册 周易 中弓 恒先 彭祖 第四册 採風曲目 逸詩・交交鳴 逸詩・多薪 昭王毀室 昭王與[龍/共]之 柬大王泊旱 内豊 相邦之道 曹沫之陳 第五册 競建内之 鮑叔牙與隰朋之諫 季庚子問于孔子 姑成家父 君子為礼 弟子問 三徳 鬼神之明 融師有成氏 第六册 競公瘧 孔子見季桓子 庄王既成 申公臣霊王 平王問鄭寿 平王與王子木 慎子曰恭倹 用曰 天子建州(甲本) 天子建州(乙本) 第七册 武王践[β乍] 鄭子家喪(甲本) 鄭子家喪(乙本) 君人者何必安哉(甲本) 君人者何必安哉(乙本) 凡物流形(甲本) 凡物流形(乙本) 呉命 第八册 子道餓 顔渊問于孔子 成王既邦 命 王居 志書乃言 李頌 蘭賦 有皇将起 [留鳥][栗鳥] 第九册 成王為城濮之行(甲、乙) 霊王遂申 陳公治兵 挙治王天下(五篇) 邦人不称 史[艸/留]問于夫子 卜書 第十册 参考文献 後記
| ━━━━━━━━━━━━━━━━━━━━━━━━━━━━━━━━━━━━━━━━━━━━━━━━━━━━━━━━━━━━━━━━━━━━━━━━━━━━━━
【2020 年8月4日】 【2020.8.19入荷】 【ご注文承り中】
|
書籍番号 |
79476 |
書 名 |
高郵二王合集(全6册) |
シリーズ |
(清代学者文集叢刊) |
データ |
A5 1460頁 (精装) |
ISBN/ISSN |
978-7-532593491 |
編著 |
(清)王念孫(清)王引之著 舒懐 李旭東 魯一帆輯校 |
出版年 |
2019年11月 |
出版者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価格(本体) |
23,900円 |
【内容簡介】
王念孫、王引之在古文献学上以精通小学、校勘見長,與段玉裁斉名, 而比段玉裁更加厳謹,被学界誉為“訓詁之祖”。王氏父子在五部 専著(《廣雅疏証》《読書雑志》《経義述聞》《経伝釈詞》《康熙 字典考証》)以外,尚有近百種著述存世,然均為単篇,有的已成文, 有的還是草稿或抄稿,有的散見于清中后期以来的叢書和諸儒著述中, 有的業経王氏后嗣、羅振玉、劉[目分]遂等輯入専書,有的則零落地 塵封在図書館。這些資料反映了二王為人、為官、為学的人生歴程, 除語言文字学外,還広渉政治、教育、倫理、吏治、歴法、水利、 文学等諸多方面,是対王氏父子五種専著的豊富和補充,両者相結合, 可以再現二王及其学術全貌。惜均未廣流伝,査閲不便;又未加整理, 利用不便。整理者在前人輯録的基礎上,又广加蒐羅,并進行類聚、 校点、注釈,勒成此集。全書主体内容分成甲、乙、丙三編。甲、乙 両編分別為王念孫、王引之的文集,主要收録両人的詩文、與友人書札、 序跋、古韵譜、考證文字、散見于及門弟子和後学著述中的文字等五類 作品。丙編是二王師友及後学渉及二王的文字,有的直接反映了清代 学人與二王的交往,有的是対二王行誼的認定和著述的評判,有的則是 対二王学術的研究,既是対二王生平、行誼等資料的匯集,亦是対甲、 乙両編的有益補充,本部分所收録的後世学者対王氏専著的研究,更是 対先前所出版的王氏《廣雅疏証》《読書雑誌》《経義述聞》《経伝 釈詞》等四部専著整理本有機補充。書末附《近百年高郵二王学術 研究論著目録》,為有志從事二王研究的学者提供了資料線索。
【目録】
王念孫画像 王引之画像 王念孫手迹 王引之手迹 自序 凡例 甲編 王念孫遺文集 奏議 序跋 書剳 考辨 碑伝 詩文 乙編 王引之文集 奏議 序跋 書剳 考辨 碑伝 詩文 丙編 序跋 書剳 考辨 碑伝 詩文 引用参考書目 附 録 近百年高郵二王学術研究論着目録 後 記
| ━━━━━━━━━━━━━━━━━━━━━━━━━━━━━━━━━━━━━━━━━━━━━━━━━━━━━━━━━━━━━━━━━━━━━━━━━━━━━━
【2020 年8月4日】 【2020.7.14入荷】 【ご注文承り中】
━━━━━━━━━━━━━━━━━━━━━━━━━━━━━━━━━━━━━━━━━━━━━━━━━━━━━━━━━━━━━━━━━━━━━━━━━━━━━━
【2020 年8月4日】 【2020.6.20入荷】 【ご注文承り中】

|
書籍番号 |
79354 |
書 名 |
銅川碑刻(全2冊) |
シリーズ |
|
データ |
B4 542頁(精装) |
ISBN/ISSN |
978-7-5518-2045-5 |
編著 |
陝西省古籍整理辧公室編 呉敏霞 党斌主編 |
出版年 |
2019年10月 |
出版者 |
三秦出版社 |
価格(本体) |
25,200円 |
【内容簡介】
本書收録今銅川市境内所存碑碣、墓誌、塔銘、造像題記、 経幢、摩崖等碑刻文献資料,所收碑刻時代上自西漢, 下訖中華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 所輯現存的碑刻文献,毎篇均有説明文字和録文。説明文字 内容包括:標題、年代、出土時地、現蔵地、碑刻流転情况、 形制、行款、紋飾、撰者、書者、刻者等。 除此之外,為保存資料,還対一些歴史上有著録,原石尚存 但文字已漫滅、原石不存但有拓本遺留以及一些毀于20世紀 50年代以後有録文的碑刻資料予以收録。薬王山碑刻, 此次不再重復,但考慮到資料的完備性,特将薬王山碑刻目録 附于文末,以便読者検索。而対已佚碑刻,則按旧録存目。
《詳細目次は以下のURLからご覧いただけます(PDF)》 https://www.chugoku-shoten.com/mokuji/cmokuji/79354/79354.pdf
【部分目録】
図 版 一 漢代 (3) 紅岩摩崖石刻 輔国侯残碑 東漢元年三月残碑 二 北朝 (6) 雷法生等造像記 石保令王洛生開窟造像記 魏和等造像題名 三 隋代 (10) 張輝造釈迦石像座 八十人等造像題記 …… 馬宝佛道混合造像碑 同官界碑(北周建徳四年至隋代 576-618) 四 唐代(18) 玄奘造釈迦佛像記 賀蘭淹墓誌銘 …… 南方鎮墓文 唐墓誌残石 五 北宋 (54) 劉慎微墓誌銘 周益等重修題記 …… 宣和詔書残石 幽都童子題記 六 金代 (71) 賜寿峰院[石喋-ロ] 賜清凉院[石喋-ロ] …… 延昌寺創修三門助縁檀越姓名記 徐家河摩崖造像王三題記 七 元代 (79) 耀州新修宣聖廟門廡記 八 明代(80) 洪武臥碑 重修興山寺碑 …… 聖位陳設図 慈雲萌世 九 清代(133) 耀州創建凖提菩薩庵記 重修孫真人祠記 …… 梁詳亭墓誌盖 張懋勲曁妻梁氏胡氏成氏張氏合葬墓誌銘 一〇 民国 (198) 王訪題牛家庄石窟詩 梁宗傑墓誌銘 …… 重修関聖帝君孫妙応真人菩薩聖楼碑記 元[小豈]門 録 文 一 漢代 (209) 二 北朝 (211) 三 隋代 (212) 四 唐代 (215) 五 北宋 (254) 六 金代 (268) 七 元代 (276) 八 明代 (279) 九 清代 (340) 一〇 民国 (444) 附 録 附録一:佚碑存文 (463) 附録二:佚碑存目 (476) 附録三:薬王山碑刻名録 (494) 参考文献 (503) 後記(509) 節 選 神徳寺舎利塔下銘
| ━━━━━━━━━━━━━━━━━━━━━━━━━━━━━━━━━━━━━━━━━━━━━━━━━━━━━━━━━━━━━━━━━━━━━━━━━━━━━━
【2020 年7月19日】 【2020.7.31入荷】 【ご注文承り中】

|
書籍番号 |
79455 |
書 名 |
北京大学図書館蔵歴代石刻拓本草目(全2冊) |
シリーズ |
|
データ |
A5 1204頁 |
ISBN/ISSN |
978-7-545720129 |
編著 |
孫貫文著 |
出版年 |
2020年5月 |
出版者 |
三晋出版社 |
価格(本体) |
13,500円 |
【内容簡介】
中国古代石刻是歴代金石学者和社会科学学者極為重視的古代文化 実物資料,因其範囲廣、数量大,包含的歴史資料極為豊富。 但由于散布面廣,数量浩大,内容[广<龍]雑,対于石刻的全貌以及 整体目録始終没有比較完善的梳理。以往金石著録中收録的金石 目録書真偽混雑、重出互見,学術界始終不能完整全面地了解古代 石刻的情况。 60餘年前,北京大学歴史系考古学者孫貫文先生,傾力編就《北京 大学図書館蔵歴代石刻拓本草目》(以下簡称《草目》),收録 漢至唐代中晩期石刻拓本条目4000餘条。 他対北京大学図書館蔵的石刻拓本進行全面鑑定、去偽存真、断代 排序,按歴史年代順序列出詳尽目録,并且対各種石刻進行有関 情况的介紹,如石刻的年代、所在地、伝流情况、別名、重要特徴、 真偽、書体、主要内容及有関歴代金石著録等,都作了一定的考證 與説明。出于種種原因,這本《草目》長期以来未得公開出版, 但其油印本一直是各大図書館及有関研究単位的必備参考資料。 由孫貫文先生的高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古代 石刻研究専家趙超先生作序, 三晋出版社首次将其公開出版。書後附孫貫文先生五篇学術論文及 一部学術専著。本書在制作過程中,首次将分散于多期《考古学集刊》 上的《草目》篇目做了体例上的統一和内容上的校正,使其成為一部 体例清晰、内容完備的《北京大学図書館蔵歴代石刻拓本草目》版本。
【目録】
北京大学図書館蔵歴代石刻拓本草目 一 引用書名簡称索引 一 漢代 二三 三国・魏 一二 三国・呉 一三三 晋代 一三七 後趙 一四七 前秦 一四九 後燕 一四九 後秦 一五〇 南朝・宋 一五〇 南朝・梁 一五二 南朝・陳 一六一 北魏 一六二 東魏 二三六 西魏 二六八 北斉 二七二 北周 三二八 隋代 三四三 唐代 四二〇 武徳 四二〇 貞観 四二四 永徽 四六〇 顕慶 四七九 龍朔 五〇五 麟徳 五二〇 乾封 五三一 総章 五四一 咸亨 五四六 上元 五六六 儀鳳 五七四 調露 五八三 永隆 五八七 開耀 五九一 永淳 五九二 弘道 五九七 嗣聖 五九七 文明 五九七 光宅 五九九 垂拱 六〇〇 永昌 六一一 載初 六一二 天授 六一三 如意 六二一 長寿 六二二 延載 六二七 證聖 六二八 天册万歳 六三〇 万歳登封 六三一 万歳通天 六三二 神功 六三八 聖暦 六三九 久視 六五〇 大足 六五五 長安 六五九 神龍 六七八 景龍 六八七 唐隆 六九五 景雲 六九六 太極 七〇二 延和 七〇三 先天 七〇四 開元 七〇六 天宝 八一九 偽托 八五九 燕 聖武 八七七 燕 順天 八七八 燕 顕聖 八七九 至徳 八七九 乾元 八八〇 宝応 八八三 廣徳 八八四 永泰 八八七 大暦 八九〇 建中 九二一 興元 九二七 貞元 九二七 永貞 九五四 元慶 九五六 元和 九五六 附録:孫貫文先生金石研究論著 九七五 金文剳記三則 九七七 一 九七七 二 九七八 三 九七九 由出土印章看両処墓葬的墓主等問題 九八一 一 石家庄市北郊 “西漢張耳”墓 九八一 二 曲阜九龍山漢墓 九八八 [艸/郷]他君石祠堂考釈 九九三 一 著録 九九三 二 釈文 九九三 三 考釈 九九四 明拓孤本大相国寺碑叢考 一〇一〇 一 碑文校勘 一〇一〇 二 碑目著録 一〇一五 三 碑文雑考 一〇一八 附 録:大相国寺石刻著録目 一〇三〇 重建礼拜寺記碑跋 一〇三四 趙州大石橋史料類考 一〇四三 上篇 一〇四四 下篇 一〇七九 大石橋大事年表 一一七一 致謝 趙超 一一七七
| ━━━━━━━━━━━━━━━━━━━━━━━━━━━━━━━━━━━━━━━━━━━━━━━━━━━━━━━━━━━━━━━━━━━━━━━━━━━━━━
【2020 年6月27日】 【2020.6.27入荷】 【ご注文承り中】
|
書籍番号 |
79356 |
書 名 |
唐五代宋初冥界観念及其信仰研究 |
シリーズ |
(敦煌与絲綢之路研究叢書) |
データ |
A5 400頁 |
ISBN/ISSN |
978-7-5490-1907-6 |
編著 |
銭光勝著 |
出版年 |
2020年4月 |
出版者 |
甘粛文化出版社 |
価格(本体) |
4,320円 |
【内容簡介】
本書通過対筆記小説和敦煌文献的梳理,考述了唐五代 冥界中的神明和冥界官吏,対唐五代時期冥界観念及其 信仰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探討。作者掲示了唐五代的 “冥判”思想和冥界簿籍的道教源頭,并認為在唐五代 的冥界信仰中,挙凡生人之官禄、財富、科挙、婚姻等 無不由冥界前定,是謂“陰注陽受”。 而在民衆冥界信仰中,逝去“亡人”則要在冥界接受神明 的審判和地獄的懲罰,唐五代社会生活中的刺血写経、 焚焼紙銭、造像、社邑等活動均與冥界信仰息相関。 因為安史之乱後吐蕃王朝対敦煌的統治,本書探討了 “目連変文”和《佛説十王金》和蔵地《格薩尓》和 《中陰得度経》之間的関係以及可能的影響。作者以七至 十六世紀幾部説唱文学作品為節点,簡要探討了唐五代 冥界信仰的流変,提出并簡述了墓葬中的地下世界與民衆 冥界観念及其信仰的分流問題。
【目録】
引 言 第一章 唐五代冥界観念及其信仰中的神明 第一節 冥界王者 第二節 山 川神的冥界化 第三節 神聖與世俗之間 ―冥界神明在数量及空間上的発展 第二章 唐五代冥界観念及其信仰中的冥界官吏 第一節 冥界官吏 第二節 冥界官吏的佛道融合與世俗化 一以敦煌願文為中心 第三節 韓真人考 第三章 冥界審判 第一節 冥界審判 第二節 冥界中的天曹、算、簿、籍和坑 第三節 冥界、地獄與人間 第四章 從“生死異路”到“定成命于幽数” ―冥界信仰下的社会與人生 第一節 冥界與官禄、科挙和政治 第二節 冥界與婚姻、財富和食禄 第三節 冥界與疾病 第五章 冥冥地獄苦,火急造橋梁 ―冥界信仰下的民衆生活 第一節 晩唐五代的十王会與蜀地十王造像 第二節 敦煌写卷《霊州龍興寺白草院史和尚因縁記》 與唐五代的刺血写経 第三節 從“七七斎”到宋代寿生会 ―冥界信仰下紙銭功能之転変 第六章 佛教地獄観念在唐五代的伝播 ―以《佛説孟蘭盆経》和斎会為中心的考察 第一節 先唐時期地獄観念之流伝 第二節 從“餓鬼”到“地獄” 第三節 斎会與“禁殺” 第七章 唐五代冥界観念及其信仰対蔵地之影響 第一節 《目連救母変文》與《格薩尓》“地獄救妻” “地獄救母”関係初探 第二節 《閻羅王授記(十王)経》與《西蔵度亡経》 之比較研究 第八節 唐五代冥界観念及其信仰的変遷 第一節 從《唐太宗入冥記》到《西游記》 ―七至十六世紀冥界観念及其変遷的文献学考察 第二節 墓葬文書中的地下世界與冥界観念的分流 参考文献 後記
| ━━━━━━━━━━━━━━━━━━━━━━━━━━━━━━━━━━━━━━━━━━━━━━━━━━━━━━━━━━━━━━━━━━━━━━━━━━━━━━
【2020 年6月17日】 【2020.6.27入荷】 【ご注文承り中】
|
書籍番号 |
79376 |
書 名 |
経世大典輯校(全2冊) |
シリーズ |
|
データ |
A5 996頁 (精装) |
ISBN/ISSN |
978-7-101-14464-2 |
編著 |
〔元〕趙世延
虞集等撰 周少川,魏訓田,謝輝輯校 |
出版年 |
2020年5月 |
出版者 |
中華書局 |
価格(本体) |
9,200円 |
【内容簡介】
《経世大典》是元代文宗時期修纂的大型政書。大典八百八十卷, 為君事四篇、臣事六篇,十篇之下又分一百二十八類以上,分類 記載了元朝自漠北興起至文宗朝的帝王譜系、詔訓,以及職官、 礼楽、経済、軍事、法律、匠作等典章制度,尤其是総結了元朝 立国以来典制的更替演変,是元代典制之集大成者,具有非常高的 史料価値。明初修《元史》,多取材于大典。明後期大典失伝, 清中葉以後才逐漸為学者重視,出現了一些輯佚和研究成果, 然至今仍未有一部較全面的輯本。《経世大典輯校》一書在前人 輯佚、研究的基礎上,更為全面地收録大典現存佚文,最大限度地 恢復大典原貌,為学界提供一部便于利用的重要史籍。
本書為《経世大典》的首次系統全面整理(輯佚、点校)。 本書輯校的思路清晰明確:以史源学的原則收輯散見于各種古籍的 《経世大典》佚文,尽可能恢復佚書原貌,充分体現輯本的還原性 和可信度。本書輯佚以《元文類》所存佚文、《永楽大典》残本所 存佚文、文廷式輯本、其他史籍文集所引佚文為先后順序,依次 輯入大典框架;佚文有重出者,択善而存,刪去重復;又以清人 多種輯本為校勘。并收入《進経世大典表》、《経世大典地理図》。 輯校本在各類目之下,附有“考校記”,記述佚文出処,考証有関 類目的設置和佚文的帰属,以及文字取舎的原因,交代異文校勘的 情况。文後附録有関記述、考証《経世大典》的詩詞、題識、跋語, 列《〈永楽大典〉残本所存〈経世大典〉佚文表》等。
【目録】
整理前言 凡 例 総 序 第一 帝号 第二 帝訓 第三 帝制 第四 帝系 第五 治典 第六 賦典 第七 礼典 第八 政典 第九 憲典 第十 工典 進経世大典表 附録一 相関題咏跋語 附録二《永楽大典》残本所存《経世大典》佚文表 主要参考文献 後 記
| ━━━━━━━━━━━━━━━━━━━━━━━━━━━━━━━━━━━━━━━━━━━━━━━━━━━━━━━━━━━━━━━━━━━━━━━━━━━━━━
【2020 年6月15日】 【2020.6.27入荷】 【ご注文承り中】

|
書籍番号 |
79368 |
書 名 |
侯馬盟書(全2冊) |
シリーズ |
(山西文華・史料編) |
データ |
A5 580頁 (精装) |
ISBN/ISSN |
978-7545714005 |
編著 |
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員会編 張頷 陶正剛 張守中著 高智審訂 |
出版年 |
2016年11月 |
出版者 |
三晋出版社 |
価格(本体) |
8,800円 |
【内容簡介】
《侯馬盟書》于一九七六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十六年来, 早已脱銷。但海内外学者経常来函探詢存無,需求不断。 雖然曽経考慮過再版,但于由種種原因,未能如願。 現在,条件成熟,决定在原書的基礎上加以増訂,出版 這部《侯馬盟書》。 《侯馬盟書》出版二十年来,在国内外学術界引起了不小 的反響,掀起了対這一課題研究的熱潮。海外有縮印本刊行, 特別是日本学得発表了不少論文,出版了不少専著。目前,有 関学者対《侯馬盟書》学術方面的一些問題,各抒仁智之見, 討論尚在深入。参加討論的人已超出老輩,不少年軽学者也 参加了進来。特別是書法界也加入了研究的行列,開始学習和 研究晋国書法的内涵。所以要求新印刷《侯馬盟書》的呼声很高。 2006年,三晋出版社推出増訂本,2016年,《侯馬盟書》列入 山西省政府大型歴史文、経重新修訂、訂訛糾錯、校正標点、 増加最新研究成果後,于11月再版
【目 録】
第一册
出版説明 出版前言 二○○六年版 前 言 「侯馬盟書」和春秋後期晋國的社會背景 「侯馬盟書」及其發掘與整理 「侯馬盟書」類例釋注 宗盟類?注 委質類釋注 ?室類釋注 詛咒類釋注 卜筮類釋注 「侯馬盟書」人名表 「侯馬盟書」叢考 「子趙孟」考 「宗盟」考 「委質」考 「内室」考 暦朔考 詛辭探解 「侯馬盟書」叢考續 「趙尼」考 丕顯吾公 「晉邦之中」試解 「侯馬盟書」和「沁陽盟書」的關係 「侯馬盟書」文字體例 圖版 宗盟類一 宗盟頡二 宗盟類三 宗盟類四 宗盟類五 宗盟類土八 委質類 納室類 詛咒類一 詛咒類二 卜筮類 其他 [莫/手]本 宗盟類一 宗盟類二
第二册
宗盟類三 宗盟類四 宗盟類五 宗盟類上八 委質類 納室類 詛咒類一 詛咒類二 卜筮類 其他 「侯馬盟書」[莫/手]本編號索引 「侯馬盟書」臨[莫/手]登記表 「侯馬盟書」字表 侯馬盟誓遺址出土的其他文物 侯馬盟誓遣址豎坑情况表 有關「侯馬盟書」的?史文獻摘編
| ━━━━━━━━━━━━━━━━━━━━━━━━━━━━━━━━━━━━━━━━━━━━━━━━━━━━━━━━━━━━━━━━━━━━━━━━━━━━━━
【2020 年6月15日】 【2020.6.27入荷】 【ご注文承り中】
|
書籍番号 |
79369 |
書 名 |
侯馬盟書研究論文集 |
シリーズ |
|
データ |
B5 770頁(精装) |
ISBN/ISSN |
978-7545712544 |
編著 |
高智主編 |
出版年 |
2017年11月 |
出版者 |
三晋出版社 |
価格(本体) |
13,500円 |
【目 録】
前言(一) 侯馬東周遺址発現晋国朱書文字/張頷(一) 侯馬盟書試探/郭沫若(八) 東周盟誓與出土載書/陳夢家(一五) 戦国文字研究(六種)(節選) ―侯馬載書“麻夷非是”解/朱徳熙 裘錫圭(三七) 出土文物二三事(節選) ―新出侯馬盟書釈文/郭沫若(四〇) 侯馬東周盟誓遺址/陶正剛 王克林(五二) 侯馬出土晋国趙嘉之盟載書新釈/唐蘭(七三) 関于侯馬盟書的幾点補釈/朱徳熙 裘錫圭(八四) 桃都、女[女咼]、加陵(節選)―加陵/郭泳若(九一) 我対侯馬盟書的看法/李裕民(九三) “侯馬盟書”和春秋後期晋国的階級斗争 /衛今 晋文(一〇八) “侯馬盟書”的発現、発掘與整理情况 /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員会(一二二) “侯馬盟書”叢考/張頷(一三五) “侯馬盟書”類例釈注/張頷(一六〇) “麻非是”解/戚桂宴(一七七) “侯馬盟書”叢考続/張頷(一八〇) 侯馬載書盟主考/高明(二〇六) 釈“弁”/李家浩(二一九) 考古報告《侯馬盟書》的特色/王宇信(二二四) 侯馬盟書疑難字考/李裕民(二三〇) 関于侯馬盟書的主要問題/黄盛璋(二四〇) 侯馬石簡史探/戚桂宴(二五四) 読侯馬盟書文字札記/呉振武(二七五) 我国古代盟誓制度的歴史見證―侯馬盟書/李裕民(二八五) 侯馬盟書與温県盟書/馮時(二九一) 侯馬盟書的発現和整理側記/張守中(三〇四) 重論“麻夷非是”/唐[金玉]明(三一〇) 侯馬盟書参盟人員的身分/郭政凱(三二一) 侯馬盟書主要問題辨述/高智(三三七) 侯馬盟書“”字的文字学内涵/曽志雄(三四六) 侯馬盟書試析/謝尭亭(三五九) 侯馬盟書年代問題重探/周鳳五(三七六) 冶秋局長支持出版《侯馬盟書》/張守中(三九六) 侯馬盟書考/〔日〕江村治樹著 王虎応 史画 編訳(三九九) 侯馬古城群和盟誓遺址的関係 /〔日〕江村治樹 著 周先民 訳(四三〇) 論温県盟書與侯馬盟書的年代及其相互関係 /趙世綱 羅桃香(四三九) 侯馬和温県盟書的背景研究 /〔美〕羅鳳鳴(SusanWeld) (四五八) 盟、詛之関係及其巫術因素/趙瑞民 胡建 郭一峰(四六九) 論盟書書法芸術/張守中(四八〇) 釈申唐説貭誓―読《侯馬盟書》“自貭于君所”献疑 /孫常叙(四八四) 侯馬、温県盟書歴朔的再考察/李学勤(五〇四) 侯馬盟書的年代及相関問題/謝尭亭(五一〇) 侯馬盟書盟主称謂與相関礼制/王志平(五二〇) 釈侯馬盟書和温県盟書中的“公”/呉振武(五二九) 侯馬、温県盟書年代考/馮時(五三三) 侯馬盟書的研究及価値意義/降大任(五四三) 侯馬盟書之内容與年代考略/朱鳳瀚(五五八) 侯馬盟書数術内容探論/ 劉国忠(五七二) 趙鞅(趙簡子)與侯馬盟書/降大任(五七九) 張頷先生的侯馬盟書研究/降大任(五九〇) 侯馬、温県盟書中“明[歹亟]視之”的句法分析 /董珊(六〇四) 《侯馬盟書・字表》補正/〔韓〕姜允玉(六一五) 侯馬盟書“内室”商[木寉]/趙世剛(六二三) 釈“宗主”“宗盟” ―兼論"侯馬盟書”所反映的春秋末年社会結構的演変 /趙瑞民 郎保利(六二九) 侯馬與温県盟書中的“嶽公”/〔美〕魏克彬(六四二) 盟書法書伝承随想/張守中(六六〇) 侯馬載書盟主新考/張世超(六六三) 侯馬盟書的発現與整理/張守中(六七九) 侯馬、温県盟書年代及相関問題綜論/湯志彪(六八八) 侯馬盟書“盟主”辨正―兼論北、尼、化、狐四字的区分 /曹定雲(七〇二) “上宮”還是“二宮”/田建文(七一七) 盟書字詞新識綜論/湯志彪(七二九) 侯馬盟書異体字研究浅論/陳英傑(七四〇)
〔附〕侯馬盟書研究論著一覧(七五三) 後 記(七六三)
| ━━━━━━━━━━━━━━━━━━━━━━━━━━━━━━━━━━━━━━━━━━━━━━━━━━━━━━━━━━━━━━━━━━━━━━━━━━━━━━
【2020 年5月8日】 【2020.5.13入荷】 【ご注文承り中】
|
書籍番号 |
79283 |
書 名 |
嶽麓書院蔵秦簡 陸(附放大本1冊) |
シリーズ |
|
データ |
B4 260頁 (精装) |
ISBN/ISSN |
978-7532655137 |
編著 |
陳松長主編 |
出版年 |
2020年3月 |
出版者 |
上海辞書出版社 |
価格(本体) |
47,000円 |
【内容簡介】
本卷主要收録有関秦代法律類簡牘274枚(簡號有327個) ,根拠内容及簡的形制不同共分為五組。 分紅外編連図版、紅外正背単簡和彩色図版及附録等内容。 本卷是継《嶽麓書院蔵秦簡》(肆)(伍)之後的又一以 收録秦代律令為主的卷册,是前両卷所收録秦代律令的続編。 対秦漢法律、田制、兵制等研究提供更多新認識,能進一歩 推動秦漢史研究的発展。
【目録】
凡例
彩色図版
第一組正面編聯図版 第二組正面編聯図版 第三組正面編聯図版 第四組正面編聯図版 第五組正面編聯図版
紅外線図版
第一組正面編聯図版 第一組背面編聯図版 第一組単簡正背面図版及釈文、簡注 第二組正面編聯図版 第二組背面編聯図版 第二組単簡正背面図版及釈文、簡注 第三組正面編聯図版 第三組背面編聯図版 第三組単簡正背面図版及釈文、簡注 第四組正面編聯図版 第四組背面編聯図版 第四組単簡正背面図版及釈文、簡注 第五組正面編聯図版 第五組背面編聯図版 第五組単簡正背面図版及釈文、簡注
附 録
附録一:釈文連読本 附録二:相同或相近簡文対照表 附録三:掲取位置示意図 附録四:部分正背反印文対照図 附録五:部分卷册復原示意図
| ━━━━━━━━━━━━━━━━━━━━━━━━━━━━━━━━━━━━━━━━━━━━━━━━━━━━━━━━━━━━━━━━━━━━━━━━━━━━━━
【2020 年5月6日】 【2020.4.30入荷】 【ご注文承り中】
|
書籍番号 |
79287 |
書 名 |
古文字与青銅器論集 第6輯 |
シリーズ |
|
データ |
B5 257頁 (精装) |
ISBN/ISSN |
978-7-03-062842-8 |
編著 |
張懋鎔著 |
出版年 |
2019年12月 |
出版者 |
科学出版社 |
価格(本体) |
9,200円 |
【内容簡介】
本書既有関于新出青銅器意義価値的探討, 也有結合其他青銅器,対某一類、 某一地区、某一時段的青銅器做綜合研究的文章, 并通過対青銅器形制、紋飾、銘文的多方面研究, 做比較深入的理論探索。
【目録】
古文字研究
関於西周金文字形書体與断代研究的幾点思考 3 《商周青銅器族徽文字綜合研究》序 13 中国古代金文著録書的新碩果―評《陝西金文集成》 15
新出青銅器研究
中国国家博物館所蔵西周青銅器選粹 19 関於欧宗易收蔵的中国早期青銅器 43
青銅器綜合研究
中西銅器差異論 51 関於商周用鼎制度的幾点思考―從特殊鼎類談起 62 青銅[倍瓦-イ]瑣談 76 関於青銅卮産生與発展的幾点思考 85 西周姫姓諸侯国青銅礼容器的比較研究 94
理論與方法探微
青銅[竹/艮/皿]:倣陶青銅器器類演進的典型代表 109 青銅敦:非倣陶青銅器産生、演進的典型代表 124 葉家山墓地出土非主流青銅礼容器研究 137 再論青銅器組合関系定名法 ―以尊、罍、[倍瓦-イ]的区分為例 149 試論紋飾対青銅器定名的意義 163 青銅器軽重論―從諸侯国青銅器的軽重談起 178 試論商周盛食器的興衰 220 青銅器譜系研究的新成果 ―読《東周青銅容器譜系研究》有感 237
後 記 246
| ━━━━━━━━━━━━━━━━━━━━━━━━━━━━━━━━━━━━━━━━━━━━━━━━━━━━━━━━━━━━━━━━━━━━━━━━━━━━━━
【2020 年4月28日】 【2020.4.30入荷】 【ご注文承り中】
|
書籍番号 |
79279 |
書 名 |
長沙五一広場東漢簡牘(参) |
シリーズ |
|
データ |
B4 144頁 (精装) |
ISBN/ISSN |
978-7-5475-1541-9 |
編著 |
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清華大学出土文献研究與保護中心 中国文化遺産研究院古文献研究室 湖南大学嶽麓書院編 |
出版年 |
2019年12月 |
出版者 |
中西書局 |
価格(本体) |
40,000円 |
【内容簡介】
《長沙五一広場東漢簡牘(参)》共收録長沙五一広場井窖 遺址出土簡牘四百枚,包括簡牘図版、釈文注釈及相関附録。 図版部分包括彩色及紅外線的原大照片,釈文部分含整理序号、 釈文及相関按語,附録含未見字迹簡牘序号表、簡牘編号 及尺寸対照表、壱貳輯簡牘編号及尺寸更新表和異体字表。
【目録】
前言 凡例 彩色図版 紅外図版 釈文 附録 未見字迹簡牘序号表 簡牘編号及尺寸対照表 壱、貳輯簡牘編号及尺寸更新表 異体字表
| ━━━━━━━━━━━━━━━━━━━━━━━━━━━━━━━━━━━━━━━━━━━━━━━━━━━━━━━━━━━━━━━━━━━━━━━━━━━━━━
【2020 年4月28日】 【2020.4.30入荷】 【ご注文承り中】

|
書籍番号 |
79280 |
書 名 |
長沙五一広場東漢簡牘(肆) |
シリーズ |
|
データ |
B4 152頁 (精装) |
ISBN/ISSN |
978-7-5475-1379-8 |
編著 |
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清華大学出土文献研究與保護中心 中国文化遺産研究院古文献研究室 湖南大学嶽麓書院編 |
出版年 |
2019年12月 |
出版者 |
中西書局 |
価格(本体) |
40,000円 |
【内容簡介】
《長沙五一広場東漢簡牘(肆)》共收録長沙五一広場井窖遺址 出土簡牘五百枚,包括簡牘図版、釈文注釈及相関附録。 図版部分包括彩色及紅外線的原大照片,釈文部分含整理序号、 釈文及相関按語,附録含未見字迹簡牘序号表、簡牘編号 及尺寸対照表及尺寸更新表和異体字表。
【目録】
前言 凡例 彩色図版 紅外図版 釈文 附録 未見字迹簡牘序号表 簡牘編号及尺寸対照表 異体字表
| ━━━━━━━━━━━━━━━━━━━━━━━━━━━━━━━━━━━━━━━━━━━━━━━━━━━━━━━━━━━━━━━━━━━━━━━━━━━━━━
【2020 年4月15日】 【近着書】 【ご注文承り中】

|
書籍番号 |
79247 |
書 名 |
馬王堆漢墓簡帛文字全編(全3冊) |
シリーズ |
|
データ |
B4 1642頁 (精装) |
ISBN/ISSN |
978-7101142808 |
編著 |
劉釗主編 鄭健飛、李霜潔、程少軒協編 |
出版年 |
2020年2月 |
出版者 |
中華書局 |
価格(本体) |
55,000円 |
【編輯推薦】
一、史上首部彩色版文字編,大部分字形拠《長沙馬王堆漢墓 簡帛集成》所用高清彩色図版切図,少数字形拠更為清晰 的旧著録図版切図,字形更凖確。
二、改正旧有文字編中字頭設立不当、釈字錯誤、字形遺漏、 字形不太清晰等缺陥,為大家提供一部高貭量的新文字編, 以適応研究的需要。
三、附筆画検字表,方便読者査検。
【内容簡介】
本書由《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一書的原班人馬編纂, 利用《集成》整理出的新清晰図片切割清理出簡帛文字字頭, 改正旧有文字編中字頭設立不当、釈字錯誤、字形遺漏、字形 不太清晰等缺陥,為大家提供一部高貭量的新文字編,以適応 研究的需要。 此書可為古文字研究、辞書編纂提供極為重要且凖確、便利的 手資料,也是一部釈読研究出土先秦秦漢文字資料可随時査閲 的工具書。
| ━━━━━━━━━━━━━━━━━━━━━━━━━━━━━━━━━━━━━━━━━━━━━━━━━━━━━━━━━━━━━━━━━━━━━━━━━━━━━━
【2020 年4月10日】 【2020.4.30入荷】 【ご注文承り中】
|
書籍番号 |
79241 |
書 名 |
金史 1-8 |
シリーズ |
(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 |
データ |
A5 3196頁 (精装) |
ISBN/ISSN |
978-7-101-14218-1 |
編著 |
(元)脱脱等撰 程[女尼]娜主持修訂 傅楽煥 張政[火良]点校 |
出版年 |
2020年2月 |
出版者 |
中華書局 |
価格(本体) |
24,000円 |
《金史》為元朝脱脱等修纂的官修紀伝体金代史,包括本紀19卷、 志39卷、表4卷、列伝71卷,全書135卷,附《国語解》一卷。 記述了从女真族的興起到金朝建立和滅亡百余年的歴史。 中華書局点校本《金史》,最初由傅楽煥先生承担,但到1966年 傅先生去世時,僅做出少部分工作。 其後大部分点校工作在1971年後由張政[火良]先生完成,崔文印 先生負責編輯整理,于1975年出版。点校本採用百衲本為底本, 與北監本、殿本参校,択善而従,又参考有関史料進行校勘, 吸取了前人的考訂成果,成為当代《金史》的一個通行本, 面世後深受広大読者好評。此次修訂仍以百衲本為底本,通校 元刻本、清武英殿本,参校明南監本、北監本、清江蘇書局本, 以及明《永楽大典》残本的相関部分。参考吸收施国祁《金史詳校》、 文渊閣《四庫全書》本及道光殿本的考證、張元済《金史校勘記》 等前人校勘成果。在版本校的基礎上,充分運用本校、他校,利用 正史、類書、文集、出土文献,以及高麗古籍進行校勘。
此次修訂逐条覆核原点校本已有的校勘成果,充分吸納原点校本的 成績。原点校本校勘記中很少提及版本依拠,且存在較多的改字 現象。此次修訂明確列出校勘的版本依拠,糾正不当的改字、補字、 刪字。対原校勘記有誤或不凖確処,加以刪除或修改,対失校処, 補充新校勘記。対標点、分段不妥処,加以修訂。点校本原有2017条 校勘記,本次修訂刪掉120余条,修正不凖確的校勘記数十条,新出 校勘記近900条,占修訂後校勘記総数2780多条的32%左右。此外, 還対標点、分段不妥処加以修訂,糾正標点失誤200多処。 修訂本還全面捜集梳理了点校本《金史》出版以来発表的諸多校読 札記,加以参考和利用,体現了当代《金史》研究的最新成果。
| ━━━━━━━━━━━━━━━━━━━━━━━━━━━━━━━━━━━━━━━━━━━━━━━━━━━━━━━━━━━━━━━━━━━━━━━━━━━━━━
【2020 年4月9日】 【2020.4.30入荷】 【ご注文承り中】

|
書籍番号 |
79240 |
書 名 |
漢魏六朝隋碑誌索引(全6册) |
シリーズ |
(中国社会科学院歴史研究所専刊) |
データ |
A5 3270頁 |
ISBN/ISSN |
978-7-5203-4232-2 |
編著 |
劉琴麗編 |
出版年 |
2019年12月 |
出版者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価格(本体) |
35,400円 |
【内容簡介】
本書主要対漢至隋代的碑誌(包括墓碑、墓碣、墓幢、墓闕、 塔銘、紀徳碑、紀功碑以及墓誌、墓表、墓記)作索引。 毎一方碑誌索引条目,除簡介外,原則上按照図版著録録文 著録、碑目題跋著録、相関研究論文和備考五個部分編撰, 以期尽量提供毎方碑誌的詳細著録情况和学術研究前沿。 徴引文献以《石刻史料新編》為大宗,并尽量含括未收入 該書的其它古代和近現代金石著作、以及総集、別集和 方誌中收録的碑誌。偽刻(含疑偽)碑誌也按照同様的体例 編撰索引,并将“偽刻”“疑偽”観点標注在具体的 文献条目下,以使各家観点更加醒目。
【目録】
前言
(1)
凡例
(1)
漢魏六朝隋碑誌索引
(1)
漢代西漢新莽東漢附:東漢刑徒磚
三國魏蜀呉
晉西晉東晉
十六國南朝宋齊梁陳北朝北魏東魏西魏北朝・ 魏北齊北周北朝無年號 隋
隋
人名筆畫索引 (3001)
刑徒磚誌人名筆畫索引 (3083) 偽刻(含疑偽)碑誌索引 (3101)漢三國晉南朝北朝
隋
引用書目 (3220)
後記
(3266)
| ━━━━━━━━━━━━━━━━━━━━━━━━━━━━━━━━━━━━━━━━━━━━━━━━━━━━━━━━━━━━━━━━━━━━━━━━━━━━━━
【2020 年1月20日】 【2020.1.23入荷】 【ご注文承り中】
|
書籍番号 |
79075 |
書 名 |
日本国朝臣備書丹
[ネ者]思光撰文 鴻臚寺丞李訓墓誌考 |
シリーズ |
|
データ |
B5 79頁 |
ISBN/ISSN |
978-7-5010-6454-0 |
編著 |
閻焔著 |
出版年 |
2019年12月 |
出版者 |
文物出版社 |
価格(本体) |
6,600円 |
【内容簡介】
日本の遣唐使で、奈良時代の高級官僚である吉備真備 (きびのまきび、695-775)の筆跡とされる書が2019年12月25日、 北京で公開されました。
■日本人直筆の「日本国」としては最古の書
筆跡は734年(唐玄宗皇帝、開元22年)6月、52歳で洛陽で逝去した 官僚で、外国からの留学生や使節の接待などをつかさどった役所で ある「鴻臚寺」の丞(現代でいう「秘書長」)を勤めた李訓の墓誌 に残されています。328文字の墓誌の落款には、「日本国朝臣備」の 文字がくっきりと読み取れます。古代日本人の直筆による「日本国」 の文字としては、最古の記録とされています。また、遣唐使ゆかりの 遺物の中では、吉備真備が最も高い官職の人物であったと見られて います。
2013年、深センにある民間博物館「望野博物館」の閻焔館長(47歳) が骨董品市場に流出した後、書の愛好家の間で転々と所有者を変えて きた李訓墓誌を入手しました。その後、6年間の歳月を費やして、 綿密な時代考証、検証と調査を経て、「日本国朝臣備」は「吉備真備」 だと突き止め、その成果物を15枚の写真と5万字からなる書物『日本 国朝臣備書丹[ネ者]思光撰文鴻臚寺丞李訓墓誌考』として出版した 者です。
書名にある「書丹」とは朱を用いて石上に書くことを意味します。 日本人留学生により書き写された唐代の墓誌は、今回が初めての発見 とされています。
<《目次・ページ見本は以下のURLからご覧いただけます(PDF)》> https://www.chugoku-shoten.com/mokuji/cmokuji/79075/79075.pdf
| ━━━━━━━━━━━━━━━━━━━━━━━━━━━━━━━━━━━━━━━━━━━━━━━━━━━━━━━━━━━━━━━━━━━━━━━━━━━━━━
【2020 年1月4日】 【2020.1.10入荷】 【ご注文承り中】
|
書籍番号 |
79037 |
書 名 |
楚地出土戦国簡册合集 3 曽侯乙墓竹簡 |
シリーズ |
(全6巻予定) |
データ |
B5 99頁 (精装) |
ISBN/ISSN |
978-7501063338 |
編著 |
武漢大学簡帛研究中心、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著 |
出版年 |
2019年10月 |
出版者 |
文物出版社 |
価格(本体) |
10,450円 |
【内容簡介】
曽侯乙墓位于湖北省随県(今随州市)城関鎮西北郊擂鼓[土敦] 附近,原編号為随県擂鼓[土敦]1号墓。 竹簡均出自北室,與兵器、皮甲等放在一起,主要是関于喪葬時 所用車馬的記載。出土時已散乱。有字簡共240枚,整理時経 [才并]接,編号215号。整理者将竹簡分為四類:(A)1-121号, 主要記車馬和車馬上的兵器装備;(B)122-141号,主要記車上 装備的人馬両種甲冑;(C)142-209号,主要記駕車的馬; (D)210-215号,主要記馬和俑。 今釈文基本沿用整理者的処理,并参考簡文擬定各部分的標題。 本次発表的図版以紅外線図像為主,必要時附加常規照片中的 単字字形,并標注所在簡号及其在該簡中的順序号。
【目録】
序 言 ………………………………………………………… (i) 凡 例 ………………………………………………………… (ix) 前 言 ………………………………………………………… (1) 一 入車 …………………………………………………… (3) 二 甲冑 …………………………………………………… (29) 三 乘馬 …………………………………………………… (32) 四 [歐/市]馬(附簽牌)………………………………… (41) 主要參考文獻 ………………………………………………… (43) 曾侯乙墓竹簡形制一覧表 …………………………………… (49) 整理號與出號對照表 ………………………………………… (57) 圖 版
| ━━━━━━━━━━━━━━━━━━━━━━━━━━━━━━━━━━━━━━━━━━━━━━━━━━━━━━━━━━━━━━━━━━━━━━━━━━━━━━
【2020 年1月4日】 【2020.1.10入荷】 【ご注文承り中】

|
書籍番号 |
79038 |
書 名 |
楚地出土戦国簡册合集 4 望山楚墓竹簡 曹家崗楚墓竹簡 |
シリーズ |
(全6巻予定) |
データ |
B5 51頁 (精装) |
ISBN/ISSN |
978-7501063321 |
編著 |
武漢大学簡帛研究中心、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著 |
出版年 |
2019年11月 |
出版者 |
文物出版社 |
価格(本体) |
9,900円 |
【内容簡介】
望山竹簡出自望山墓地中的一、二号墓。望山墓地是楚故都紀南 城外重要的楚国墓地之一,位于今湖北荊州市荊州区馬山鎮裁縫村 境内。 一号墓竹簡出自辺箱東部,竹簡均残断,無一完整。 整理者[才并]接,得207枚。簡文所見卜筮祭祷之辞的程式比較清楚, 依次為卜筮的時間、工具、所問事項、卜筮的結果、祭祷措施。 二号墓竹簡出于辺箱東部,全部断裂,経整理[才并]接,共計66枚。 竹簡内容為遣册。図版絶大部分採自由紅外線照相機拍摂的紅外線 影像,少量採用《江陵望山沙塚楚墓》中的図版。 曹家崗楚簡出土于湖北黄岡曹家崗5号墓。竹簡出自辺箱的一件竹笥 内,共計7件,保存完整。図版採用《湖北黄岡両座中型楚墓》中的 照片,紅外影像由“楚簡綜合整理與研究”項目課題組摂取。
【目録】
序 言 ……………………………………………………………(ⅰ) 凡 例 ……………………………………………………………(ⅸ) 望山楚墓竹簡 前 言
…………………………………………………………(1) 一 1號墓竹簡(卜筮祷祠附簽牌) ……………………(5) 二 2號墓竹簡 (遣册) …………………………………(41) 主要参考文献 …………………………………………………(66) 曹家崗楚墓竹簡 前 言 …………………………………………………………(77) 釋文與注釋 …………………………………………………(78) 要参考文献 ……………………………………………………(80) 圖 版 望山楚墓竹簡 一 1號墓竹簡(卜筮祷祠附簽牌) ……………………(1) 二 2號墓竹簡 (遣册) ……………………………………(35) 曹家崗楚墓竹簡 曹家崗楚墓竹簡 (常規彰像・紅外綫影像) …………………………………………………………………(49)
| ━━━━━━━━━━━━━━━━━━━━━━━━━━━━━━━━━━━━━━━━━━━━━━━━━━━━━━━━━━━━━━━━━━━━━━━━━━━━━━
【2020 年1月3日】 【2020.1.6入荷】 【ご注文承り中】

|
書籍番号 |
79034 |
書 名 |
河南散存散見及新獲漢唐碑志整理研究 |
シリーズ |
(国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 |
データ |
A4 496頁(精装) |
ISBN/ISSN |
978-7-03-062596-0 |
編著 |
陳朝雲著 |
出版年 |
2019年9月 |
出版者 |
科学出版社 |
価格(本体) |
13,500円 |
【内容簡介】
本書首次対河南省境内散存散見及近年新獲的漢唐碑志資料 進行了全面系統的摸査、收集和整理,従碑碣墓志釈録、 相関研究及碑志拓片等三個方面着手系統研究,旨在対河南 碑志文献集中著録加以補充。本書共收録了河南省境内目前 不見集中著録、散存野外的漢唐時期18通碑碣及157方考古 発掘出土并散存于各地文物管理単位和私人收蔵家的漢唐時期 墓志,対碑志銘文進行了精凖移録與考釈。《河南散存散見及 新獲漢唐碑志整理研究》還対中原地区唐代墓志的書写体例與 装飾特徴、入唐高句麗百済移民的社会生活、墓志銘文関于 唐代女性問題的反映等進行了深入系統的研究。
【目録】
凡例 (i) 緒言 (1)
第一部分 相関研究 中原地区唐代墓志的書写体例與装飾特徴 (7) 入唐高句麗、百済移民社会生活研究??以出土碑志為視角(39) 河南地区唐代女性墓志書写下的伝統女性研究 (62)
第二部分 碑志拓片及釈録整理
一 碑碣 (83) (一)東漢司徒公袁安碑 (81) (二)東漢張景造土牛碑 (83) (三)東漢肥致碑 (85) (四)曹魏東武侯王基墓碑 (87) (五)西晋辟雍碑 (89) (六)晋故處士成君(晃)之碑 (97) (七)北魏[羽/隹]興祖等人造像碑 (99) (八)北魏汝南王修治古塔銘 (103) (九)北魏韓小文造像碑 (105) (一〇)北齊姜纂爲亡息元略造老君像碑 (107) (一一)北齊孟阿妃造像記 (110) (一二)唐中嶽沙門釋法如禪師行?碑 (111) (一三)大唐故福州刺史管府君(元惠)之碑 (114) (一四)大唐嵩陽觀紀聖徳感應頌 (117) (一五)有唐濟?之記 (120) (一六)唐故容州都督兼御史中丞本管經略使元君(結) 表墓碑銘 (124) (一七)大漢河陽節度使光禄大夫檢校太傅兼御史大夫上柱國 隴西公奉宣祭?記 (128) (一八)風穴七祖千峰白雲禪院記 (130)
二 墓志 (134) (一)晋故中書侍郎穎川穎陰荀君(嶽)之墓 (134) (二)魏故征虜將軍河州刺史臨澤定侯[善β]使君(乾) 墓銘 (136) (三)魏使持節驃騎將軍冀州刺史尚書左僕射安樂王(元診) 墓志銘 (138) (四)魏故處士元君(顯*)墓志 (140) (五)魏故寧遠將軍洛州刺史元公(廣)之墓志 (142) (六)北魏元懷墓志銘 (144) (七)北魏元遥墓志銘 (146) (八)大魏故假節鎮遠將軍恒州刺史謚曰宣公元使君(譓) 墓志銘 (148) (九)夏州刺史趙郡李緬妻常夫人(敬蘭)墓志銘 (149) (一〇)魏故寧遠將軍敦煌鎮將元君(倪)墓志銘 (151) (一一)魏故平南將軍使持節豫州刺史蘭陵郡開國公裴君(譚) 墓志 (153) (一二)魏故假節輔國將軍東豫州刺史元公(顯魏) 墓志銘(155) (一三)魏故持節都督秦州諸軍事平西將軍秦州刺史孝王(寶月) 墓志并銘 (157) (一四)魏帝先朝故于夫人(仙姫)墓志 (159) (一五)魏故使持節侍中驃騎大将軍儀同三司尚書令冀州刺史 江陽王元公(乂)之墓志銘 (161) (一六)魏故使持節侍中司空公都督冀瀛滄三州諸軍事領冀州刺史 元公(壽安)墓志銘 (164) (一七)魏故齊州平東府中兵參軍元君(則)墓志銘 (167) (一八)魏故持節後将軍幽州刺史貞簡辛侯(穆)墓志銘 (169) (一九)魏故使持節散騎常侍衛大将軍尚書右僕射都督雍岐南 [豕豕/山]三州諸軍事雍州刺史南平王(元?)墓志銘(171) (二〇)魏故征北将軍相州刺史元君(宥)之墓志銘 (174) (二一)魏故始平王(元子正)墓志銘 (176) (二二)魏故使持節龍驤将軍襄州刺史李君(略)墓志 (178) (二三)魏故使持節衛大将軍儀同三司冀州刺史博野縣開國公 [竹/句]君(景)之墓志銘 (180) (二四)魏故使持節侍中太保司徒公都督冀定滄瀛四州諸軍事 驃騎大将軍冀州刺史平原武昭王(元祉)墓銘 (182) (二五)魏故使持節假車騎将軍都督晋建南汾三州諸軍事鎮西将軍 晋州刺史大都督節度諸軍事兼尚書左僕射西北道大行臺 平陽縣開國子元君(恭)墓志 (185) (二六)魏故使持節撫軍将軍瀛州刺史王簡公(温) 墓志銘 (187) (二七)魏故使持節都督華州諸軍事華州刺史衛将軍右光禄大夫度 支尚書楊君(機)之墓志銘 (189) 附:魏楊機夫人梁氏墓志銘 (191) (二八)魏故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都督雍華二州諸軍事華州刺史 夏陽縣開國侯楊君(儉)墓志銘 (192) (二九)魏弘農府君(晦)墓志銘 (194) (三〇)北齊道明墓志銘 (196) (三一)齊哀世子(元徳)之墓志 (198) (三二)齊故車騎大將軍雕陽王郎中令賈府君(進)墓志銘(199) (三三)隋故開府長兼行參軍安君(備)墓志銘 (201) (三四)大隋?州廣年縣令故呉明府(通)墓志銘 (203) (三五)大隋使持節儀同三司洋州刺史鯛陽公(司馬融) 墓志 (205) (三六)大隋使持節上開府儀同三司荊州總管上明恭公楊使君(紀) 之墓志 (206) (三七)隋奉車都尉劉賓與妻王氏墓志銘 (208) (三八)隋故秘書監左光禄大夫陶丘?侯蕭君(?)墓志銘 (210) (三九)隋故上開府記室參軍事衛公([イ同])墓志銘 (212) (四〇)大隋故?陽郡新鄭縣令蕭明府(瑾)墓志銘 (214) (四一)隋故使持節柱國西河郡開國公乞扶令和墓志銘 (216) (四二)唐?墓志 (218) (四三)大唐故田夫人墓志 (220) (四四)唐故開府索君(玄)墓志銘 (222) (四五)唐故曹州離狐縣丞盖府君(蕃)墓志銘 (224) (四六)唐故平原明夫子(崇覽)墓志銘 (226) (四七)大唐登仕郎康君(老師)墓志銘 (228) (四八)大唐彭城故劉府君(徳)墓志 (230) (四九)大周故銀青光禄大夫行籠州刺史上柱國燕郡開國公屈突府 君(詮)墓志銘 (232) (五〇)大周故處士郭君(?)墓志銘 (235) (五一)唐夏官郎中慕容君唐故夫人費氏(婉)墓志銘 (237) (五二)大周故相州刺史袁府君(公瑜)墓志銘 (239) (五三)大周洛陽縣尉尓朱公(杲)夫人韋氏墓志銘 (242) (五四)大周故左羽林衛將軍上柱國定陽郡開國公右北平陽君 (玄基)墓志銘 (244) (五五)大唐故亡宮六品志石 (247) (五六)大唐故右金吾衛守翊府中郎將上柱國黒齒府君(俊) 墓志銘 (249) (五七)大唐安國相王故孺人晋昌唐氏墓志銘 (251) (五八)唐故簡州司馬蘭陵蕭君(守規)墓志銘 (253) (五九)大唐故幽州都督姚府君(懿)墓志 (255) 附:唐故銀青光禄大夫?州都督長沙郡公贈幽州都督吏部尚書文獻 公姚府君(懿)玄堂記 (258) (六〇)大唐故翼州石廓戍主張君(爽)李夫人合葬墓志銘(260) (六一)大唐開府儀同三司紫微令梁國公姚公夫人沛國夫人 劉氏墓志銘 (262) (六二)唐故通直郎行陵州貴平縣丞柱國祁府君(惠) 墓志銘 (264) (六三)大唐故冠軍大將軍史北勒墓志 (266) (六四)大唐故左監門校尉上柱國康君(遠)墓志銘 (268) (六五)大唐故正議大夫易州遂城縣令上柱國康公(固) 墓志銘 (270) (六六)唐故并州大都督府倉曹參軍甘君(瑜)墓志銘 (272) (六七)大唐故錦州刺史趙府君(潔)墓志文 (274) (六八)唐故朝請大夫行尚書考功員外郎上柱國魏郡安陽邵府君 ([日/火])墓志銘 (276) (六九)大唐故揚州大都督府江楊縣尉邵府君(處珣)夫人鉅鹿郡 君魏氏(天啓)墓志銘 (278) (七〇)大唐故中大夫使持節鄂州諸軍事鄂州刺史上柱國範陽盧府 君(正道)墓志銘 (280) (七一)唐故尚書左丞相燕國公贈太師張公(説)墓志銘 (282) (七二)唐故滄州東光縣令段府君(嗣基)墓志銘 (285) (七三)大唐故朝議郎行潤州司戸參軍事範陽盧府君(正容) 墓志銘 (287) (七四)唐御史大夫張公故夫人潁川郡夫人陳氏(尚仙) 墓志銘 (290) (七五)大唐?王故細人渤海高氏(淑?)墓志銘 (292) (七六)唐故?陽郡夫人鄭氏(徳曜)墓志銘 (295) (七七)唐長河宰盧公李夫人墓志文 (298) (七八)大唐故冀州刺史陽府君夫人範陽縣君盧氏墓志銘 (300) (七九)大唐故板授海州司馬胡公(思)伉儷墓志銘 (302) (八〇)唐京兆府涇陽縣尉沈府君(全)墓志銘 (304) (八一)大唐故國學生高府君(逸)墓志銘 (306) (八二)唐故文安郡文安縣尉太原王府君(之渙)墓志銘 (308) 附:唐故文安郡文安縣尉太原王府君夫人渤海李氏墓志銘 (310) (八三)唐故朝議郎河間郡束城縣令李府君(崇黙)墓志銘(311) (八四)唐故羽林軍大将軍張公故夫人天山郡阿史那氏 墓志銘 (313) (八五)唐故工部尚書贈太子太師郭公(虚己)墓志銘 (315) (八六)大唐故安府君(思温)史夫人墓志銘 (318) (八七)唐故豐王府戸曹參軍皇族叔李府君(復)墓志銘 (320) (八八)唐故朝議郎行東海郡録事參軍房府君(承先)呉夫人 墓志銘 (322) (八九)唐故朝議大夫行尚書膳部員外郎上柱國崔府君(蔵之) 墓志銘 (324) (九〇)唐順節夫人墓志銘 (327) (九一)唐故少府監鄭君(岩)墓志銘 (329) (九二)大唐隴西故李府君墓志銘 (331) (九三)唐故[目隹]陽郡穀熟縣丞鄭府君([日/火]) 墓志銘 (333) (九四)大燕聖武觀故汝道士馬凌虚墓志銘 (335) (九五)大唐故兵部郎中張府君(具瞻)夫人華原縣君韋氏 志銘 (337) (九六)唐故北海郡守贈秘書監江夏李公([巛/邑]) 墓志銘 (339) (九七)大唐故著作郎貶臺州司戸?陽鄭府君(虔)并夫人琅?王氏 墓志銘 (341) (九八)有唐通議大夫守太子賓客贈尚書左僕射崔孝公([シ丐]) 墓志 (344) 附:有唐太原郡太夫人王氏(方大)墓志 (348) (九九)有唐朝散大夫守汝州長史上柱國安平縣開國男贈衛尉少卿 崔公(皚)墓志 (350) 附:有唐安平縣君贈安平郡夫人王氏(媛)墓志 (354) (一〇〇)唐故伊闕縣令鉅鹿魏府君(系)墓志銘 (358) (一〇一)有唐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常山縣開國子贈太傅 博陵崔公(祐甫)墓志銘 (360) (一〇二)唐故常州義興縣令陸君(士倫)墓記 (363) (一〇三)唐故銀青光禄大夫兵部尚書上柱國漢陽郡公贈太子 少保馬公([火玄])墓志銘 (365) (一〇四)唐故賈府君([王旋])墓志銘 (368) (一〇五)唐故華州司法參軍範陽盧公(暠)墓志 (369) (一〇六)唐故朝散大夫國子司業守河東縣令竇伯陽夫人太原郭氏 志銘 (371) (一〇七)唐故試許州許昌縣尉清河孫府君(和)墓志銘 (373) (一〇八)唐故洛陽縣尉崔府君(可準)墓志銘 (375) (一〇九)唐故朝散郎前試[譫-言]事府司直兼?州黄梅縣令姚公 (侑)墓志銘 (377) (一一〇)唐故朝散大夫監察御史裏行上柱國賜魚袋盧公(湘) 墓志銘 (380) (一一一)唐故中書舎人集賢院學士安陸郡太守苑公(咸) 墓志銘 (382) (一一二)大唐故京兆府咸陽縣尉攝宣歙池等州觀察判官呉郡顧君 (師閔)墓志銘 (385) (一一三)唐朗州員外司戸薛君妻崔氏(蹈規)墓志 (387) (一一四)唐故河陽軍兵馬副使試太常卿廣平宋府君(華) 墓志銘 (389) (一一五)唐故中散大夫守太子賓客上柱國賜紫金魚袋贈工部尚書 河東薛府君 (丹)墓志 (391) 附:唐故中散大夫守太子賓客上柱國賜紫金魚袋贈工部尚書 河東薛府君(丹)夫人隴西縣君李氏(饒) 墓志銘 (392) (一一六)唐故正議大夫守太子賓客上柱國賜紫金魚袋贈工部尚書 範陽盧府君士[王攵])墓志銘 (395) 附:唐故清河崔夫人墓志銘 (398) (一一七)唐故中大夫[シ豊]州刺史賜紫金魚袋範陽盧府君(
| ━━━━━━━━━━━━━━━━━━━━━━━━━━━━━━━━━━━━━━━━━━━━━━━━━━━━━━━━━━━━━━━━━━━━━━━━━━━━━━
【2019 年12月20日】 【2020.1.6入荷】 【ご注文承り中】
|
書籍番号 |
79028 |
書 名 |
懸泉漢簡(壹)(全2册) |
シリーズ |
(全8輯予定) |
データ |
B4 676頁 (精装) |
ISBN/ISSN |
978-7-5475-1306-4 |
編著 |
甘粛簡牘博物館、甘粛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陝西師範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清華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護中心編 |
出版年 |
2019年11月 |
出版者 |
中西書局 |
価格(本体) |
45,000円 |
【内容簡介】
懸泉漢簡出土于漢代敦煌郡效谷県懸泉置遺址。懸泉置遺址発掘于 1990年至1992年,曽被評為1991年和“八五”期間全国十大考古 発現之一。2014年被聯合国科教文組織公布為世界文化遺産。 該遺址出土各類文物7万余件,其中出土漢簡3万5千余枚,有字簡 2万3千枚,経過整理者1万8千枚。該遺址地処中西交通和絲綢之路 的大道上,是迄今為止発現的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好、出土文物 最多的我国漢晋時期的郵駅機構。位于今安西、敦煌之間,経過 1991-1992年四次集中発掘,共掘獲漢簡2万余枚(経過整理編号者 18000余枚)。懸泉簡中最早的紀年簡為漢武帝元鼎6年(前111年), 最晩的紀年簡為東漢安帝永初元年(公元107年),前後跨越218年。 其内容大致渉及這218年及其前后若干年的歴史史実,包括政治、 経済、軍事、文化、民族、社会以及辺地風情,日常生活等。 尤以郵駅交通和中西文化交流的資料見長,是両漢絲綢之路的実時 档案和原始記録。這批重要的出土簡牘,是西北漢簡資料庫的重要 組成部分,是我国両漢絲綢之路繁栄的歴史見証,是今人研究絲綢 之路和“一帯一路”歴史渊源的第一手資料。或可補史籍之缺載, 或可正史載之訛誤,将引領西北漢簡研究進入一個新階段。 懸泉漢簡擬分8輯出版。毎輯收録原簡約2300枚,彩色図版和紅外 図版同時呈現,釈文緊随其後。末附簡牘形制尺寸表,有助于研究 者了解更為豊富的信息。
【目録】
前 言 張徳芳 附:大漠雄風 絲路瑰宝
―敦煌懸泉置漢晋駅站遺址考古発掘 戴春陽
凡例 上册 彩色図版 下册 紅外線図版 簡牘形制尺寸表
| ━━━━━━━━━━━━━━━━━━━━━━━━━━━━━━━━━━━━━━━━━━━━━━━━━━━━━━━━━━━━━━━━━━━━━━━━━━━━━━
【2019 年12月29日】 【2019.12.24入荷】 【ご注文承り中】

|
書籍番号 |
79013 |
書 名 |
玉門關漢簡 |
シリーズ |
|
データ |
B4 296頁 (精装) |
ISBN/ISSN |
978-7-5475-1528-0 |
編著 |
敦煌市博物館、甘肅簡牘博物館、陝西師範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編 張徳芳、石明秀主編 |
出版年 |
2019年11月 |
出版者 |
中西書局 |
価格(本体) |
36,000円 |
【内容簡介】
此次整理出版的《玉門關漢簡》,共收録敦煌市博物館蔵玉門關 (亦稱“小方盤城”)遺址及周邊烽隧發掘出土的漢晉簡牘729枚, 其中517枚屬首次整理公布(包括1998年小方盤城遺址出土漢簡381 枚,懸泉置遺址1987―1989年、1990年採集漢簡57枚,及1990年 前後於敦煌其他烽隧遺址採集的漢晉簡牘79枚),内容渉及玉門關 位置、出入關制度、中原與西域關係、西北邊防制度、絲路交通等, 可彌補過去敦煌出土漢簡的諸多内容,對玉門關址的探索以及兩漢 玉門關功能性質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此外,本書整理者又將曽收録於《敦煌漢簡》(中華書局1991年) 的212枚零散採集簡進行了重新整理,無論在圖版、釋文的水準上 還是在編輯排版的科學合理性方面都有了大幅提升。 《玉門關漢簡》收有上述各批簡牘資料的原大彩色圖版和紅外圖版, 圖版旁附釋文,方便參閲比照。書後附“相關簡號對照表及尺寸規 格”及“一九九八年玉門關遺址發掘簡報”,有助於研究者進一歩 了解相關背景資料。
【目録】
前言
…………………………………………… 張德芳 石明秀 一 凡例
……………………………………………………………… 一 彩色圖版
………………………………………………………… 一
一九九八年玉門關遺址出土漢簡 …………………………… 三
一九九○年懸泉置遺址採集漢簡、 一九八七年至一九八九年懸泉置遺址採集漢簡補遺 …
六七 敦煌其他烽隧遺址採集簡 …………………………………… 七九 《敦煌漢簡》所收零散採集簡的重新整理 ………………… 九三
紅外綫圖版 …………………………………………………… 一三七 一九九八年玉門關遺址出土漢簡 ………………………… 一三九 一九九○年懸泉置遺址採集漢簡、
一九八七年至一九八九年懸泉置遺址採集漢簡補遺 二〇三
敦煌其他烽隧遺址採集簡 ………………………………… 二一五
《敦煌漢簡》所收零散採集簡的重新整理 ……………… 二二九
附録一 相關簡號對照表及尺寸規格 ……………………… 二七三 附録二 一九九八年玉門關遺址發掘簡報 ………………… 二八五
| ━━━━━━━━━━━━━━━━━━━━━━━━━━━━━━━━━━━━━━━━━━━━━━━━━━━━━━━━━━━━━━━━━━━━━━━━━━━━━━
【2019 年12月20日】 【2019.12.24入荷】 【ご注文承り中】

|
書籍番号 |
79012 |
書 名 |
清華大学蔵戦国竹簡 9(線装1函2册) |
シリーズ |
|
データ |
A3変型 312頁 |
ISBN/ISSN |
978-7-547516164 |
編著 |
清華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護中心編 黄徳寛主編 |
出版年 |
2019年11月 |
出版者 |
中西書局 |
価格(本体) |
39,000円 |
【内容簡介】
《清華大学蔵戦国竹簡(玖)》共收録簡文四種五篇,都是前所 未見的佚文。 《治政之道》篇與第八輯《治邦之道》思想内容相関,字詞運用 一致,根拠竹簡保存的相関信息綜合判断,二者可合而為一, 是一篇罕見的政論長文。《治政之道》主張為政自上始,治政之 要在于興人,而興人的標凖是賢徳等,其観点多與儒家思想相合, 也呈現出諸家融合的特点。《成人》篇以“成人”応対“王”問 的形式,論説法律制度的意義、司法原則以及断獄程序等内容, 主張“徳政亦用五時”。《廼命》二篇是誡命之辞,内容相互関聯, 根拠誡命対象,各有側重。《廼命一》誡命嬖御群臣要忠君勤事、 言語謹慎,勿強取豪奪,以保其室家。《廼命二》誡命昵因群父 兄弟要戮力同心、相收相恤,靖共公事、尽心相上等。《祷辞》篇 與第三輯《祝辞》相類,皆系祭祷之辞,記録了八類祷祠告事求福 之辞。
【目録】 凡 例 本輯説明
原大図版 治政之道 成人 廼命一 廼命二
祷辞
放大図版 治政之道 成人 廼命一 廼命二
祷辞
釈文 注釈 治政之道 成人 廼命一 廼命二
祷辞
字形表 竹簡信息表
| ━━━━━━━━━━━━━━━━━━━━━━━━━━━━━━━━━━━━━━━━━━━━━━━━━━━━━━━━━━━━━━━━━━━━━━━━━━━━━━
【2019 年11月27日】 【入荷】 【ご注文承り中】
|
書籍番号 |
78998 |
書 名 |
武義宋元墓誌集録 |
シリーズ |
|
データ |
B4 120頁 (精装) |
ISBN/ISSN |
978-7554015261 |
編著 |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武義博物館編傅毅強 鄭嘉励主編 |
出版年 |
2019年4月 |
出版者 |
浙江古籍出版社 |
価格(本体) |
13,000円 |
【内容簡介】
本書收今武義縣境内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出土宋元墓誌三十九方。 著録主要依據石本或拓片,古人文集、金石文獻著録而不見實物者, 一律不收。書中誌主多出身武義顯貴家族,如?氏、劉氏、徐氏等, 由墓誌,可考誌主生平脈絡、官職升陟、族屬?親,亦可管窺當時之 官制、風俗、信仰諸方面。
【目録】
呂好問壙誌 二 呂弸中壙誌 四 呂弸中繼室文氏壙誌 六 呂用中壙誌 八 呂用中妻韓氏壙誌 一〇 呂忱中壙誌 一二 呂忱中妻李氏壙誌 一四 呂大器壙誌 一六 呂大器妻曽氏壙誌 一八 呂大倫壙誌 二〇 呂大倫繼室程氏壙誌 二二 呂大麟妻薛氏壙誌 二四 呂祖謙妻韓氏墓誌 二六 呂祖儉壙誌 二八 呂祖忞壙誌 三〇 呂榮年壙誌 三二 呂康年妻劉氏壙誌 三四 呂宜之壙誌 三六 劉[亠/兌]墓誌銘 三八 劉擴妻王氏墓誌銘 四二 劉邦翰墓誌銘 四四 劉覺墓誌 四八 劉覺妻蒋氏壙誌 五〇 劉鼎臣壙誌 五二 劉鼎臣妻王氏壙誌 五四 劉三戒壙誌 五六 劉三戒妻阮氏墓誌 五八 劉[艸/過]妻何氏壙誌 六〇 劉幼學壙誌 六二 何渭翁壙誌 六四 徐熙曁妻胡氏壙誌 六六 馬正己壙誌 六八 兪夢椿壙誌 七〇 兪處約壙誌 七二 徐謂禮壙誌 七四 徐謂禮妻林氏壙誌 七六 潘[土同- -]母郭氏王氏壙誌 七八 潘榮祖妻程氏墓銘 八〇 魏漢臣曁妻程氏壙誌 八二
| ━━━━━━━━━━━━━━━━━━━━━━━━━━━━━━━━━━━━━━━━━━━━━━━━━━━━━━━━━━━━━━━━━━━━━━━━━━━━━━ 【2019
年11月13日】 【入荷】 【ご注文承り中】
|
書籍番号 |
78974 |
書 名 |
高麗画全集 1 欧美蔵品巻 |
シリーズ |
(韓国高等教育財団 浙江大学合作項目) |
データ |
B4 380頁 (精装) |
ISBN/ISSN |
978-7-308175579 |
編著 |
浙江大学亜洲研究中心 編 |
出版年 |
2019年4月 |
出版者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価格(本体) |
114,000円 |
【内容簡介】
《高麗畫全集》は朝鮮高麗時期(918年-1392年)の絵画作品を 集大成するもので、現存するものはわずか160余点とされます。 「歐美藏品卷」に収録される33点は、すべて仏教画で、いずれも アメリカ(18点)を始めドイツ、フランス、イギリス、イタリア 各国の19の博物館に保存されているもので、韓国(24余点)、 日本(120余点)を除き、現在確認できる作品を集大成したものと 言えるものです。 「図版」のあとの「説明」部分は「日・韓・英・中」の四か国文。
今後の編纂・出版計画では『韓國藏品卷1冊』『日本藏品卷3冊』 が予定されています。
| ━━━━━━━━━━━━━━━━━━━━━━━━━━━━━━━━━━━━━━━━━━━━━━━━━━━━━━━━━━━━━━━━━━━━━━━━━━━━━━
【2019 年10月21日】 【入荷】 【ご注文承り中】

|
書籍番号 |
78940 |
書 名 |
定州白石佛像 |
シリーズ |
|
データ |
A4 895頁 (精装) |
ISBN/ISSN |
978-9868784192 |
編著 |
李静傑、田軍編著 |
出版年 |
2019年8月 |
出版者 |
覚風佛芸基金会 |
価格(本体) |
25,000円 |
【内容簡介】
定州系白石佛像創刻於北魏末期,於東魏後期、北齊、隋代盛極一時, 初盛唐延續發展,為南北朝隋唐時期極具個性特徴和影響力的區域性 單體造像體系。
| ━━━━━━━━━━━━━━━━━━━━━━━━━━━━━━━━━━━━━━━━━━━━━━━━━━━━━━━━━━━━━━━━━━━━━━━━━━━━━━
【2019 年10月16日】 【2019.10.23入荷】 【ご注文承り中】

|
書籍番号 |
78933 |
書 名 |
安徽大学蔵戦国竹簡(一) |
シリーズ |
|
データ |
B4 352頁 (精装) |
ISBN/ISSN |
978-7-547515433 |
編著 |
安徽大学漢字発展與応用研究中心編黄徳寛、徐在国主編 |
出版年 |
2019年8月 |
出版者 |
中西書局 |
価格(本体) |
43,200円 |
【内容簡介】
2015年1月,安徽大学搶救入蔵了一批戦国竹簡,保存状况総体良好。 経北京大学加速器貭譜実験室的[石炭]14検測,竹簡年代約在公元前 400年至公元前350年之間,属戦国早中期。拠整理統計,竹簡共有 編号1167個,預計全部綴合後完整簡在1000枚左右。 竹簡形制不一,簡長21.8~48.5厘米,簡寛0.4~0.8厘米不等。簡背 信息比較豊富,有的留有劃痕或墨痕,有的還有編号或一些其他文字。 竹簡出於不同抄手,書体呈典型的楚文字風格,字迹比較清晰。 這批竹簡全部是書籍類文献,包括《詩経 》、孔子語録和儒家著作、 楚史、楚辞佚篇以及相術等,渉及経学、史学、哲学、文学和語言 文字学等不同学科,是継郭店簡、上博簡和清華簡之后,戦国竹書文献 的又一重要発現。
其中簡本《詩経》是目前発現時代早、数量多、保存好的《詩経》 抄本 ,対経学史、文学史、語言学的研究具有重要価値。 《安徽大学蔵戦国竹簡(一)》收録安徽大学蔵戦国竹簡中的《詩経》 部分,共93枚竹簡,包括原大和放大的竹簡照片,釈文注釈,安大簡 《詩経》與《毛詩》的対照表、詩句韵読、字形表及竹簡信息表等。
《詳細目次・ページ見本は以下のURLからご覧いただけます(PDF)》 https://www.chugoku-shoten.com/mokuji/cmokuji/78933/78933.pdf
【目録]
前 言……………………………………………………………… 1 凡 例……………………………………………………………… 1 放大図版…………………………………………………………… 1
周南…………………………………………………………… 3
召南…………………………………………………………… 15
秦……………………………………………………………… 27 ?……………………………………………………………… 37
甬……………………………………………………………… 45
魏……………………………………………………………… 55
釈文注釈…………………………………………………………… 67
周南…………………………………………………………… 69
召南…………………………………………………………… 84
秦……………………………………………………………… 99 ?………………………………………………………………115
甬………………………………………………………………126
魏………………………………………………………………137
附録…………………………………………………………………151
韻読対読表……………………………………………………153
参考文献及引書簡称表………………………………………191
字形表………………………………………………………………201 竹簡信息表…………………………………………………………327
後記…………………………………………………………………335
| ━━━━━━━━━━━━━━━━━━━━━━━━━━━━━━━━━━━━━━━━━━━━━━━━━━━━━━━━━━━━━━━━━━━━━━━━━━━━━━
【2019 年9月26日】 【10.1入荷】

|
書籍番号 |
78913 |
書 名 |
慈雲祥光―[章[夂/貢]]州慈雲寺塔発現北宋遺物 |
シリーズ |
|
データ |
B4 240頁(精装) |
ISBN/ISSN |
978-7-5010-6232-4 |
編著 |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章[夂/貢]]州市博物館編 |
出版年 |
2019年8月 |
出版者 |
文物出版社 |
価格(本体) |
39,600円 |
【内容簡介】
[章[夂/貢]]州慈雲寺塔建於宋仁宗天聖元年至二年(1023―1024年),2004年 慈雲寺塔内壁大修時,在塔第四層内壁發現一個暗龕,龕内無序地堆滿佛造像、 經卷等文物,損毀嚴重。[章[夂/貢]]州市博物館通過逐層逐件的小心清理, 從暗龕中共取出殘破書畫經卷16件、較完整木雕造像13件、破碎的泥造像6件、 斷成兩截的青白瓷觀音造像1件,以及各種零散構件400餘件和?多紙絹殘片, 存放在博物館等待修復。 [章[夂/貢]]州慈雲寺塔發現出土的這批北宋遺物,為學界提供了非常多當時 社會生活的具像,對於開展宋史各方面研究是一批非常重要的實物證據。
此次修復共整理[章[夂/貢]]州慈雲寺塔出土北宋時期60餘文物,品類豐富, 包含繪畫、書法、瓷器、銅器等,部分文物為全國首次發現,對研究中國 南朝至北宋時期的宗教文化,以及重新審視和認識江西[章[夂/貢]]州歴史 文化提供了重要實證,具有重大研究價値。
【目録】
序一 …………………………………………………………………………………1 序二 …………………………………………………………………………………3 章[夂/貢]]州慈雲寺塔発現一批北宋初年的珍貴文物 …………………………5
江西章[夂/貢]]州慈雲寺塔暗龕発現文物的保護修復
…………………………11
絵画・経典
1~36
……………………………………………………………………………132
塑像 1~20
……………………………………………………………………………232
後 記 ……………………………………………………………………………235
| ━━━━━━━━━━━━━━━━━━━━━━━━━━━━━━━━━━━━━━━━━━━━━━━━━━━━━━━━━━━━━━━━━━━━━━━━━━━━━━
【2019 年9月6日】 【入荷]

|
書籍番号 |
78861 |
書 名 |
絲綢之路研究集刊 第3輯 |
シリーズ |
|
データ |
A4 441頁 (精装) |
ISBN/ISSN |
978-7100168014 |
編著 |
陝西師範大学歴史文化学院、陝西歴史博物館扁 |
出版年 |
2019年2月 |
出版者 |
商務印書館 |
価格(本体) |
8,140円 |
【内容簡介】
沙武田主編的《絲綢之路研究集刊(第3輯)》所選文章依循“以圖証史” 的研究方法,更能凸顯於可觀可感的“芸術”與“圖像”中探尋絲綢之路 的“形象歴史”圖像史的方法,其中既有對具體圖像的探討(《絲綢之路 圖像記憶―敦煌石窟朝鮮半島人物形象闡釋》《“一佛五十菩薩圖”新探》 ),又有關於絲綢之路文化與芸術傳播的宏觀探察(《條條大路通長安― 唐朝對絲綢之路文明的吸收》《唐代敦煌與日本的維摩詰經變》),更有 一些域外絲綢之路研究最新學術成果的譯介(《巴米揚佛教美術研究― 以年代論為中心的研究史和現状》《蒲甘遺址喬達摩佛傳因縁故事詮釋》 ),從經濟、社會、文化史的角度全面凸顯了絲綢之路的最新研究成果。
【目録】
條條大路通長安
―唐朝對絲綢之路文明的吸收 ………………………… 栄新江 1 索橋黄河渡口與漢代長安通西域“第一國道”……………… 李并成
17 “炳靈寺”寺名來源考 ……………………………………… 才 譲
29 絲綢之路圖像記憶
―敦煌石窟朝鮮半島人物形象闡釋 …………………… 沙武田 36 敦煌文獻中出現的“新羅王子”身分再考 …………… [韓]郭 磊
72 從影堂到祖堂
―晩唐至宋代佛教祖師真像與祭祀禮儀研究 ………… 于向東 83 唐代敦煌與日本的維摩詰經變
……… [日]浜田瑞美 著 [日]篠原典生 訳 95 “一佛五十菩薩圖”新探 …………………………………… 朱天舒 109 晩唐敦煌文士張球及其署名作品研究平議 ………………… 楊宝玉 122 西域獅名入華勘同與早期絲綢之路的伊朗因素 …………… 唐 均 132 古代絲綢之路商隊的主要交易品特點 ……………………… 李瑞哲 140 西夏晩期瓜州石窟群中的《玄奘取經圖》 ………………… 公維章 164 敦煌西晉墓出土“李廣騎射”彩繪磚及相關問題 周銀霞 李永平 177 新疆出土《楞伽經》
―考究其出處、因縁與内容特色 ……………………… 駱慧瑛 187 貴霜瑣羅亞斯德教神祗研究史 ……………………………… 孫武軍 206 關於黄巣之死的史料生成
―從敦煌S.2589號文書出發的探討 …………………… 胡耀飛 224 哈密境内漢唐伊吾路研究 …………………………………… 張 坤 238 唐代長安與敦煌兩地竿木雜技形象探析 …………………… 岳敏静 250 生天與淨土 ―莫高窟第9窟營建思想解讀及思考
………………… 魏健鵬 259 贊皇治平寺唐開元二十八年造像塔述論 …………………… 朱己祥 271 河西地區所見幾類西夏農具考述 …………………………… 李玉峰 287 “馬踏飛燕”新解 …………………………………………… 王古今 297 唐宣宗大中五年三次沙州使團入奏活動路線考 …………… 陳飛飛 310 莫高窟第310窟回鶻供養人畫像闡釋
―兼論曹氏歸義軍的回鶻化 …………………………… 劉人銘 318 楡林窟第3窟五十一面千手觀音經變的圖像選擇 ………… 郭 静 335 陝西富縣石泓寺中小洞窟調査及相關問題探析 … 石建剛 萬鵬程 350 大谷光瑞與中國
―以明治、大正時期為中心 …………………………… 劉 屹 372 唐代女巫善彈琵琶考論 ……………………………………… 楊 端 387 蒲甘遺址喬達摩佛傳因縁故事詮釋
………… [美]莉蓮・漢徳林著 陳瑞蓮訳 403 英文摘要 ………………………………………………………………… 415 英文目録 ………………………………………………………………… 427 《絲綢之路研究集刊》徴稿啓事 ……………………………………… 430 《絲綢之路研究集刊》稿件格式規范 ………………………………… 431
| ━━━━━━━━━━━━━━━━━━━━━━━━━━━━━━━━━━━━━━━━━━━━━━━━━━━━━━━━━━━━━━━━━━━━━━━━━━━━━━
【2019 年9月1日】 【入荷]

|
書籍番号 |
78837 |
書 名 |
[業β]城北呉庄出土佛教造像 |
シリーズ |
|
データ |
A4変型 256頁 |
ISBN/ISSN |
978-7-03-061758-3 |
編著 |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編著 |
出版年 |
2019年7月 |
出版者 |
科学出版社 |
価格(本体) |
14,700円 |
【内容簡介】
2012年1月,[業β]城考古隊在河北省臨[シ章]県習文郷北呉庄村北 的[シ章]河河灘内発現一処佛教造像埋蔵坑,発掘出土各類造像残塊近 三千件,是国内発現該類遺物数量最多的一次。出土造像類型多様、 造型精美,具有極高的文化価値、歴史価値和芸術価値。自発掘之後, [業β]城考古隊一直在持続進行出土造像的修復工作。本図録為北呉庄 造像整理的階段性成果,既為配合国家博物館関於[業β]城造像的専題 展覧,同時也擬與国内外学界関心這批遺物的同行分享先期成果。 本図録以図文并茂的形式公布了130余件造像,希望能藉此推動相関学術 研究的進歩。
【目録】
1
譚副造釈迦像…………………… 2 2 劉青虎造像……………… 5 3
張雄造観世音像………………… 7 4 智賓造釈迦像 ………… 10 5 立佛三尊像
…………………… 11 6 坐佛三尊像 …………… 12 7
[イ午]興造釈迦定光无量寿像 15 8 造像碑 ………………… 16 9
造像碑 ………………………… 18 10 立佛像………………… 20 11
佛像残躯……………………… 21 12 王元景造弥勒像……… 22 13
立佛三尊像…………………… 26 14 坐佛三尊像…………… 28 15
立佛三尊像…………………… 30 16 立佛七尊像…………… 32 17
法敬造菩薩像………………… 35 18 田愛姫造菩薩像……… 37 19
惠判造観世音像……………… 38 20 □豊楽造観世音像…… 40 21
菩薩立像……………………… 41 22 菩薩立像……………… 44 23
菩薩立像……………………… 46 24 菩薩立像……………… 47 25
菩薩立像……………………… 48 26 菩薩立像……………… 49 27
菩薩立像……………………… 50 28 弄女造弥勒像………… 52 29
思惟菩薩像…………………… 56 30 思惟菩薩像…………… 58 31
思惟菩薩像…………………… 60 32 造像碑………………… 62 33
坐佛像………………………… 64 34 坐佛三尊像…………… 65 35
菩薩三尊像…………………… 68 36 覆鉢塔………………… 70 37
佛頭像………………………… 74 38 佛頭像………………… 76 39
佛頭像………………………… 77 40 倚坐佛像……………… 78 41
坐佛像………………………… 80 42 立佛像………………… 82 43
立佛像………………………… 84 44 立佛像………………… 85 45
立佛像………………………… 86 46 立佛像………………… 88 47
菩薩頭像……………………… 90 48 菩薩坐像……………… 91 49
菩薩立像……………………… 94 50 菩薩立像……………… 96 51
菩薩立像……………………… 98 52 菩薩立像 …………… 100 53 弟子立像
…………………… 102 54 弟子立像 …………… 104 55 弟子立像
…………………… 106 56 法造像 ……………… 108 57 康□珎造双釈迦像
………… 111 58 趙美造像 …………… 112 59 謝□生造釈迦像
…………… 114 60 坐佛三尊像 ………… 115 61 坐佛三尊像
………………… 116 62 坐佛三尊像 ………… 118 63 立佛三尊像
………………… 120 64 立佛五尊像 ………… 122 65 坐佛五尊像
………………… 123 66 坐佛五尊像 ………… 126 67 坐佛五尊像
………………… 128 68 坐佛五尊像 ………… 129 69 坐佛五尊像
………………… 131 70 坐佛五尊像 ………… 133 71 坐佛五尊像
………………… 134 72 坐佛五尊像 ………… 135 73 坐佛五尊像
………………… 136 74 坐佛五尊像 ………… 138 75 坐佛七尊像
………………… 141 76 坐佛三尊像 ………… 143 77 坐佛三尊像
………………… 144 78 坐佛三尊像 ………… 145 79 坐佛五尊像
………………… 146 80 慈妙造観世音像 …… 147 81 道超造観世音像
…………… 148 82 元阿呂軍造観世音像 149 83
姚子先造観世音像 ………… 150 84 範祖勝造菩薩像 …… 151 85
王寿造像 …………………… 152 86 菩薩立像 …………… 153 87
菩薩立像 …………………… 154 88 菩薩立像 …………… 155 89
菩薩立像 …………………… 156 90 菩薩立像 …………… 157 91
双菩薩立像 ………………… 158 92 双菩薩立像 ………… 159 93
菩薩三尊像 ………………… 160 94 菩薩三尊像 ………… 162 95
菩薩三尊像 ………………… 163 96 菩薩三尊像 ………… 164 97
菩薩五尊像 ………………… 165 98 菩薩三尊像 ………… 166 99
菩薩三尊像 ………………… 168 100 菩薩三尊像………… 169 101
双菩薩立像………………… 170 102 菩薩三尊像………… 171 103
菩薩三尊像………………… 172 104 菩薩三尊像………… 173 105
菩薩三尊像………………… 174 106 菩薩三尊像………… 175 107
菩薩三尊像………………… 176 108 菩薩三尊像………… 177 109
菩薩三尊像………………… 178 110 双菩薩像…………… 179 111
弥勒五尊像………………… 180 112 弥勒七尊像………… 182 113
思惟五尊像………………… 184 114 思惟五尊像………… 187 115
双思惟菩薩像……………… 190 116 普弁造弥勒像 ………192 117
曇暉造阿弥陀像…………… 194 118 張願造无亮受像…… 195 119
坐佛残像…………………… 196 120 七尊残像…………… 198 121
盧僧伽造盧舎像底座……… 200 122 惠秤造観世音像底座 201 123
圓形蓮花底座……………… 202 124 八辺形底座………… 203 125
圓形鏤空透雕底座………… 204 126 菩薩頭像…………… 206 127
菩薩立像…………………… 208 128 菩薩立像…………… 210 129
菩薩立像…………………… 211 130 張弘亮造阿弥陀像… 213 131
倚坐佛像…………………… 214
附 録
河北[業β]城遺址趙彭城北朝佛寺與北呉庄佛教造像埋蔵坑(節選) ………………………………………………………………… 218 從北呉庄佛像埋蔵坑論[業β]城造像的発展階段與“[業β]城模式” ………………………………………………………………… 232
| ━━━━━━━━━━━━━━━━━━━━━━━━━━━━━━━━━━━━━━━━━━━━━━━━━━━━━━━━━━━━━━━━━━━━━━━━━━━━━━━
【2019 年8月19日】 【入荷]

|
書籍番号 |
78840 |
書 名 |
絲路万里存此庫:元代慶元路永豊庫遺址図文集萃 |
シリーズ |
|
データ |
A4 188頁 (精装) |
ISBN/ISSN |
978-7552633238 |
編著 |
寧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編著 |
出版年 |
2018年4月 |
出版者 |
寧波出版社 |
価格(本体) |
13,600円 |
【内容簡介】
本書是一本寧波永豊庫遺址図文集。慶元路永豊庫為一処元代大型 衙署倉儲機構遺址,是寧波市迄今最重要的城市考古新発現。 本書首次以図録形式系統全面地梳理該考古発現的全過程及重大発現, 并呈現其中[控<乙-工]掘的各類代表性遺物標本,這対研究永豊庫 乃至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経済史都有一定助益。全書用中英文双語的 形式,以時間脈絡為叙述軸線,従盛唐明州城三江、南宋初開常平倉、 大元永豊庫名彰、明初改建終深蔵、而今重現動四方共五個方面, 系統梳理、全面展現永豊庫這一考古発掘的価値及相関体現, 并且体現了“海上絲綢之路”在寧波。
目 録
概 述 /001 絲綢之路示意図 016 寧波地理位置與行政区劃図 018 永豊庫遺址地理位置示意図 019 永豊庫遺址衛星影像図 020 永豊庫遺址鳥瞰 022 永豊庫遺址全景 024 永豊庫遺址地層堆積局部剖面 024 永豊庫遺址総平面図 024 永豊庫遺址出土瓷器主要窯口分布示意図 026 《宣和奉使高麗図経》相関記載 027 《明州育王山買田記》相関記載 028 《宝慶四明志》関於市舶之記載 029 《延祐四明志》関於市舶庫之記載 030 《延祐四明志》関於慶元市舶提挙司之記載 030 《宋史》関於提挙市舶司之記載 031 《至正四明続志》関於市舶物貨之記載 032
篇章一 盛唐明州城三江 /035 《元和郡県図志》與《旧唐書》関於明州設立之記載 040 《宝慶四明志》関於明州子城之記載 041 《宝慶四明志》関於明州羅城之記載 042 《延祐四明志》関於明州子城與羅城之記載 043 明州羅城古今畳圧範囲示意図 044 明州子城遺址與城内遺迹 045 明州羅城遺址(東門口段)発掘現場 046 明州羅城遺址(来安門段)與市舶庫遺址 047 明州羅城遺址(望京門段)鳥瞰048 今日鼓楼與永豊庫遺址 050 唐代波斯陶片與宋代高麗青瓷 051 唐代銅制“文房之印”052 唐至五代越窯青瓷器 053 北宋越窯青瓷器 054 北宋竜泉窯青瓷器 056 北宋吉州窯,定窯,景徳鎮,南安南坑窯瓷器 057 北宋銭幣拓片 058
篇章二 南宋初開常平倉 /059 《宝慶四明志》関於明州改名慶元之記載 064 《宝慶四明志》関於常平倉之記載 065 《宝慶四明志》関於節度推官之記載 066 《宝慶四明志》関於奉国軍門之記載 067 慶元府治図069 南宋常平倉台基(TJ1)與元代永豊庫房基(F1)070 南宋常平倉台基(TJ1)南包磚與明代宏済庫房基(F3)南墻 071 南宋常平倉台基(TJ1)北包磚,排水溝(G1)和散水(S)072 南宋[土曼]道(MD) ,踏道(TDl) ,排水溝 (Gl)和水井(J) 073 南宋路面 (L) 與地坪 (DP1、DP2、DP3、DP4) 074 南宋常平倉台基(TJ1)銘文磚拓片 075 南宋建築構件 076 南宋竜泉窯青瓷器 056 南宋定窯,吉州窯與福建諸窯口瓷器 078 南宋景徳鎮青白瓷菩薩頭像 080 南宋獅形石圧脚 080
篇章三 大元永豊庫名彰 /08l 《元史》関於永豊庫之記載 086 《延祐四明志》 関於永豊庫之記載 087 《延祐四明志》 関於永豊庫職官之記載 088 《延祐四明志》 関於平凖庫之記載 089 《至正四明続志》 関於永豊庫之記載 090 《至正四明続志》 関於明遠楼之記載 091 元代永豊庫房基(Fl)東山墻 092 元代永豊庫房基(Fl)東山墻的方槽石,圓孔基石與柱洞 094 元代永豊庫房基(F1)南山墻與西山墻 095 元代永豊庫房基(Fl)東隔墻與西隔墻 096 元代永豊庫房基(F2)台基包磚、 踏道與方槽基石 097 元代建築構件 098 元代残碑拓片 099 元代竜泉窯青瓷器 100 元代景徳鎮青白瓷盤 l02 元代景徳鎮青白瓷器 l04 元代[門<虫]清義窯瓷器 105 元代枢府瓷器 106 元代磁州窯瓷俑 107 元代磁州窯瓷器 108 元代鉄店窯,鈞窯,浦口窯與庄辺窯瓷器 110 元代磁竃窯瓷器 112
篇章四 朋初改建終深蔵 /113 《成化寧波郡志》関於宏済庫之記載 118 明代宏済庫相関遺迹 119 明代建築構件 l20 明代竜泉窯青瓷器 122 明代霽藍釉、孔雀藍釉、淡黄釉與五彩瓷器 123 明代白瓷與青白瓷器 124 明代景徳鎮青花瓷器 126
篇章五 而今重現動四方 /129 市民参観永豊庫遺址考古現場 134 永豊庫遺址獲評2002年“全国十犬考古新発現”証書 135 《永豊庫―元代倉儲遺址発掘報告》 136 永豊庫遺址回填保護報告 137 永豊庫遺址獲批浙江省級文物保護単位文件 138 永豊庫遺址獲批全国重点文物保護単位文件 139 永豊庫遺址保護規劃編制立項批復件 140 永豊庫遺址“両劃”批復件 141 永豊庫遺址保護区劃図 142 永豊庫遺址公園(俯視) 145 永豊庫遺址公園(局部) 147 陳橋駅《元慶元路永豊庫遺址記》 148
附 録 /150 附録一 永豊庫遺址大事記 151 附録二 永豊庫遺址出土的福建陶瓷 (栗建安) 156 後 記 /179
| ━━━━━━━━━━━━━━━━━━━━━━━━━━━━━━━━━━━━━━━━━━━━━━━━━━━━━━━━━━━━━━━━━━━━━━━━━━━━━━
【2019 年7月5日】 【入荷 2019.6.20]

|
書籍番号 |
78758 |
書 名 |
地域文化研究 2019年第3期(総第12期) |
シリーズ |
|
データ |
A4 160頁 |
ISBN/ISSN |
2096-434X |
編著 |
《地域文化研究》編輯部 |
出版年 |
2019年4月 |
出版者 |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主管 |
価格(本体) |
1,600円 |
【目録】
区域文化研究
反思、応対、建構:対区域文化研究、宣伝與発揚的思考 ―以呉文化、淮楊文化為例 ………………………………… 朱季康
001 対《漢書》和《三国志》中“単単犬嶺”和“蒼海郡”再考辨 ―“長白山区系考古與民族”要論之一 ………………………………………………………王綿厚 都惜青
007
文史縦横
秦帝国“王者无外”辺疆理想的構建、践行及其困境………袁宝龍 012 從聖王走進道教神譜 ―論早期道教経典中夏禹文化形象的生成 …………………………………………………………………張雁勇 024 “肇迹王業”―契丹於越研究……………………………………洪 緯 040 明昌進士與金代地方治理研究 ………………………………………………侯 震 張洪[王韋] 050 論金代詞人地理分布與群体特点 ……………………………………………………張建偉 張景源 059
民俗文化研究
中国古代“操蛇之神”形象初探 …………………………… 薛欣欣 064 遼代節日的文化因素分析 …………………………………………………李春雷 李栄輝
072 東北民間信仰與地域文化的互動………………………………劉 揚
083 婚喪之礼中的儀式性交換 ―以婚礼“用雁”與喪礼“復礼”為中心 …………………………………………………………李希[王君]
089 唐代皇室女眷貞節観分析………………………………………呉小龍
097
文化遺産研究
新中国成立以来開封城墻興廃: 城市発展與文化遺産認知変遷……………………………張 奎
104 回鶻人印章文化研究……………………………………………単超成
112 延辺朝鮮族伝統村落遺産特色與保護価値探析 ……………………………………韋宝畏 許丈芳 張玉坤
120
考古與文物研究
東寧嶺后北山旧石器地点石器研究 ……………………………………陳全家 魏天旭 宋吉富 楊枢通 李有騫
128 后窪上層文化初歩研究 ……………………………………徐昭峰 趙心楊 李佳欣
137 赤柏松城址出土“倉頡”款石器小識…………………………馬 洪
147
学術信息
東北移民文化的拓荒之作 ―評範立君著《東北移民文化》 ………………………………………………譚玉秀 劉 斌
150
|
| ━━━━━━━━━━━━━━━━━━━━━━━━━━━━━━━━━━━━━━━━━━━━━━━━━━━━━━━━━━━━━━━━━━━━━━━━━━━━━━
【2019 年6月25日】 【入荷 2019.6.13]

|
書籍番号 |
78717 |
書 名 |
《清華大学蔵戦国竹簡(肆)》読本 |
シリーズ |
(出土文献訳注研析叢刊) |
データ |
B5 278頁 |
ISBN/ISSN |
978-9864782772 |
編著 |
季旭昇主編 張榮焜 金宇祥 黄澤鈞 駱珍伊合撰 |
出版年 |
2019年4月 |
出版者 |
万卷楼図書公司 |
価格(本体) |
3,200円 |
【内容簡介】
本書由季旭昇主編,内容包含〈筮法〉〈別卦〉〈算表〉三部分。 〈筮法〉共十九節,筮問死生、娶妻、雨旱、出行、事業、征戦等事。 毎節都会挙出卦例,譲我們看到当時筮占的実際方式,極為珍貴。 〈別卦〉中共出現了四十九幾重卦的卦名,有很多跟伝世本周易的卦名 不同,対于考證卦名起源有重要的価値。〈算表〉是目前中国大陸留存 最早的数学文献実物,経学者研究和金氏世界紀録独立核実認證,也是 目前発現的人類最早的十進制計算機。此三篇極為重要,値得各界高度 重視。
|
| ━━━━━━━━━━━━━━━━━━━━━━━━━━━━━━━━━━━━━━━━━━━━━━━━━━━━━━━━━━━━━━━━━━━━━━━━━━━━━━
【2019 年6月25日】 【入荷 2019.6.29】

|
書籍番号 |
78715 |
書 名 |
王陽明研究文献索引全編(全10巻) |
シリーズ |
|
データ |
A5 3676頁 (精装) |
ISBN/ISSN |
978-7-03-061062-1 |
編著 |
連玉明編 |
出版年 |
2019年4月 |
出版者 |
科学出版社 |
価格(本体) |
79,200円 |
【内容簡介】
《王陽明研究著述論文篇目索引全編》收録了自明代以来, 中国、日本、韓国和欧美地区公開出版、発表的陽明学及 其相関学説的文献,共計五万余条,分為十卷。
其中,收録中、日、韓三国及欧美地区研究陽明学的重要 文献,并按照語言類型,分為中文文献、日文文献、韓文 文献和英文文献四個部分;還收録中国研究陽明学的 相関文献,并按年度和学科分類成卷。
|
| ━━━━━━━━━━━━━━━━━━━━━━━━━━━━━━━━━━━━━━━━━━━━━━━━━━━━━━━━━━━━━━━━━━━━━━━━━━━━━━
【2019 年5月24日】 【ご注文承り中】

|
書籍番号 |
78716 |
書 名 |
[門<虫]南―西班牙歴史文献叢刊(1)(全3册) |
シリーズ |
(Hokkien Spanish
Historical Document Series I) |
データ |
2018年12月 A4 (精装) |
ISBN/ISSN |
978-9866116742 |
編著 |
李毓中、陳宗仁、Regalado Trota Jos?,
J |
出版年 |
2018年12月 |
出版者 |
国立清華大学出版社 |
価格(本体) |
120,000円 |
【内容簡介】
《[門<虫]南―西班牙歴史文献叢刊一》收録両部十七世紀的手稿, 分別是菲律賓聖多瑪斯(Santo Tomas)大学档案館的《西班牙─ 華語辞典》(Dictionario Hispani co Sinicum),與西班牙巴塞 隆納大学図書館的《[シ章]州話語法》(Arte de la Len gua Chio Chiu)。両部手稿都是西班牙道明会神父與馬尼拉[門<虫]南人 (唐人)合作編写。《辞典》共計一千餘頁,二万七千個[門<虫]南 語詞条,收羅四百年前海外[門<虫]南人日常生活所需、包羅万象的 詞匯與俚語,具体呈現大航海時代[門<虫]南人在菲律賓與西班牙語 世界交流的成果。《語法》為現存最早欧洲人所写的[門<虫]南語 文法書籍,以西班牙人的角度,向欧洲人介紹如何学習当時東亜海域 最重要的商業語言―[門<虫]南話。這些珍貴文献的出版,具体呈現 大航海時代菲律賓[門<虫]南人與西班牙語世界交流的歴史,也是台湾、 西班牙,徳国及菲律賓等地学者共同合作的出版成果。
https://www.chugoku-shoten.com/mokuji/cmokuji/78716/78716.pdf
【目録】
Arte de la Lengua Chio
Chiu Foreword by Shu-Min Huang Foreword by Yi-Long Huang Foreword by Hsueh-Chi Hsu Editorial Preface A Brief Account of Arte de la Lengua Chio
Chiu Tsung-jen Chen, Fabio Yuchung
Lee, Chiao-in Chen Text
Dictionario Hispanico
Sinicum Foreword by Shu-Min Huang Foreword by Yi-Long Huang Foreword by Hsueh-Chi Hsu Editorial Preface Building Bridges Between Cultures: Those Hokkien
vocablary and the Dictionario
Hispanico-Sinicum Regalado
Trota Jose The Dictionario
Hispanico-Sinicum: Some remarks on its historical
contexts and lexicographical peculiarities Henning Kloter The Dictionario
Hispanico Sinicum as a “Memory of the World”Fabio
Yuchung Lee, Tsung-jen Chen, Jose Cano Ortigosa Text: Part 1 A to D Text: Part 2 D to P Text: Part 3 P to Z
| ━━━━━━━━━━━━━━━━━━━━━━━━━━━━━━━━━━━━━━━━━━━━━━━━━━━━━━━━━━━━━━━━━━━━━━━━━━━━
【2019 年5月21日】 【入荷 2019.5.13]

|
書籍番号 |
78692 |
書 名 |
地域文化研究 2019年第1期(総第10期) |
シリーズ |
|
データ |
A4 160頁 |
ISBN/ISSN |
2096-434X |
編著 |
《地域文化研究》編輯部 |
出版年 |
2019年1月 |
出版者 |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主管 |
価格(本体) |
1,600円 |
【目録】
【首届中国地域文化研究高層論壇】
関於中国地域文化研究的幾個問題 …………………………………………………………虞和平 001 小議“地域文化研究”…………………………………行 龍 003 在両個文明史背景下把握地域文化 …………………………………………………………江林昌 005 從浙学角度看中国地域文化……………………………呉 光 007 中国地域文化研究中的地域記憶問題 …………………………………………………………曹保明 008 中国地域文化研究面臨的問題與出路 …………………………………………………………王 卓 010 【区域文化研究究】
清代畿輔方志芸文志的時空分布及文化成因 ………………………………………………王明好 王長華 Oll 清水江文書中“股”的特殊称謂、分配機制 及其社会関係 ……………………張 明 林 [艸/千] 020 家国天下:燕趙地域法律文化之国家角色転換 …………………………………………………………賈文龍 035 “魯学”的建立與秦漢儒家対斉魯“初政”的認知 …………………………………………………………張沛林 051 民国時期雲南金石類古籍的出版及其成就 …………………………………………………………孫海静 063 試論山東抗日根拠地文化的基本特徴 …………………………………………………………王華東 066
【文化比較研究】
清明節與亡霊節祭祀色彩和情感基調之比較 ………………………………………………洪欣荷 高夢宇 072
【文化遺産研究】
遼代的鷹路與五国部研究………………………………景 愛 078 南京贅城考………………………………………………周 源 093
【文史縦横】
劉祁《帰潜志》史論研究………………………………張宝坤 105 王宗石《詩経分類詮釈》及其学術史意義 …………………………………………………………趙成杰 ll6 明代洪武時期経略東北地区考論………………………胡 凡 125 一粒“真真的丸子” ―由《熱河日記》中的“清心丸”看乾隆朝的世風 …………………………………………………………張曉蘭 l42
【学術信息】
“第四届地方档案與文献研究学術研討会”綜述 ……………………………………… 呉佩林 張 [ロ米] 147 新時代民族自治県治理的有益探索 ―評《省直管自治県体制研究》……………………何暁芳 151
| ━━━━━━━━━━━━━━━━━━━━━━━━━━━━━━━━━━━━━━━━━━━━━━━━━━━━━━━━━━━━━━━━━━━━━━━━━━━━
【2019 年5月21日】 【入荷 2019.5.13]

|
書籍番号 |
78693 |
書 名 |
地域文化研究 2019年第2期(総第11期) |
シリーズ |
|
データ |
A4 160頁 |
ISBN/ISSN |
2096-434X |
編著 |
《地域文化研究》編輯部 |
出版年 |
2019年3月 |
出版者 |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主管 |
価格(本体) |
1,600円 |
【目録】
【区域歴史與文化】
論近代以来湖南與湖南人形象的構建 ………………………………………………………王継平 001 漢晋肘期隴右地区傅氏文学家族及其文化品格 ………………………………………………………霍志軍 0lO 両漢三国“呉会”考論…………………………………張寅瀟 020 從“蛮裔”到“神州” ―論宋代嶺南社会文化的転型……………………孫廷林 028 由海珠寺的沈浮看宋代以降広州社会的変遷 ………………………………………………………楊憲釗 038 炎帝文化肇始與伝承研究綜述 ……………………………………… 魏暁[金皆] 李 娜 046 【文化理論探討】
“土司文化圈”的内涵、特徴與意義……………………陳文元 055 君子文化的大衆走向:公共闡釈作為一種選択 ………………………………………………………帥永偉 061 【民俗與宗教】
從意義到認同:媽祖灯俗的符号学建構 ………………………………………陳祖芬 [龍/共]奕帆 070 泰山“佛教山”的形成與変遷 …………………………………………………周 [呈β] 080 貴州的城隍信仰與民俗活動……………………………周永健 090 満族説部中的喪葬習俗変遷……………………………明 陽 101 雅庫特人祭祀活動中使用的中国制品 …
[俄]P.H.勃拉維娜 [俄]B.M.季亜科諾夫
[俄]B.Ⅱ扎伊採夫 [日]枡本哲 著 楊振福 訳 106 【文化調査】
尋訪[才邑]婁文化遺存田野調査手記 ……………………………………………富育光 朱立春 118 【文化遺産研究】
試論重慶地区唐宋墓出土[合頁]托的文化内涵 ………………………………………………………馮 爽 123 金朝陵山封祀芻論……………………………姜予強 韓 笑 130 広東肇慶七星岩白端保護摩崖石刻背後的故事 ―明代名宦戴燿、李開芳與端硯渊源考 ………………………………………………………劉 涛 136 節慶類非物貭文化遺産産業化発展模式探究 ―以広西賓陽炮龍節為例 …………………趙玉[艸/全] 李 華 陳 亮 李進生 146
| ━━━━━━━━━━━━━━━━━━━━━━━━━━━━━━━━━━━━━━━━━━━━━━━━━━━━━━━━━━━━━━━━━━━━━━━━━━━━
【2019 年5月20日】 【入荷 2019.5.22]
|
書籍番号 |
78691 |
書 名 |
里耶秦簡牘校釈 第2卷 |
シリーズ |
|
データ |
A5 618頁 (精装) |
ISBN/ISSN |
978-7-307-11712-9 |
編著 |
陳 偉主編 魯家亮 何有祖等撰著 |
出版年 |
2018年12月 |
出版者 |
武漢大学出版社 |
価格(本体) |
8,600円 |
【内容簡介】
本書是対《里耶秦簡[貳]》(湖南省考古所整理,文物出版社 2017年版)中所公布的湖南里耶古城1号井発掘的第九層3423枚 秦簡牘資料的再整理和研究。 在原整理者工作的基礎上,進行綴合残片、完善釈文等工作, 新釈、改釈文字400余字,新増綴合50余条,并対全部釈文施加 標点和注釈,形成了一個方便各相関学科学者利用的基礎文本。
| ━━━━━━━━━━━━━━━━━━━━━━━━━━━━━━━━━━━━━━━━━━━━━━━━━━━━━━━━━━━━━━━━━━━━━━━━━━━━
【2019 年5月14日】 【入荷 2019.4.25]
|
書籍番号 |
78637 |
書 名 |
書馨集続編―出土文献与古文字論叢 |
シリーズ |
|
データ |
A5 484頁 (精装) |
ISBN/ISSN |
978-7-5475-1486-3 |
編著 |
劉釗著 |
出版年 |
2018年11月 |
出版者 |
中西書局 |
価格(本体) |
8,800円 |
(文字化けがございますので正確には下記のURLより 目次がご覧いただけます) http://www.chugoku-shoten.com/mokuji/cmokuji/78637/78637.pdf
【内容簡介】
本書是劉釗先生在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相關領域的論文集,2013年 我曾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書馨集―出土文獻與古文字論叢》一書, 此書乃是其續編。收録2013年底以來和以往未收入作者其他論文集的 文章40餘篇,包括甲骨文、金文、戰國秦漢簡帛、璽印等古代文字研究, 先秦秦漢史,古籍整理,考古學,古漢語等領域的研究論文;以及若干 書評、爲他人著作所作的序言和回憶性文章等。書中文章均爲首次結集 出版,對相關研究領域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値。
【目録】
001 甲骨文研究的春天來了 004 釋甲骨文中的“役”字 051 甲骨文“害”字及從“害”諸字考釋 066 談甲骨文“鑿”字的一種用法 072 殷有“封人”説 076 卜辭所見殷代的軍事活動 150 利[竹/艮/皿]銘文新解 160 《金文編》附録存疑字考釋(十篇) 175 涇伯器正名 179 山東[艸/來]陽倣銅陶[禾/皿]刻紋釋文辨正 181 《上博五》釋字二則 188 説“度天心” 192 釋新蔡葛陵楚簡中的“□”字 194 馬王堆漢墓帛書《雜療方》考釋一則 200 讀馬王堆漢墓帛書札記一則 212 東南地區出土漢代陶璽石刻文字考證 225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印集》釋文訂補 234 釋戰國“右騎將”璽 240 “集”字的形音義 262 “□”字源流考 277 古文字中的合文、借筆、借字 296 説“金蠶” 306 安陽後崗殷墓所出“柄形飾”用途考 312 出土文獻研究在現有學科分類中的地位 316 談出土文獻中有關祭祀山川的資料 357 輝煌的童年―考古發現與中國古代文明的重新估價 369 古文字研究與計算機 375 讀《呂氏春秋》札記一則 384 成語“首當其衝”新解 390 《搜神記全譯》指瑕 407 《説文解字》匡謬(四則) 415 鳳歸道山 遺我遐思 懷念周鳳五先生 421 做第一流的學問 憶著名古文字學家姚孝遂 426 姚孝遂 430 沈痛悼念姚孝遂教授 432 姚孝遂教授主要著述評介 441 清華簡研究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 ―寫在“清華簡《繋年》與古史新探研究”叢書出版之際 446 真誠做人,嚴謹爲文―《裘錫圭學術文集》讀後感 455 書評四則 458 評新出版的《殷墟甲骨文引論》 460 《新出簡帛與古文字古文獻研究續集》序 464 《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文類纂》序 467 《鼎甲杯甲骨文字有奬辨識大賽論文集》序 470 《楚系出土文獻語言文字考論》序 473 後記
| ━━━━━━━━━━━━━━━━━━━━━━━━━━━━━━━━━━━━━━━━━━━━━━━━━━━━━━━━━━━━━━━━━━━━━━━━━━━━
【2019 年5月2日】 【入荷 2019.5.13]
|
書籍番号 |
78681 |
書 名 |
簡帛 第17輯 |
シリーズ |
|
データ |
B5 350頁 |
ISBN/ISSN |
978-7-5325-9032-2 |
編著 |
武漢大学簡帛研究中心主辧 |
出版年 |
2018年11月 |
出版者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価格(本体) |
4,680円 |
【内容簡介】 《簡帛》(第十七輯)共收文28篇,其中12篇為“中国簡帛学 国際論壇2017”会議論文。材料渉及郭店簡、上博簡、清華簡、 睡虎地秦簡、放馬灘秦簡、里耶秦簡、北大漢簡、居延漢簡、 肩水金関漢簡、尹湾漢簡、武威漢簡、馬王堆帛書、銀雀山漢簡、 益陽兔子山木牘等多批簡帛資料。内容則涵盖文字考釈、器物 (名物)考証、簡文釈例、文献復原以及從簡帛資料出発的歴史 探究等諸多方面。有的文章対古文字考釈提出了新解;有的從 文献特点出発,考證了簡帛文献中的詞語和習語;有的則考證了 “疏牙”(牙簽)等名物;有的則試図復原《二年律令》。 在歴史研究方面,有的文章研究了秦漢時期的行政制度、疆域 管理方式及食貨制度等等。
【目録】
試設古文字中的“矛”及從“矛”的一些字…… 徐在國 (1) 包山楚簡人名補釋及取名用字特徴…… 劉國勝 孫夢茹 (7) 語氣對正確理解古代文獻的重要性 ―以《魯邦大旱》的“毋乃”為例……………梁靜 (15) 《楚居》逸簡…………………………………………晏昌貴 (23) “趾不正則心卓”“付孫”解―清華簡六語詞札記兩則 ………………………………………………………高中正 (29) 從法制史角度解讀清華簡(六)《子産篇》…………李力 (37) 禮樂概念的形成―以楚簡為中心 ……………[韓]李晟遠 睡虎地秦簡校詁(二則)……………………………陳送文 (69) 秦律“禾黍一石為粟十六斗大半斗”補説……………彭浩 (69) 《里耶秦簡(壹)》零札 …………………………李美娟 (83) 試釋裡耶秦簡“貲購當” ………………………[德]陶安(101) 里耶秦簡所見“某就”試考……………………………李靜(117) 出稟與出貸 ―里耶秦簡所見戍卒的糧食發放制度…[日]宮宅潔(123) 里耶秦簡所見秦遷陵的農作與環境……………………王勇(133) 讀秦簡札記兩則 ………………………………………梁鶴(149) 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秩律》“棘蒲”侯國考 ………………………………………………鄭威 但昌武(153) 《二年律令》的復原與研究………[美]李安敦 [加]葉山(165) 青島土山屯6號漢墓木牘所記“疏牙”為牙籤考 ………………………………………………………范常喜(181) 《銀雀山漢墓竹簡[貳]》選釋三則………………蕭聖中(189) 時令説的展開―北大漢簡《陰陽家言》與銀雀山漢簡“陰陽時令、 占候之類”…………………………………[日]湯淺邦弘(195) 肩水金關漢簡校讀叢札……………………黄艷萍 張再興(215) 肩水金關的交通與“出入”通行證…………[日]藤田勝久(223) 河西簡文所見漢代紡織品的地方品牌………………王子今(245) 武威漢簡《儀禮》形成時代綜論…………陳松梅 張顯成(257) 秦漢“鞫”文書[言翦]識 ―以湖南益陽兔子山、長沙五一廣場出土木牘為中心 ………………………………………………………徐世虹(267) 2016年英文簡帛研究概要………………………………鐘量(281) 2016―2017年日本學界中國出土簡帛研究概述 …………………[日]草野友子 中村未來 海老根量介(307) 2017年中國大陸戰國出土文獻研究概述……………何有祖(325) 附録1 中國簡帛學國際論壇2017與會學者名録…………(341) 附録2 中國簡帛學國際論壇2017會議日程………………(344) 作者信息………………………………………………………(349) 後記……………………………………………………………(351)
| ━━━━━━━━━━━━━━━━━━━━━━━━━━━━━━━━━━━━━━━━━━━━━━━━━━━━━━━━━━━━━━━━━━━━━━━━━━━━
【2019 年1月11日】 【入荷 2019.1.19]

|
書籍番号 |
78377 |
書 名 |
長沙五一広場東漢簡牘(壹) |
シリーズ |
|
データ |
B4 330頁 (精装) |
ISBN/ISSN |
978-7-5475-1378-1 |
編著 |
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清華大学出土文献研究與保護中心 中国文化遺産研究院古文献研究室 湖南大学嶽麓書院編 |
出版年 |
2018年10月 |
出版者 |
中西書局 |
価格(本体) |
40,000円 |
【内容簡介】
《長沙五一広場東漢簡牘(壹)》共收録長沙五一広場井窖遺址出土 簡牘四百枚,包括簡牘図版、釈文注釈及相関附録。 図版部分包括彩色及紅外線的原大照片, 釈文部分含整理序号、釈文及相関按語,附録含未見字迹簡牘序号表、 簡牘編号及尺寸対照表和異体字表。
長沙五一広場東漢簡牘出土於長沙市的中心区域,位於今五一広場東側 稍偏南位置。上世紀九十年代以来,長沙市文物考古工作者多次在五一 広場区域発現簡牘。1996年,在五一広場南側的平和堂大厦建設工地, 発現近十万枚簡牘,因臨近走馬楼巷,遂命名為走馬楼三国呉簡;1998年, 在五一広場西北側的科文大厦建設工地,発現両百余枚東漢中期簡牘; 2002年,在五一広場東南側的湖南供銷大厦建設工地,発現両千一百余枚 西漢簡牘;2004年,在五一広場南側的湘浙匯大厦建設工地,発現 四百二十余枚簡牘,因南側臨近東牌楼街,命名為東牌楼東漢晩期簡牘。 這幾批簡牘均出土於井窖中,簡牘内容多為官府文書档案。五一広場出土 東漢簡牘的数量僅次於走馬楼三国呉簡,為出土簡牘大宗之一。從史料的 角度看,它的出土具有填補“空缺”之效。西北簡中尚見一些東漢初葉的 簡牘,属中後期者則比較少見,而五一広場簡牘不僅数量上遠超以往全国 出土東漢簡牘的総和,還填補了這個時期簡牘乃至伝世古籍所没有的内容, 使我們看到過去没有機会見到的歴史真相。
【目録】
前 言 凡 例 彩色図版 紅外図版 釈 文 附 録 未見字迹簡牘序号表 簡牘編号及尺寸対照表 異体字表
---------------------------------------------------------------
74378 長沙五一広場東漢簡牘(貳)も同時刊行です。¥40,000
| ━━━━━━━━━━━━━━━━━━━━━━━━━━━━━━━━━━━━━━━━━━━━━━━━━━━━━━━━━━━━━━━━━━━━━━━━━━━━
【2018 年12月17日】 【入荷 2018.12.10】
|
書籍番号 |
78278 |
書 名 |
清華大学蔵戦国竹簡 8(線装1函2冊) |
シリーズ |
(全10輯予定) |
データ |
A3変型 270頁 |
ISBN/ISSN |
978-7547514672 |
編著 |
清華大学出土文献研究與保護中心編 李学勤主編 |
出版年 |
2018年11月 |
出版者 |
中西書局 |
価格(本体) |
36,000円 |
《目次・詳細は以下のURLからご覧いただけます(PDF)》 https://www.chugoku-shoten.com/mokuji/cmokuji/78278/78278.pdf
【内容簡介】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捌)》共收入8篇前所未見的戰國佚籍,分別為 《攝命》《邦家之政》《邦家處位》《治邦之道》《心是謂中》《天下之道》 《八氣五味五祀五行之屬》《虞夏殷周之治》。 其中《攝命》為西周冊命文書,當是《尚書》中失傳已久的《冏命》 (今本《尚書》中的《冏命》系“偽古文”),《書序》中的“伯?”“伯冏”即此 篇中的“伯攝”之訛。根據《書序》記載,該篇是周穆王命伯冏為太僕時所作, 《史記・周本紀》更認為是周穆王即位初年所作,而根據簡文中掲示“攝” 與時王身分的線索内容,研究人員推測“攝”應為懿王太子夷王燮,篇中的 周天子則是孝王闢方。該文記載了周天子命伯攝出納王言、掌管刑獄,教育 伯攝當遵行王教、康惠小民的命辭。天子命攝“出納朕命”,協於畿?御事百官 與畿外四方小大邦,告誡攝當勤恤政事、恫?小民,毋敢怠惰、?酒,可見冊命 規格之高。本篇屬“書”類文獻,對於西周史及《尚書》流傳的研究有重要 意義。除《攝命》外,《邦家之政》《邦家處位》《治邦之道》《心是謂中》 《天下之道》《八氣五味五祀五行之屬》《虞夏殷周之治》則是一系列富含 治國理政思想的文獻,很多内容對今天仍然頗有啓迪意義。 《邦家之政》借孔子與某公對話的形式,闡述了治國為政的理念,前段從正面 敘述使國家長治久安的方法,後段則從反面?示導致國家衰敗的原因。《邦家 處位》強調貢士選賢,主張以良人治事理政,以正反對比的方式分析不同的 用人之道導致的不同後果,認為“取能有度”,則“政是導之”。《治邦之道》 圍繞如何治國安邦展開,其中許多論述與《墨子》一書的思想關係密切,渉及 到尚賢、節用、節葬、非命等内容,對研究墨家學説及其在戰國時期的傳播頗 有價値。《心是謂中》是戰國時期性命之學的重要文獻,強調人之有為,在於 謀而有度,處理好“心”與“身”“身命”與“天命”的關係,體現了戰國時期有關天命、 心性的思想。《天下之道》是一篇政論,認為天下之道就是一守一攻,而攻守之 道關鍵在於得民心,並?明得民心的方法以及省察民心的重要性。《八氣五味五 祀五行之屬》反映了東周時期的五行思想。《虞夏殷周之治》論述虞、夏、商、 周四代禮樂上的特點,來闡發崇儉戒奢的治國思想,對於研究夏商周的禮樂 制度有一定的文獻價値。
|
━━━━━━━━━━━━━━━━━━━━━━━━━━━━━━━━━━━━━━━━━━━━━━━━━━━━━━━━━━━━━━━━━━━━━━━━━━━━
【2018 年12月6日】 【入荷 2018.12.1】

|
書籍番号 |
78287 |
書 名 |
甘粛散見佛教石刻造像調査与研究・天水卷 |
シリーズ |
|
データ |
A4 234頁 (精装) |
ISBN/ISSN |
978-7501056378 |
編著 |
李寧民 王来全主編 |
出版年 |
2018年9月 |
出版者 |
文物出版社 |
価格(本体) |
13,500円 |
【内容簡介】
《甘肅散見佛教石刻造像調査與研究・天水卷》一書是天水市博物館與 蘭州大學歴史文化學院合作的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基金 項目成果。本書是在對天水兩區五縣散存的石刻佛教遺存進行實地調査後 系統整理而成,分為石造像塔、石造像、造像碑三大類,以圖文對應的 形式,對毎一件佛教石刻作了描述,並對部分有銘文石刻進行了拓印和 釋讀。對分析天水地域?佛教文物的芸術特點和佛教文化内涵,研究探討 佛教芸術在隴東南地區的發展軌跡具有重要意義,為廣大佛教研究者們 提供了天水佛教石刻研究資料。
【目 録】
石造像塔
(一)四面佛石造像塔/ (二)四面佛石造像塔/ (三)四面佛石造像塔 (四)四面佛石造像塔/ (五)四面佛石造像塔/
(六)四面佛石造像塔 (七)雙層佛石造像塔/
(八)雙層佛石造像塔/ (九)雙層佛石造像塔
(十)寶塔形石造像塔/ (十一)四面佛石造像塔 (十二)四面佛石造像塔 (十三)四面佛石造像塔/ (十四)石造像塔/
(十五)四面佛石造像塔 (十六)四面佛石造像塔/
(十七)華蓋式四面佛石造像塔 (十八)四面佛石造像塔/
(十九)四面佛石造像塔/ (二十)西魏大統二年石造像塔/
(二十一)四面佛石造像塔 (二十二)四面佛石造像塔/
(二十三)四面佛石造像塔 (二十四)四面佛石造像塔/
(二十五)四面佛石造像塔 (二十六)石造像塔/
(二十七)四面佛石造像塔/ (二十八)四面佛石造像塔
(二十九)四面菩薩石造像塔/ (三十)四面佛石造像塔
(三十一)四面佛石造像塔/ (三十二)三級四面佛石造像塔
(三十三)四面佛石造像塔/ (三十四)四面佛石造像塔
(三十五)四面佛石造像塔/ (三十六)四面佛石造像塔
(三十七)四面佛石造像塔/ (三十八)四面佛石造像塔 石造像 (一)舟形背屏式佛石造像/ (二)“天合元年”佛石造像/ (三)“大德二年”佛石造像/ (四)舟形背屏式佛石造像 (五)舟形背屏式佛石造像/ (六)火?紋舟形背屏佛石造像 (七)背屏形佛石造像/ (八)圓拱形背屏佛石造像 (九)舟形背屏佛石造像/ (十)舟形背屏佛石造像 (十一)桃形背屏佛石造像/ (十二)舟形背屏佛石造像 (十三)圓拱形背屏佛石造像/ (十四)舟形背屏佛石造像 (十五)背屏形佛石造像/ (十六)舟形佛石造像/
(十七)舟形背屏佛石造像 (十八)背屏式佛石造像/
(十九)舟形佛石造像/ (二十)圍屏式佛石造像
(二十一)背屏式佛石造像/ (二十二)拱形背屏式佛石造像
(二十三)舟形背屏佛石造像/ (二十四)蓮瓣形背屏佛石造像
(二十五)舟形火?紋背屏佛石造像/ (二十六)佛石造像
(二十七)菩薩石造像(殘)/ (二十八)背屏形佛石造像/
(二十九)束腰坐佛石造像/ (三十)石立佛造像
(三十一)蓮瓣形背屏佛石造像/ (三十二)舟形背屏佛造像
(三十三)蓮瓣形背屏佛石造像/ (三十四)蓮瓣形背屏佛石造像
(三十五)仰蓮座佛石造像/ (三十六)佛石造像(殘)
(三十七)覆蓮座佛石造像/ (三十八)石雕菩薩立像(殘)
(三十九)佛石造像(殘)/ (四十)蓮瓣形背屏菩薩石造像
(四十一)彩繪貼金石雕菩薩像/ (四十二)桃形頭光石造菩薩立像 (四十三)觀世音菩薩石造像/ (四十四)獅子座菩薩石造像 (四十五)觀世音菩薩像覆蓮座/ (四十六)觀世音菩薩石立像 (四十七)佛石造像/ (四十八)石雕菩薩像(殘)/
(四十九)菩薩石造像(殘) (五十)仰蓮座佛石造像/
(五十一)須彌座佛石造像 (五十二)清水花石崖藏佛石造像/
(五十三)倚坐菩薩石造像(殘) (五十四)菩薩手 造像碑
(一)武威王千佛碑 (二)王紹明造像碑 (三)權氏造幹佛碑 (四)龍驤將軍千佛碑 (五)權道奴造像碑 (六)王文超造像碑 (七)清水魯恭?造像碑 (八)王令猥造像碑 (九)慈航宮造像碑 (十)參交(文)寺造像碑 (十一)石雕千佛碑 (十二)正德九年磚碑
|
━━━━━━━━━━━━━━━━━━━━━━━━━━━━━━━━━━━━━━━━━━━━━━━━━━━━━━━━━━━━━━━━━━━━━━━━━━━━
【2018 年12月4日】 【入荷 2018.12.1】

|
書籍番号 |
78302 |
書 名 |
沁陽市博物館蔵墓誌 |
シリーズ |
|
データ |
2018年9月 B4 302頁(精装) |
ISBN/ISSN |
978-7-03-058612-4 |
編著 |
張紅軍主編 |
出版年 |
2018年9月 |
出版者 |
科学出版社 |
価格(本体) |
22,400円 |
【内容提要】
沁陽歴史悠久,人文蒼萃。張紅軍主編的《沁陽市博物館藏墓誌》是 “千年古縣” 沁陽首部出土歴代墓誌資料的匯集和考釋的著作。收沁陽 出土歴代墓誌七十九方, 其中北朝一方,唐代十二方,明代三十九方, 清代二十四方,民國三方。圖片清晰, 釋文準確,考證精當。大多為 首次公布,具有電要的?史文獻價?,或出於當時文學、書法名家之手, 亦頗具文學和藝術價値。 《詳細目次・ページ見本は以下のURLからご覧いただけます(PDF)》 https://www.chugoku-shoten.com/mokuji/cmokuji/78302/78302.pdf
【目 録】
序 凡 例 前 言 第一編 墓誌圖録 第二編 墓誌釋文 第三編 研究論文 唐代張爽墓誌略考 張紅軍 賈紅霞 一六五 唐代司馬慎微墓誌考 張紅軍 一六八 唐李衡、李洪鈞墓誌考 張紅軍 一七五 唐代顔元貞墓誌考 張紅軍 李志軍 一八一 明故武略將軍陳興墓誌考釋 張紅軍 一八八 明代李孜、宋氏墓誌考 張紅軍 一九五 明?道寧墓誌考 張紅軍 二〇四 明賈室杜孺人墓誌考 張紅軍 二一一 河南出土明代回回買鳳墓誌考釋 任 昉 二一七 明鄭藩儀衛正馮世昌墓誌考 張紅軍 二二三 明戈氏墓誌考 張紅軍 二三二 明代劉梅墓誌考 張紅軍 二四〇 清代馬可教墓誌銘考釋 張紅軍 二四六 清代丁氏墓誌考 張紅軍 二五二 清楊奮生墓誌考 張紅軍 二五八 清代郭奉欽墓誌考 張紅軍 二六四 清臺灣淡水同知曹謹墓誌評介 任 昉 二七一 清代李家駿墓誌考 李志軍 二七三 劉燮梅墓誌及所見清末民初學風 任 昉 二七八 後記 二八〇
|
━━━━━━━━━━━━━━━━━━━━━━━━━━━━━━━━━━━━━━━━━━━━━━━━━━━━━━━━━━━━━━━━━━━━━━━━━━━━
【2018 年11月17日】 【入荷 2018.11.17】

|
書籍番号 |
78254 |
書 名 |
南北朝佛教編年 |
シリーズ |
|
データ |
B5 814頁 (精装) |
ISBN/ISSN |
978-7-5518-1298-6 |
編著 |
李利安 崔峰著 |
出版年 |
2018年5月 |
出版者 |
三秦出版社 |
価格(本体) |
17,100円 |
【内容簡介】
就學術界所依據的現有史料状況來看,近代以來出土的許多重要的 佛教碑刻資料,還未得到系統的搜集和整理,成為學術界的一大缺失。 歴史上,佛教界曾經出現過一些編年體的佛教史傳類作品,但這些 編年體作品均出自古代佛教徒之手,以信仰為前提,以各自宗派為核心, 資料的取捨和認定難以保證客觀和公正,很多重大史實被遺漏,無法 形成一個完整的佛教縱向演進圖景,尤其是早期佛教歴史,更是模糊 不清。但是這本《南北朝佛教編年》,能給讀者提供一個時間準確、 演進清晰的南北朝佛教發展史,在時間鏈條中展現佛教的史實,在歴史 沿革的框架下再現佛教的發展進程。 《南北朝佛教編年》在編年體的基礎上,以時間為經,以事件為緯, 將不同文獻中的同一事件之記載歸納,並廣泛參考了學術界已有的研究 成果,通過對各種文獻資料中渉及南北朝佛教史内容的全面整理和研究, 充分發掘整合了傳世文獻和出土文獻,吸收紀事本末體的優點,給學界 和社會清晰的南北朝佛教歴史發展脈絡,並盡可能讓原始文獻自己説話, 這樣既避免了史實描述時可能出現的理解偏差,也有利於讀者們根據原始 資料的記載自己辨別史實的真偽,並在此基礎上理解史實的演進軌跡和 内在關係。
|
━━━━━━━━━━━━━━━━━━━━━━━━━━━━━━━━━━━━━━━━━━━━━━━━━━━━━━━━━━━━━━━━━━━━━━━━━━━━
【2018 年9月6日】 【入荷 2018.8.31】
|
書籍番号 |
78080 |
書 名 |
地域文化研究 2018年第4期(総第7期) |
シリーズ |
|
データ |
A4 158頁 |
ISBN/ISSN |
2096-434X |
編著 |
《地域文化研究》編輯部 |
出版年 |
2018年7月 |
出版者 |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主管 |
価格(本体) |
1,600円 |
【目録】
改革開放10周年地域文化研究
改革開放以来遼東半島南端新石器至青銅時代 考古学文化研究概覧 …………………………………………… 徐昭峰 朱 敏 李佳欣 001 改革開放以来的清代東北人参問題研究述評 ………………………………………………………………… 勝徳永 010 改革開放以来関于奉系與東北鉄路問題研究述評 ………………………………………………………………… 易丙蘭 018
文化探索
粤港澳大湾区新時代文化内涵 ……………………………………………………… 劉介民 劉小晨 024 関于加強吉林省紅色文化伝承與応用的思考 ………………………………………………………………… 曲芳丈 034
徽学研究 ′
解密徽派建築 ―徽州伝統人居建設給我們的啓示 ………………………………………………………………… 劉伯山 041 “徽文化”西進與安徽文化品牌推広 …………………………………………………… 慶躍先 蒋兆雷
049
文化区研究
[シ穢-禾]與蒼海郡考 …………………………………………… 楊 軍 056 夫余研究管見 …………………………………………………… 董学増 062 略論唐代御史台機構設置及其監察権 ……………………………………………………………… 潘峙宇 069 従金代“曷蘇昆山謀克之印”到明代哈三千戸所 ………………………………………………………………… 李秀蓮 076 古代中原王朝治理東疆述評 …………………………………… 徐徳源 082 上海路名與上海海洋文化………………………………………… 陳 曄 089 蘭州歴史時期城市儒、釈、道及民間宗教場所、建築研究 ……………………………………………………… 趙[金/金金]宇 096 大数据視域下我国蔵伝佛教研究的現状與趨勢
―基于CNKl期刊(1984-2014)的文献計量與可視化分析 … 崔 欣 104
地縁文化
絲綢之路與西域文明在中原的伝播及影響 ………………………………………………………………… 楊海中 ll3 西伯利亜的薩満教 ―從與超自然的合作到社会中的逆向権力 ………………………………… [法]羅伯特・哈瑪雍著 于 洋訳
133
中外文化交流
試析非洲馬孔徳烏木雕與民族文化的話語表述 ………………………………………………………………… 趙 欣 l40
|
━━━━━━━━━━━━━━━━━━━━━━━━━━━━━━━━━━━━━━━━━━━━━━━━━━━━━━━━━━━━━━━━━━━━━━━━━━━━
【2018 年8月7日】 【入荷 2018.8.12】

|
書籍番号 |
78014 |
書 名 |
漢語同源詞大典(全3冊) |
シリーズ |
|
データ |
A4 2156頁 (精装) |
ISBN/ISSN |
978-7-309-12602-0 |
編著 |
殷寄明著 |
出版年 |
2018年1月 |
出版者 |
復旦大学出版社 |
価格(本体) |
30,600円 |
【内容簡介】
這是一部拠源系聯単音節同源詞的大型詞典,是特殊類型的辞書。 辞書史上,拠形系聯的字典、拠義系聯的詞典、拠音系聯的音書 皆已有之,独闕拠源系聯的詞典,因此,本詞典是一部填補空白之作。 詞與詞之間的同源関系有遠有近,犹人倫之親有遠親、有近親, 本詞典系聯同源詞的原則是拠“近親”関系系聯。絶大多数単音詞的 書面形式都表現為形声格局的文字,声符是標音示源構件。 本詞典従各種典籍中考得漢字系統声符1260個,凡無同源“火伴”者 去之,剩余879個。根拠這些声符系聯成声系形声字子族,加以詞義的 対比分析,凡義同或相通的系為一個同源詞詞組。在推源過程中, 則冲破字形束縛,拠音義線索系聯其他同源詞来互証。研究方法上, 綜合汲取了伝統語源学“声訓”“語転説”“右文説”諸流派的精髄, 而将同源詞的考釈納入了現代科学語源学的軌道。全典考釈同源詞共 2225組,收単字凡7217個。其中声符字879個,根拠879個声符字形体 線索系聯的形声字6885個,根拠声符字的音義線索系聯的文字332個。 本詞典分為三册十卷,前九卷為2225組同源詞的考釈,第十卷為索引。
|
━━━━━━━━━━━━━━━━━━━━━━━━━━━━━━━━━━━━━━━━━━━━━━━━━━━━━━━━━━━━━━━━━━━━━━━━━━━━
【2018 年8月7日】 【入荷 2018.8.6】

|
書籍番号 |
78013 |
書 名 |
簡帛 第16輯 |
シリーズ |
|
データ |
B5 308頁 |
ISBN/ISSN |
978-7532587742 |
編著 |
武漢大学簡帛研究中心主辧 |
出版年 |
2018年5月 |
出版者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価格(本体) |
4,000円 |
《簡帛》(第16輯)共收文二十三篇。材料渉及郭店楚簡、上博簡、 清華簡、睡虎地秦簡、放馬灘秦簡、里耶秦簡、北大秦簡、北大漢簡、 居延漢簡、尹湾漢簡、馬王堆帛書、長沙五一広場東漢簡牘、走馬楼 呉簡等多批簡帛資料。内容則涵盖文字考釈、竹簡編聯,以及從簡帛 資料出発的歴史探究等諸多方面。就文字考釈来説,有的文章対出土 文献中的《老子》《管子》《越公其事》等典籍的釈読提出了自己的 意見,有的則依拠出土文献来校正伝世文献。在竹簡編聯方面,有文章 対北大簡《妄稽》的編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歴史研究方面,既有 細致的考証,如尹湾漢簡地名箋証;也有制度方面的研究,如秦代的 行政效率、秦漢時期中国的疆域管理方式、漢代地方行政中的直符制度 等等。
【目録】
郭店楚簡《老子》“而弗 也”釋讀平議 ………………………黎広基 (1) 清華陸《管仲》校釋三則 ……………………………呉 祺
白于藍(11) 説《越公其事》的“?”―兼説九店楚簡“?”字 ………曹錦炎
岳暁峰(19) 上博、清華藏簡文字釋讀札記 …………………………………陳
晨(25) 論清華簡《赤鳩之集湯之屋》的性質
………………………孫飛燕(31) 曾侯乙簡札記二則
……………………………………………孫啓燦(43) 曾侯乙墓出土竹簡C類簡的分組再商[木寉] …………………孫
慧(53) 睡虎地秦簡日書《星》與古星占説對讀 ……………………劉信芳(69) 從放馬灘秦簡通假字看秦上古方音系統 ……………馮 玉
孫占宇(79) 放馬灘秦簡《日書》詞語札記四則
……………………張国[豐盍](89) 北大漢簡《妄稽》編聯調整
…………………………………楊 茜 (101) 北大藏漢簡《妄稽》釋文校訂
………………………………単育辰 (113) 北大秦簡《魯久次問數於陳起》衡間圖淺探 ………………曹方向 (119) 里耶秦簡“續食簡”研究 ………………………………………余津銘 (131) 尹灣漢簡地名箋證 ……………………………………………趙海龍 (145) 據居延漢簡校讀《孫子》一例 ………………………劉洪涛 張
紅 (157) 讀馬王堆漢墓帛書與張家山漢簡中經脈文獻札記二則 ………………………………………………………劉建民 劉如夢 (167) 長沙五一廣場東漢簡牘中的“例”及相關職官問題初論 …………………………………………………………………伊 強 (173) 里耶秦簡牘所見的時刻記録與記時法
……………………陳侃理 (179) 秦代遷陵縣行政信息傳遞效率初探 …………………………唐俊峰 (191) 秦及漢初黄河沿綫地帶郡縣與河津管理體系 ………… [韓]琴載元
(231) 漢代地方行政中的直符制度
…………………………………馬増栄(253) 論走馬樓呉簡中的親屬稱謂“姪”
……………………………陳栄傑(279) 作者消息
………………………………………………………………(297)
|
━━━━━━━━━━━━━━━━━━━━━━━━━━━━━━━━━━━━━━━━━━━━━━━━━━━━━━━━━━━━━━━━━━━━━━━━━━━━
【2018 年8月7日】 【入荷 2018.8.6】
|
書籍番号 |
78002 |
書 名 |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 第7輯 |
シリーズ |
(復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集刊) |
データ |
B5 451頁 |
ISBN/ISSN |
978-7532587759 |
編著 |
復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編 |
出版年 |
2018年5月 |
出版者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価格(本体) |
7,000円 |
該稿属《出土文献與古文字研究》集刊之第七輯,也是復旦大学出土文献與 古文字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紀念文集。書稿内容涵盖豊富,渉及甲骨文、 金文、楚簡、秦簡、漢簡、帛書、石鼓文敦煌佛経等方面的字詞考釈與校読 札記,是出土文献與古文字領域的*研究成果,便於研究者得以接触学術界的 研究前沿,并促使研究的進一歩深入。
【目録】
釋甲骨金文的“徹”字異體―據卜辭類組差異釋字之又一例
………陳劍 (1) 從一版新材料看甲骨文家譜刻辭的真僞問題 ……………張惟捷 宋雅萍 (20) 説夙及其相關之字 …………………………………………………謝明文 (30) 古文字“丙”與古器物“房” ……………………………………………葛亮
(50) 歴無名間類卜辭再研究 ……………………………………………馬智忠
(71) 簡談對金文“蔑懋”問題的一些新認識 ………………………………陳劍
(91) 説幾件宋器銘文並論宋國文字的域別問題
…………………………周波(118) 上博楚簡五《季庚子問於孔子》新編及概述(修訂)
……………顧史考(146) 戰國時代寫法特殊的“曷”的字形分析,並説“散”及其相關問題 …………………………………………………………………[烏β]可晶(170) 清華簡《管仲》帝辛事迹探討
……………………………………曹方向(198) 談談周家台秦簡的“抵亂”和睡虎地秦簡的“冒抵”
………………史傑鵬(208) 近年出土戰國文獻給古史傳説研究帶來的若干新知與反思
……郭永秉(215) 樂從堂藏銅馬式考
……………………………………………………董珊(248) 居延漢簡所見六藝諸子類資料輯釋
…………………………………劉嬌(279) 《肩水金關漢簡(伍)》暦日綜考
……………………………許名[王倉](327) 北大漢簡《節》篇“冬夏至干支速算表”解讀………………………程少軒(355) 馬王堆漢墓帛書《相馬經》校讀札記………………………………張傳官(360) 談“詣”字的《説文》訓解及其在秦漢簡中的一種新見義項…………王強(380) 説毀……………………………………………………………………馮勝君(389) 從出土文獻用例看王氏父子校讀古書的得失………………………魏慈德(395) 敦煌字書校讀札記 …………………………………………張小[豐盍] 劉嬌(422) 衛靈鶴之古文篆額考…………………………………………………陸錫興(431) “瓢針司南酌”的考古和文獻新證……………………………………聞人軍(438)
|
━━━━━━━━━━━━━━━━━━━━━━━━━━━━━━━━━━━━━━━━━━━━━━━━━━━━━━━━━━━━━━━━━━━━━━━━━━━━
【2018 年7月19日】 【入荷 2018.7.14】

|
書籍番号 |
77971 |
書 名 |
尚書注疏彙校 1―9 |
シリーズ |
(十三経注疏彙校) |
データ |
A5 3328頁 |
ISBN/ISSN |
978-7-101122848 |
編著 |
杜沢遜主編 |
出版年 |
2018年4月 |
出版者 |
中華書局 |
価格(本体) |
16,560円 |
【内容簡介】
《尚書注疏彙校》共二十卷,由山東大学杜沢遜先生主持編纂。 該書所用底本為明万暦北京国子監刻《十三経注疏》本,所用校本共18種, 即唐開成石経本、宋刻単疏本、宋刻八行本、李盛鐸旧蔵宋刻本、 宋王朋甫刻本、宋刻纂図互注本、宋魏県尉宅刻本、蒙古平水刻本、 魏了翁《尚書要義》、元相台嶽氏刻本(清乾隆重刻)、元刻明修十行本、 明永楽刻本、明嘉靖李元陽刻本、明崇禎毛氏汲古閣刻本、清乾隆武英殿 刻本、清乾隆内府鈔《文渊閣四庫全書》本、清乾隆内府鈔《?藻堂四庫 全書薈要》本、清嘉慶阮元南昌府学刻本,同時吸收了15家前人尤其清代 学者的校勘成果。出版形式上,《注疏》原文為底本影印,匯校長編則為 排印,放在毎卷《注疏》原文之後。
|
━━━━━━━━━━━━━━━━━━━━━━━━━━━━━━━━━━━━━━━━━━━━━━━━━━━━━━━━━━━━━━━━━━━━━━━━━━━━
【2018 年7月19日】 【入荷 2018.7.14】
|
書籍番号 |
77981 |
書 名 |
敦煌古代工匠研究 |
シリーズ |
|
データ |
A5 488頁 |
ISBN/ISSN |
978-7501052554 |
編著 |
馬 徳著 |
出版年 |
2018年4月 |
出版者 |
文物出版社 |
価格(本体) |
5,880円 |
【内容提要】
敦煌工匠是敦煌歴史的創造者,同時,敦煌工匠又是敦煌歴史的縮影。 敦煌歴代工匠的研究体現着歴史多元化的特点,展示着古代社会生活 的方方面面。馬徳著的《敦煌古代工匠研究》将敦煌工匠置於中国 古代社会的大背景下,就敦煌工匠的特色等問題提出一些新的看法; 同時,通過対敦煌歴代工匠芸術活動、社会地位等一系列的考察和 対他們的作品分析,探討了普通工匠與芸術大師的関系!通過研究 敦煌古代工匠,向世人介紹敦煌歴史文化的創造者的情况,展示中華 民旅的創造與奉献精神。
【目録】
研究篇
緒論 第一章
敦煌古代工匠概况 一 工匠職業類別 二 工匠技術級別 三 敦煌壁画所見工匠 第二章 敦煌古代工匠的社会地位 一 工匠身分 二 工匠生活待遇 三 敦煌芸術工匠與欧洲中世紀芸人 第三章 敦煌古代工匠與手工業経済 一 敦煌的官府工匠與手工業 二 敦煌寺院工匠與手工業 三 敦煌的個体工匠及其兼業 第四章 敦煌古代工匠與社会生活 一 生産工具 二 生活用品 三 文化用品 四 佛教用品 第五章 敦煌古代工匠與科学技術 一 雕版印刷術及其工匠 二 鉄器及其生産工匠 三 敦煌的皮革業及其工匠 第六章 敦煌古代工匠與敦煌芸術(上) 一 工匠與石窟営造 二 工匠與窟主関系的演変 三 画工與官窟??以莫高窟第156、100窟為例 四 画匠称謂及其意義 五 工匠與大師 第七章 敦煌古代工匠與敦煌芸術(下) 一 敦煌石窟與芸術設計学 二 從古人対莫高窟的外景描写看環境設計的意義 三 敦煌壁画的重復構成設計 第八章 從敦煌芸術看宗教図式中的“工匠”概念 一 “工匠”的正名 二 芸術形態與工匠身分的界定 三 芸術史類型中的称謂與工匠的作用 四 風格様式與工匠 第九章 敦煌工匠特色論 一 地域特色 二 芸術特色 三 民族民間特色 第十章 敦煌工匠的民族精神 一 海納百川的包容精神 二 綻放聡明與智慧的創造精神 三 信仰與信念支[才掌]下的奉献精神 四 工匠精神的伝承與升華 余論 敦煌工匠研究與芸術人類学 一 敦煌古代工匠研究的新思維 二 跨越歴史時空的対話 三 精神財富―芸術與人生的真理
史料篇
編輯体例 一 良工巧匠頌 二 工匠職業類別 三 工匠技術級別 四 工匠作品略記 附録一:敦煌古代工匠人名索引 附録二:本書所引敦煌史料索引 参考文献 後記之一:芦葦・佛光―《敦煌工匠史料》代後記 後記之二:使命的伝承
|
━━━━━━━━━━━━━━━━━━━━━━━━━━━━━━━━━━━━━━━━━━━━━━━━━━━━━━━━━━━━━━━━━━━━━━━━━━━━
【2018 年7月19日】 【ご注文承り中】

|
書籍番号 |
77988 |
書 名 |
陝西省歴史地図集 |
シリーズ |
|
データ |
B4 206頁 (精装) |
ISBN/ISSN |
978-7-5556-0408-2 |
編著 |
陝西省文物局主編 |
出版年 |
2017年12月 |
出版者 |
西安地図出版社 |
価格(本体) |
40,000円 |
【内容簡介】
《陝西省歴史地図集》作為陝西省第一部歴史地図集,由序図、 主図和附録三部分組成。主図為主体部分,按時間順序劃分為 23個歴史時期,毎个歴史時期由歴史政区図(或聚落、方国図, 或疆域図)、文物点分布、地図説明和歴史図片構成。23個歴史 時期(原始社会、夏代、商代、西周、春秋、戦国、秦代、西漢、 東漢、三国、西晋、十六国、南北朝、隋代、唐代、五代十国、 北宋西夏、金南宋、元代、明代、清代、中華民国、中華人民 共和国)陝西政区図清晰展示陝西政区沿革與地名変遷,譲読者 深度感受陝西作為彰顕華夏文明的歴史文化基地以及作為中華 文明精神標識的重要区域的風採與魅力。其歴史渊源與発展脈絡, 更直観、更真実地体現陝西在中国歴史発展長河中的印迹。
《詳細は以下のURLからご覧いただけます(PDF)》 http://www.chugoku-shoten.com/mokuji/cmokuji/77988/77988.pdf
|
━━━━━━━━━━━━━━━━━━━━━━━━━━━━━━━━━━━━━━━━━━━━━━━━━━━━━━━━━━━━━━━━━━━━━━━━━━━━
【2018 年7月17日】 【入荷 2018.7.8】

|
書籍番号 |
77959 |
書 名 |
清華大学蔵戦国竹簡(肆―陸)文字編 |
シリーズ |
|
データ |
A4 428頁 (精装) |
ISBN/ISSN |
978-7-03-048075-0 |
編著 |
李学勤主編 賈連翔 沈建華編 |
出版年 |
2017年10月 |
出版者 |
中西書局 |
価格(本体) |
8,800円 |
【図書介紹】
《清華大学蔵戦国竹簡(肆―陸)文字編》是在《清華大学蔵戦国竹簡》 (肆、伍、陸)三册中“字形表”的基礎上,経過重新編輯修訂合成。 本書対原“字形表”進行了増益、検討和修訂,吸收了古文字和出土文献 学界対清華簡的最新研究成果,増設了対“訛”字的標注,以方便不同 需求的読者対清華簡字形和釈文的使用,是一部実用性很強的工具書。
【目録】
前 言 凡 例 正 文 [才并]音檢索表 筆畫檢索表 釋 文
|
━━━━━━━━━━━━━━━━━━━━━━━━━━━━━━━━━━━━━━━━━━━━━━━━━━━━━━━━━━━━━━━━━━━━━━━━━━━━
【2018 年7月10日】 【入荷 2018.7.10】

|
書籍番号 |
77970 |
書 名 |
宋書 1―8 |
シリーズ |
(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 |
データ |
A5 2798頁 (精装) |
ISBN/ISSN |
978-7-101107012 |
編著 |
(梁)沈約撰 |
出版年 |
2018年5月 |
出版者 |
中華書局 |
価格(本体) |
21,600円 |
本次修訂以商務印書館百衲本為底本,以中華再造善本影印 中国国家図書館蔵宋刻宋元明逓修本(簡称三朝本)、明南監本、 北監本、毛氏汲古閣本(簡称汲本)、清乾隆四年武英殿本 (簡称殿本)、金陵書局本(簡称局本)為通校本,以中国国家 図書館蔵宋刻宋元逓修本(存三十七卷)為参校本,重新校勘。 充分運用本校、他校,審慎使用理校。我們還全面検核了点校本 以“不主一本,択善而從”原則対原書所作的改動,并根拠修訂本 的校勘要求,作相応調整。凡原点校本已経厘定及改正、校勘記 凖確無誤者,悉予保留,并依照修訂総則要求,適当統一体例。 原校勘記或可補充材料及論証者,酌情増補;原校勘記有失誤或 欠妥者,予以刪除或改写。原点校本失校者,新撰校勘記。 対点校本標点和分段明顕欠妥者,加以更正,其余皆依從原点校本 的処理。点校本《宋書》出版以来,学術界和広大読者提供了不少 校勘或標点方面的意見,或見諸専書,或散在報刊,近年又有多篇 博士、碩士学位論文渉及点校本《宋書》的標点校勘,此次修 訂都尽可能捜求参考,并列入主要参考文献。
|
━━━━━━━━━━━━━━━━━━━━━━━━━━━━━━━━━━━━━━━━━━━━━━━━━━━━━━━━━━━━━━━━━━━━━━━━━━━━
【2018 年6月27日】 【入荷 2018.7.2】
|
書籍番号 |
77953 |
書 名 |
清代家集叙録(全3册) |
シリーズ |
|
データ |
A5 2470頁 (精装) |
ISBN/ISSN |
978-7-5336-8629-1 |
編著 |
徐雁平編著 |
出版年 |
2017年11月 |
出版者 |
安徽教育出版社 |
価格(本体) |
39,600円 |
【内容紹介】
本書以提要形式対清代家集的総体状况與基本価値進行了全面記録 與梳理。收録家集共1234種,毎種叙述書名、所属地域、編者或撰者、 版本形態、編輯或刊印年代、蔵地、子目,輯録序跋或題詞中掲示 某一著述特徴、編纂過程的文字,摘録著述中的重要内容,其中特別 留意反映家学伝承、家族成員之間交往,以及具有其他特別文献価値 的篇章。書后附有《家集区域、姓氏索引》和《編者、作者索引》, 方便読者査閲本書内容。
|
━━━━━━━━━━━━━━━━━━━━━━━━━━━━━━━━━━━━━━━━━━━━━━━━━━━━━━━━━━━━━━━━━━━━━━━━━━━━
【2018 年6月13日】 【入荷済】

|
書籍番号 |
77907 |
書 名 |
全宋筆記 第9編(全10册) |
シリーズ |
(全10編予定) |
データ |
A5 3921頁 (精装) |
ISBN/ISSN |
978-7534794445 |
編著 |
劉未著 |
出版年 |
2018年5月 |
出版者 |
大象出版社 |
価格(本体) |
38,000円 |
<在庫>
77819 全宋筆記 第9編(全10册)
(平装版)¥29,000(本体)
【目録】
《全宋筆記第九編一》 釋常談/佚 名、山水純全集/韓 拙、續清涼傳/張商英、朱弁、 漫堂隨筆/呉 幵、侍兒小名録/洪 炎、林間録/釋惠洪、 守城録/陳 規、雲齋廣録/李獻民、秀水閒居録/朱勝非 《全宋筆記第九編二》 補侍兒小名録/王[金至]、續補侍兒小名録/温 豫、 宗忠簡公遺事/佚 名、皇太後回鑾事實/萬俟[萵-艸]、 翰墨志/趙 構、閒燕常談/董[分/廾] 侍兒小名録拾遺/董[分/廾]、鬼董/沈 某、[目癸]車志/郭 彖、 樂善録/李昌齡
《全宋筆記第九編三》 夷堅志(一)/洪 邁、夷堅甲志、夷堅乙志
《全宋筆記第九編四》 夷堅志(二)/洪 邁、夷堅丙志、夷堅丁志
《全宋筆記第九編五》 夷堅志(三)/洪 邁、夷堅支甲、夷堅支乙、夷堅支景、 夷堅支丁、夷堅支戊
《全宋筆記第九編六》 夷堅志(四)/洪 邁、夷堅支庚 夷堅支癸 夷堅三志己 夷堅三志辛 夷堅三志壬
《全宋筆記第九編七》 夷堅志(五)/洪 邁、夷堅志補 夷堅志再補 夷堅志三補 夷堅志四補 附録
《全宋筆記第九編八》 續釋常談/ [龍/共]頤正、碧湖雜記/佚 名、[示去]疑説/儲 泳、 叢林公論/釋惠彬、溪蠻叢笑/朱 輔、泛舟遊山録/周必大、 入越録/呂祖謙 醉翁談録/羅 燁
《全宋筆記第九編九》 習學記言(上)/葉 適
《全宋筆記第九編十》 習學記言(下)/葉 適
|
━━━━━━━━━━━━━━━━━━━━━━━━━━━━━━━━━━━━━━━━━━━━━━━━━━━━━━━━━━━━━━━━━━━━━━━━━━━━
【2018 年5月18日】 【入荷 2018.6.15】

|
書籍番号 |
77843 |
書 名 |
新元史 1―10 |
シリーズ |
|
データ |
A5 5000頁(精装) |
ISBN/ISSN |
978-7532583805 |
編著 |
(清)柯劭忞撰 張京華 黄曙輝総校 |
出版年 |
2018年3月 |
出版者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価格(本体) |
39,200円 |
【出版座談會上的講話】
《新元史》點校本新版是2013年度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資助項目, 由張京華教授領銜的團隊歴時5年點校完成,今年3月由上海古籍 出版社出版。國學院院長張京華教授介紹了《新元史》的重要性 和點校本新版《新元史》成果的分量。《新元史》是“二十六史” 的最後一部,是“正史”的一部收官之作,其重要性是無可替代的。 張京華教授認為“形態之舊”正是《新元史》的優點,依照“良史” “實録”為標準記録歴史,比依照某種觀念撰寫通史、斷代史更難。
【内容提要】
《新元史》後出轉精,其采擇文獻有超越前人之處,“綜蒙漢文 《秘史》、《蒙古源流》、《蒙韃備録》、黑韃事略》、親徴録》、 《西遊記》、《契丹國志》、《大金國志》、《西夏書》、 《平夏録》、《昭忠録》、《北巡私記》、《庚申外史》、《經世 大典敘録》、《元典章》、《廟學典禮》、《中堂事記》、 《明實録》、《東國通鑑》、《高麗史》、《元寇紀略》、《成吉 思汗實録》、《元史譯文證補》、《蒙古氏族表》、《西域錢譜》, 與唐宋遼金諸史,元人碑傳志状,及清儒錢大昕、邵晉涵 何秋濤、 張穆、李文田諸儒考訂之説。”
【目録】
出版前言 整理前言 新元史序/徐世昌 大總統令 教育部呈文 新元史卷之一 本紀第一
序紀 新元史卷之二 本紀第二 太祖上 …… 新元史卷之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惠宗四 昭宗 新元史卷之二十七 表第一 宗室世表 …… 新元史卷之三十三 表第七
行省宰相年表下 新元史卷之三十四 志第一 ?志一 治?本末 …… 新元史卷之一百三 志第七十
刑法志下 刑律下 蒙古人及僧道訊 斷法赦令 新元史卷之一百四 列傳第一 後妃 …… 新元史考證 《新元史考證》整理説明 考證一 …… 考證五十八
|
━━━━━━━━━━━━━━━━━━━━━━━━━━━━━━━━━━━━━━━━━━━━━━━━━━━━━━━━━━━━━━━━━━━━━━━━━━━━
【2018 年5月15日】 【入荷 2018.5.14】

|
書籍番号 |
77828 |
書 名 |
北朝研究 第8輯 |
シリーズ |
|
データ |
B5 222頁 |
ISBN/ISSN |
978-7-03-056153-4 |
編著 |
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山西大同大学雲崗文化研究中心、大同平城北朝研究会編 |
出版年 |
2017年12月 |
出版者 |
科学出版社 |
価格(本体) |
7,000円 |
【目 録】
北魏時期統軍考………………………………………………張鶴泉 (1) 北魏五等封君釈褐等級問題探討……………………………劉 軍 (16〉 北魏漢族士人地方治理模式簡論……………………………楊 龍 (27〉 北魏相州刺史考論……………………………………………権玉峰 (39) 北周宗室的構成………………………………………………武岑怡〈49) 蒲坂在前秦後秦時期的戦略地位……………………………黄寿戍 (63) 后凉職官制度鈎沈……………………………………………賈小軍 (74) 魏晋南北朝時期養嗣子的礼律規範…………………………陶新華 (89) 《魏書》中元宗室養嗣子及相関法律略談 ………………馬志強〈104) 造像記所見北朝佛教徒的義邑與斎会 ……………………邵正坤 (111) 関於北斉標異郷義慈惠石柱頌文及相関研究 ……………周双林 (123〉 北魏平城磨光黒亮瓦的源流…………………………[韓] 金大珍 (128) 中国北斉随葬陶俑両大様式的形成及其意義………[日] 小林仁 (136) 北魏帯具考 …………………………………………………王雁卿 (166) 大同雲波路北魏石椁墓相関問題 ………………喬麗萍 張志忠 (166) 雲岡石窟的分期―以《雲岡石窟的考古学研究》為中心 ……………………………………………………………徐小淑 (195) 呉官屯石窟Å区後半区病害調査研究 …………孫 瑜 程瀟儀 (206)
|
━━━━━━━━━━━━━━━━━━━━━━━━━━━━━━━━━━━━━━━━━━━━━━━━━━━━━━━━━━━━━━━━━━━━━━━━━━━━
【2018 年5月14日】 【入荷 2018.5.14】

|
書籍番号 |
77826 |
書 名 |
里耶秦簡 貳 |
シリーズ |
(全5巻予定) |
データ |
B4 437頁(精装) |
ISBN/ISSN |
978-7-5010-5369-8 |
編著 |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著 |
出版年 |
2017年12月 |
出版者 |
文物出版社 |
価格(本体) |
44,000円 |
【内容紹介】
本書は、2002年から2005年にかけて湖南省龍山県里耶古城で発見された 38,000余枚の簡牘を全5冊(輯)として整理・刊行される予定です。 本書は第二冊目で、一号井第九層出土の簡牘約3,000枚が収録されて います。簡牘の内容はそれぞれ秦代の戸籍・土地開墾・物産・田租賦税 ・労役徭役・倉儲銭糧・兵甲物資・道路里程・郵駅津渡管理・奴隷買売 ・刑徒管理・祭祀先農・教育・医薬などに関する政令・公文書で、特に 簡牘に記載されている「朔日干支」は、秦漢暦法研究にとって重要と されその史料価値は極めて高いとされています。原寸大で大量のカラー 写真とともに簡牘の釈文を配しています。 内訳は、第1輯には第5・6・8層、第2輯には第9層、第3輯には第7・10・ 11・13層、第4輯には第12・14層、第5輯には第15・16・17層及び護城壕 第11坑から出土したものを収録しています。
【目 録】
○前 言…………………………………………………………………… 1 ○凡 例…………………………………………………………………… 1 ○彩 版 ○圖 版 第九層簡牘…………………………………………………………… 1 附 圖………………………………………………………………… 311 ○釋 文 第九層簡牘…………………………………………………………… 1 附 簡牘綴合表……………………………………………………… 121 ○後 記…………………………………………………………………… 124
|
━━━━━━━━━━━━━━━━━━━━━━━━━━━━━━━━━━━━━━━━━━━━━━━━━━━━━━━━━━━━━━━━━━━━━━━━━━━━
【2018 年5月2日】 【入荷 2018.4.27】

|
書籍番号 |
77761 |
書 名 |
画像、文字与生活:漢代墓室絵画図像学研究 |
シリーズ |
|
データ |
A5 249頁 |
ISBN/ISSN |
978-7-5607-5755-1 |
編著 |
張倩倩著 |
出版年 |
2017年4月 |
出版者 |
山東大学出版社 |
価格(本体) |
2,500円 |
【目録】
緒論………………………………………………………………………(l) 第一章 漢代墓室絵画芸術的両種主要形式………………………(7〉 第一節 独放異彩與承前啓后………………………………………(8〉 第二節 漢代的行政区域與墓室絵画的分布 ……………………(15) 第三節 画像石墓與壁画墓地域分布特例研究 …………………(37) 第四節 漢画像石墓與壁画墓図像体系比較研究………………〈56〉 第二章 形象與観念:漢代墓室壁画思維形態的構建 ………………………………………………………………(77〉 第一節 絵画與不朽:生命力量的転化 ―就図像発生論層面論之……………………………〈78〉 第二節 理性與固化:從天到人的思考 ―就図像存在論層面論之 ……………………………(84) 第三節 符号與体系:芸術審美的理想 ―就図像結構論層面論之……………………………〈90〉 第三章 漢代墓室絵画的叙事芸術 …………………………………(96〉 第一節 漢画像石的宏観空間叙事芸術…………………………〈96〉 第二節 題記與画像=歴史故事類画像石的叙事芸術 ―以嘉祥武氏祠為例…………………………………(115〉 第三節 図像與生活:漢代社会生産類画像石叙事 “語法”芸術……………………………………………(126〉 第四章 漢代墓室絵画図像與文献的印證與背離 ………………………………………………………………(l43〉 第一節 漢墓神画:別於文字神話的[ロ/力]一神話系統 ―以“雷公出行図”為例……………………………(l44〉 第二節 漢前経史伝記類画像石図像與文献分析 ………………………………………………………………(156〉 第五章 漢代墓室絵画中的世俗世界………………………………(l76) 第一節 漢代世俗世界中的礼楽文明……………………………(l76〉 第二節 漢墓神画体系中的民間精神信仰………………………(191〉 第三節 楽舞百戯図與漢代芸術生活……………………………(208) 参考文献………………………………………………………………(236〉 後記……………………………………………………………………(244)
|
━━━━━━━━━━━━━━━━━━━━━━━━━━━━━━━━━━━━━━━━━━━━━━━━━━━━━━━━━━━━━━━━━━━━━━━━━━━━
【2018 年4月30日】 【入荷 2018.5.12】

|
書籍番号 |
77802 |
書 名 |
地湾漢簡 |
シリーズ |
|
データ |
B4 236頁 (精装) |
ISBN/ISSN |
978-7-5475-1313-2 |
編著 |
甘肅簡牘博物館、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協同創新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分中心編 |
出版年 |
2017年12月 |
出版者 |
中西書局 |
価格(本体) |
30,600円 |
【内容簡介】
地灣簡是經過科學考古發掘而獲得的簡牘材料,是肩水候官的各種原始 文書档案,記録了這一地區的政治、經濟、軍事、典章制度等各方面的 情況,如日常勤務的日跡記録、郵件傳遞記録、守禦器簿、戍卒被兵簿、 錢出入簿、吏受奉名籍、谷出入簿、吏卒廩名籍、出入關的記録等等, 為研究漢代的社會和歴史提供了珍貴的資料,與居延簡、金關簡、懸泉 簡等,共同構成了西北漢簡的資料寶庫。《地灣漢簡》包括這批竹簡的 原大彩色圖版、紅外線圖版、簡牘釋文、記録發掘經過和遺址情況的發掘 日記及簡牘形制尺寸表。
【目録】
前言
凡例 彩色圖版 紅外線圖版 發掘日記 簡牘形制尺寸表
《図版見本は以下のURLからご覧いただけます(PDF)》 http://www.chugoku-shoten.com/mokuji/cmokuji/77802/77802.pdf
|
━━━━━━━━━━━━━━━━━━━━━━━━━━━━━━━━━━━━━━━━━━━━━━━━━━━━━━━━━━━━━━━━━━━━━━━━━━━━
【2018 年4月30日】 【入荷 2018.5.12】

|
書籍番号 |
77803 |
書 名 |
秦簡牘校読及所見制度考察 |
シリーズ |
(秦簡牘研究) |
データ |
A5 404頁 (精装) |
ISBN/ISSN |
978-7307197312 |
編著 |
陳偉主編 陳偉著 |
出版年 |
2017年12月 |
出版者 |
武漢大学出版社 |
価格(本体) |
7,090円 |
【内容提要】
陳偉著的《秦簡牘校讀及所見制度考察》為教育部哲學社會 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秦簡牘的綜合整理與研究”重要 成果《秦簡牘研究》叢書之一,是簡牘學家陳偉先生研讀秦簡 及考察秦簡所見名物制度的成果。書中文本考釋與名物制度 辨析緊密聯系,相關内容或可更新現有認知,或提出更為公允 的見解,進一歩推動了秦簡牘的深入研究,豐富了對先秦秦漢史 的了解與認識。
【目録】
第一章 秦代幾個字詞的年代考察 第一節 避諱“正”字問題再考察 第二節 “臣妾”“奴妾”與“奴婢” 第三節 “?”與“罪” 結語 第二章 關於文書制度的幾個問題 第一節 “令史可”與“卒人可” 第二節 “手”與“半” 第三節 “檢”與“署” 第四節 行書方式 結語 第三章 嶽麓簡先王之令解讀 第一節 泰上皇之令的釋讀 第二節 昭襄王之令的釋讀 第三節 先王之令“復用”的年代 第四節 秦令的制定與時效 結語 第四章 里耶簡所見“田”與“田官” 第一節 “田”或“田部” 第二節 田官 部分目録
|
━━━━━━━━━━━━━━━━━━━━━━━━━━━━━━━━━━━━━━━━━━━━━━━━━━━━━━━━━━━━━━━━━━━━━━━━━━━━
【2018 年4月30日】 【入荷 2018.5.12】

|
書籍番号 |
77804 |
書 名 |
秦律研究 |
シリーズ |
(秦簡牘研究) |
データ |
A5 365頁 (精装) |
ISBN/ISSN |
978-7307198029 |
編著 |
陳偉主編 徐世虹等著 |
出版年 |
2017年12月 |
出版者 |
武漢大学出版社 |
価格(本体) |
6,300円 |
【内容提要】
本書為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秦簡牘的綜合 整理與研究”重要成果《秦簡牘研究》叢書之一,本書以出土文獻 秦簡牘法律文書為主要史料,並結合漢簡及傳世法律文獻,詳細而 深入探討了秦律中的令、式、課,秦漢法律編纂、用語、刑罰體系 等問題。是秦簡牘深入研究之作,亦豐富了秦漢史、中國法制史的 内容。
【目録】
第一章 秦律簡牘文獻的出土與研究 第一節 秦律簡牘的出土與整理 第二節 秦簡法律文書釋文註釋校補 第三節 睡虎地秦簡《法律答問》108簡“校補簡”小考 結 語
第二章 秦令的性質及其與律的關係 第一節 令的性質與類別 第二節 令的編輯 第三節 律令關係 結 語
第三章 秦漢式的類別與性質 第一節 式字本義 第二節 式的類別 第三節 式的性質及其在法律形式中的地位 餘 論 式對後世的影響
第四章 秦課芻議 第一節 既往對課的認識 第二節 里耶秦簡中的課 第三節 課餘律、令、式 餘 論 課的法律地位
第五章 秦漢法律的編纂 第一節 篇章結構 第二節 集類為篇 第三節 罪刑表述 第四節 解釋與適用 代結語 《秦律十八種》中的”有罪説“
第六章 秦律用語與律義内涵 第一節
”坐贓“ 第二節 ”以律論“ 第三節 ”與同法“ 第四節
”坐贓為盜“ 結 語
第七章 秦律刑罰等序研究序説
第一節 基本框架的界定 第二節 唐律五刑條的掲示 第三節
”耐“與”刑“ 第四節 ”斬趾“與”耐隸臣妾“ 第五節 ”贖“ 第六節
”城旦舂“ 結 論 秦律刑罰等序體系
第八章 秦漢簡《關市律》《金布律》辨析 第一節 三條律文釋文句讀校正 第二節
”為作務及官府市“等的解讀 第三節 《關市律》與《金布律》的關係 結 語
第九章 里耶秦簡研究三題 第一節 戸賦問題探討 第二節
”續食“簡牘及文書構成 第三節 ”守“”主“稱謂與秦代官文書用語 參考文獻 後 記
|
━━━━━━━━━━━━━━━━━━━━━━━━━━━━━━━━━━━━━━━━━━━━━━━━━━━━━━━━━━━━━━━━━━━━━━━━━━━━
【2018 年4月30日】 【入荷 2018.5.12】

|
書籍番号 |
77805 |
書 名 |
秦簡牘地理研究 |
シリーズ |
(秦簡牘研究) |
データ |
A5 428頁 (精装) |
ISBN/ISSN |
978-7307199187 |
編著 |
陳偉主編 晏昌貴著 |
出版年 |
2017年12月 |
出版者 |
武漢大学出版社 |
価格(本体) |
6,800円 |
【内容提要】
本書為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秦簡牘的綜合 整理與研究”重要成果《秦簡牘研究》叢書之一。 本書是以秦簡 所見地理問題為主要研究對象,結合傳世文獻及相關漢簡資料, 深入考察了秦簡牘所見秦“十二郡”,戰國末期秦統一六國之戰與 秦設郡問題,里耶秦簡所見秦遷陵縣郷里設置,北大藏水陸簡所見 秦代江漢地區交通路線,天水放馬灘木板地圖内容、年代、性質, 秦簡《日書》地理問題等,可見秦代中央對地方控制的特點及秦 楚文化差異。
【目録】
第一章 引 言 第一節 睡虎地秦簡“十二郡”及其相關問題―以往研究述評 第二節 十二郡建置次第考 第三節 十二郡建置的歴史背景 結 語 第二章 睡虎地秦簡《?書》地理研究 第一節 秦攻三晉之戰與秦郡的形成 第二節 秦攻滅楚之戰與秦設郡問題 結 語 第三章 里耶秦簡牘郡縣志 第一節 關中諸郡 第二節 山東南部諸郡 第三節 山東北部諸郡 第四節 淮漢以南諸郡 結 語 第四章 里耶簡牘所見秦遷陵縣郷里研究都郷 第二節 啓陵郷 第三節 貳春郷 部分目録
|
━━━━━━━━━━━━━━━━━━━━━━━━━━━━━━━━━━━━━━━━━━━━━━━━━━━━━━━━━━━━━━━━━━━━━━━━━━━━
【2018 年4月30日】 【入荷 2018.5.12】

|
書籍番号 |
77806 |
書 名 |
放馬灘秦簡及嶽麓秦簡《夢書》研究 |
シリーズ |
(秦簡牘研究) |
データ |
A5 322頁 (精装) |
ISBN/ISSN |
978-7307199163 |
編著 |
陳偉主編 孫占宇 魯家亮著 |
出版年 |
2017年12月 |
出版者 |
武漢大学出版社 |
価格(本体) |
5,400円 |
【内容提要】
本書為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秦簡牘的綜合 整理與研究”重要成果《秦簡牘研究》叢書之一。本書是關於秦簡 所見數術問題的學術專著,主要以放馬灘秦簡和岳麓秦簡《夢書》 為基本史料和研究對象,結合相關傳世文獻和出土漢簡等,就秦簡 相關文本,《十二支占盜》與十二生肖源流,《星分度》的距度系統 及相關問題,秦簡日書所見早期置建法、禹歩及反支、太歳及剛柔日, 夢書文獻源流,夢占文化等進行了深入研究。在考釋、梳理文本基礎 之上,系統探討了秦簡所見相關數術之學。
【目録】
第一章 放馬灘秦簡文本研究 第一節 抄寫年代及學術價値 第二節 簡冊編連與斷簡綴合 第三節 通假字使用 第四節 標識符號及其功用 結 語 第二章 放馬灘秦簡專篇研究 第一節 《十二支占盜》與十二生肖源流 第二節 《星分度》的距度系統及相關問題 第三節 《丹》的性質及其歸屬 結 語 第三章 放馬灘秦簡與秦漢數術研究 第一節 楚、秦建除術及秦簡日書置建法 第二節 禹歩及反支 第三節 太歳及剛柔日 第四節 居延數術殘簡叢考 結 語 第四章 嶽麓秦簡《夢書》研究 第一節 《夢書》字句考釋 第二節 《夢書》編聯與分類的再檢討 部分目録
|
━━━━━━━━━━━━━━━━━━━━━━━━━━━━━━━━━━━━━━━━━━━━━━━━━━━━━━━━━━━━━━━━━━━━━━━━━━━━
【2018 年4月30日】 【入荷 2018.5.12】

|
書籍番号 |
77807 |
書 名 |
秦簡虚詞及句式考察 |
シリーズ |
(秦簡牘研究) |
データ |
A5 393頁 (精装) |
ISBN/ISSN |
978-7307195134 |
編著 |
陳偉主編 伊強著 |
出版年 |
2017年12月 |
出版者 |
武漢大学出版社 |
価格(本体) |
6,500円 |
【内容提要】
本書以2013年年底前公布的湖北雲夢睡虎地簡牘、四川青川[赤β] 家坪木牘、湖北江陵岳山木牘、甘肅天水放馬灘簡牘等九批簡牘為 研究對象和基本史料,對秦簡牘所見虚詞介詞、連詞、助詞及問句、 判斷句、“弗”字句等進行深入研究,並結合《左傳》《史記》 《呂氏春秋》等傳世文獻考察古漢語中虚詞、句式的使用、發展和 演變情況,有助於認識上古漢語的發展状況。
【目録】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秦簡資料 第二節 秦簡語料的問題 第三節 秦簡語法研究回顧 第四節 研究思路 第二章 秦簡的介詞 第一節 介詞“以” 第二節 介詞“於”和“於” 第三節 其他介詞 第四節 與介詞相關的兩個問題 結 語 第三章 秦簡的連詞 第一節 連詞“以” 第二節 連詞“而” 第三節 連詞“及” 第四節 其他連詞 結 語 第四章 秦簡的助詞 第一節 助詞“所” 第二節 助詞“者” 部分目録
|
━━━━━━━━━━━━━━━━━━━━━━━━━━━━━━━━━━━━━━━━━━━━━━━━━━━━━━━━━━━━━━━━━━━━━━━━━━━━
【2018 年4月18日】 【入荷 2018.4.16】

|
書籍番号 |
77756 |
書 名 |
五代石刻校注(全4册) |
シリーズ |
|
データ |
B4 1270頁 (精装) |
ISBN/ISSN |
978-7550625365 |
編著 |
章紅梅校注 毛遠明審定 |
出版年 |
2017年9月 |
出版者 |
鳳凰出版社 |
価格(本体) |
84,000円 |
書稿以時間為序,收録、整理了已公布及部分已出土尚未公布的 五代十國石刻材料350通,主要收録有原石,或雖無原石而有拓本、 照相的碑碣、墓誌、石闕、摩崖、造像記等。毎方石刻都在題目下 簡要説明石刻出現的時間、地點,流傳情況;石刻的形制、尺寸、 書體;與該石刻相關的歴史人物和事件等。在核對碑刻實物、各本 舊拓、圖録、照片以及部分[莫/手]的基礎上,廣泛參考前賢考釋、 舊注以及碑刻形義字典,加以釋文校勘。書後附有《五代石刻文獻 目録提要》,以便檢索
|
━━━━━━━━━━━━━━━━━━━━━━━━━━━━━━━━━━━━━━━━━━━━━━━━━━━━━━━━━━━━━━━━━━━━━━━━━━━━
【2018 年4月5日】 【入荷 2018.4.7】
|
書籍番号 |
77742 |
書 名 |
唐研究 第23卷 |
シリーズ |
(文本性与物質性交錯的中古中国專号) |
データ |
B5 676頁 |
ISBN/ISSN |
978-7301293737 |
編著 |
栄新江主編 |
出版年 |
2017年12月 |
出版者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価格(本体) |
5,280円 |
【内容簡介】
鑑於近年來學界對新發現的中古時期文獻和考古資料的廣泛關注, 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將在2017年内舉辧 “文本性與物質 性交錯的中古中國:中古研究新前沿國際研討會”(Textuality and Materiality in Medieval China:
International Sympos ium at Peking
University),本卷《唐研究》作為會議論文專集, 希望重點討論中古中國歴史資料中文本性和物質性的關係,以此來 重新評估5到10世紀文本與物質資料的歴史價値。這一評估可以從 各個角度來展開(藝術、經濟、歴史、文學以及宗教),尤其渉及 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 中古的文本性與物質性, 2.
文本性與物質性的交錯, 3. 文本與物質制作的多重目的, 4. 文本與物質的消費實踐。各篇論文將就上述議題展開討論。
【目録】
文本性與物質性交錯的中古中國專號導言……………………陸揚
論文
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碑》 ―
一個王字傳統的構建與流行 …………………羅豐 馮熙墓誌與北魏後期墓誌文化的創生………………………徐沖 試析北朝隋唐墓誌文中的不書誌主名字現象…………葉[火韋] 中古“家集諱其名”考……………………………………李成晴 新出《李寶艷墓誌》所見李唐皇室郡望、 家世與婚姻集團考論………………………林一[羽中] 唐代石刻墓誌與文集中墓誌異同小議 ―以韓愈所撰者爲例……………………………黄正建 文本、史實與政治:唐高宗《立武昭儀爲皇后詔》考論…李永 [息β]女皇的糾結 ―《昇仙太子碑》的生成史及其政治内涵重探 ……唐[雨/文] 國長公主碑―御書刻石與文本流傳………………………朱玉麒 墓誌書寫與葬事安排―安史亂中的政治與社會一瞥……仇鹿鳴 唐代令典與文書所見的“散官充雜任” …………沈[王深-シ] 石碑的力量―從敦煌寫本看碑誌的抄寫與流傳…………榮新江 唐崔萬石的墓誌與魚符……………………………………孟憲實 隋唐法書屏風考―莫高窟220窟維摩詰經變談起 …………史睿 論隋唐士人之私人聚書………………………………………王靜 龜茲壁畫中的唐僧 ―森木塞姆第46窟供養人之個案研究……慶昭蓉 荻原裕敏 冥心淨域―敬陵石槨花鳥人物圖像内涵試釋 …李丹[女睫-目] 唐哀皇后墓所見陶禮器……………………………………沈睿文 墓誌所見唐代的塋域及其意義……………………………游自勇 從馬援銅柱到溪州銅柱―文本與物質的交錯互動…………胡鴻 佛滅之後:中國佛教末法思想的興起………………………劉屹 天文星變與政治起伏: 中宗政局中的韋[シ胥]之死………………孫英剛 朱小巧 物質構建與文本生産: 唐代的祠廟空間、祠神信仰與祠神小説……………楊為剛 卵生、豬首神與人神關係 ―論唐人小説《陳鸞鳳》與《陳義》中的雷神…劉燕萍
書評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編《長安高陽原新出土隋唐墓誌》…陳尚君 胡可先《新出石刻與唐代文學家族研究》…………………陳耕
索
引
《唐研究》第1-23卷分類目録 …………………………雷聞、榮新江編,林一[羽中]續編 《唐研究》作者人名索引(1-23卷)…………………林一[羽中]
新書目
第二十三卷作者研究或學習單位及文章索引
編後記……………………………………………………………榮新江
《唐研究》簡介及稿約 投稿須知
|
━━━━━━━━━━━━━━━━━━━━━━━━━━━━━━━━━━━━━━━━━━━━━━━━━━━━━━━━━━━━━━━━━━━━━━━━━━━━
【2018 年4月3日】 【入荷 2018.4.2】

|
書籍番号 |
77730 |
書 名 |
元史及民族与辺疆研究集刊 第33輯 |
シリーズ |
|
データ |
B5 260頁 |
ISBN/ISSN |
978-7532586585 |
編著 |
劉迎勝主編 |
出版年 |
2017年6月 |
出版者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価格(本体) |
4,080円 |
【目録】
●《元史》會注考證 《元史・地理志・江浙行省》會注考證(下) ●元史研究 闊亦田之戰地望小考 元代漠北野馬川考論 孛術魯[羽中]師長與門生考 ―兼論孛術魯[羽中與元代文化傳承 元人駱天驤仕官歴職考略 元代杭州的火政與災後重建 ●海疆與海洋活動史研究 航海技術的獲得與傳遞―以元明時期海運路線的開闢為例 20世紀上半葉吉隆坡福建人社群意識的形塑途徑 ●民族、宗教與邊疆研究 元代泉州穆斯林移民探析 暾欲谷家世鉤沈 喜馬拉雅山的雅濟王朝之王統與外交 ―雅濟國(Ya-tshe)跟西藏與元朝及德裡・禿魯黑王朝之關係 1260年前後蒙麗關係轉折補論―以高麗《與張學士書》為線索 高麗使者鄭夢周與明朝士人的交遊 北喀爾喀與愛新國的早期往來及其影響 撒拉語小兒錦文獻《誠信(chin thin)》專題研究 ●讀書札記 《元史》列傳訂誤八則 元明太和縣建置及《元史》關於“太和縣”記載的辨析 “三衛”、“三衙”辨―《元史・世祖紀》勘誤 《南村輟耕録》“木冰”條與《元史》相同史文辨析 |
━━━━━━━━━━━━━━━━━━━━━━━━━━━━━━━━━━━━━━━━━━━━━━━━━━━━━━━━━━━━━━━━━━━━━━━━━━━━
【2018 年4月3日】 【入荷 2018.4.2】

|
書籍番号 |
77729 |
書 名 |
簡帛 第15輯 |
シリーズ |
|
データ |
B5 279頁 |
ISBN/ISSN |
978-7-5325-8594-6 |
編著 |
武漢大学簡帛研究中心主辧 |
出版年 |
2017年11月 |
出版者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価格(本体) |
4,080円 |
【目録】
葛陵簡舊釋“[木/示]”之字新考 …………………………宋華強 (1) 簡帛研讀雜識三則 …………………………………………王挺斌 (9) 上博竹書《魯邦大旱》篇及其形成探索 …………………顧史考(17) 裡耶秦簡“訊敬”簡冊識小 ………………………………宮宅潔(31) 裡耶秦簡醫方校 ……………………………………………讀周波(41) 裡耶秦簡所見私人書信之考察 ……………………………呂 靜(55) 裡耶秦簡所見古藥方與後世解毒方“地漿水”……………何有祖(77) 《嶽麓書院藏秦簡(肆)》補注(二)……………………朱紅林(85) 睡虎地秦簡《法律答問》所見之死刑 ─有關“戮”與“定殺”的討論
…………………鄧佩玲(105) 商鞅縣制的推行與秦縣、?關係的確立
―以稱謂、祿秩與吏員規模爲中心 ………………孫聞博(117) 秦漢行政文書中的“謾”字及相關問題 …………………劉樂賢(133) 簡牘中的“真”字與“算”字??兼論簡牘文書分類…[烏β]文玲(151) 北大藏漢簡《蒼頡篇・[瑞頁-王][王頁]》補釋 …………楊振紅(171) 《肩水金關漢簡(伍)》釋地五則……………………………黄浩波(177) 中研院歴史語言研究所所藏居延漢簡整理的新收穫 ―以典籍簡為例 ……………………………[形β-彡]義田(187) 也談漢代西北邊亭―以張掖太守府轄區爲中心……………沈 剛(207) 長沙走馬樓三國呉簡整理研究二十年熱點選評……………徐 暢(223) 2016年中國大陸秦漢魏晉簡牘研究概述……………………魯家亮(241) 附録1:中國簡帛學國際論壇2016與會學者名録 …………………(257) 附録2:中國簡帛學國際論壇2016會議日程 ………………………(269) 作者信息………………………………………………………………(275) 後記……………………………………………………………………(277) |
━━━━━━━━━━━━━━━━━━━━━━━━━━━━━━━━━━━━━━━━━━━━━━━━━━━━━━━━━━━━━━━━━━━━━━━━━━━━
【2018 年3月19日】 【入荷 2018.3.18】

|
書籍番号 |
77683 |
書 名 |
宋代科挙資料長編(全5册) |
シリーズ |
|
データ |
A5 2860頁 (精装) |
ISBN/ISSN |
978-7-5506-2617-1 |
編著 |
諸葛億平編著 |
出版年 |
2017年6月 |
出版者 |
鳳凰出版社 |
価格(本体) |
32,000円 |
《宋代科舉資料長編》包括《宋代科舉資料長編北宋卷(上)》 《宋代科舉資料長編北宋卷(下)》《宋代科舉資料長編南宋卷 (上)》《宋代科舉資料長編南宋卷(下)》《宋代科舉資料長編 綜合卷》共五冊。《宋代科舉資料長編》採用“竭澤而漁”的方式, 全面搜集、考辨、匯編宋代史書、筆記、別集、總集、類書、辭書、 地方志等等門類著作中所有與科舉相關的文獻資料,以時間為結構 線索,編排羅列,分北宋、南宋、綜合三卷,大致呈現出宋代科舉 制度演變的過程,以及與此相關的社會制度、政治思想、文化觀念、 文學風氣的發展及其轉變歴程,給學界提供一個相對完整的宋代 科舉制度發展史,從而填補宋代科舉制度研究中的諸多空白。
|
━━━━━━━━━━━━━━━━━━━━━━━━━━━━━━━━━━━━━━━━━━━━━━━━━━━━━━━━━━━━━━━━━━━━━━━━━━━━
【2018 年3月15日】 【入荷 2018.3.18】

|
書籍番号 |
77657 |
書 名 |
嶽麓書院蔵秦簡 伍(附線装放大本1冊) |
シリーズ |
|
データ |
B4 255頁 (精装) |
ISBN/ISSN |
978-7532649495 |
編著 |
陳松長主編 |
出版年 |
2017年12月 |
出版者 |
上海辞書出版社 |
価格(本体) |
56,400円 |
本項目為《嶽麓書院藏秦簡》第五卷,是繼《嶽麓書院藏秦簡(肆)》 之後的又一秦漢律令文獻的資料匯集,其中許多簡牘内容為首次公布的 文獻資料。主要收録嶽麓秦簡中大部分出土秦令的圖版、釋文、註釋。 這批秦令文獻對學術界而言是十分重要的新發現,將會對秦漢法律、 地理、行政制度、官制等研究提供更多的新認識,對相關領域的研究 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嶽麓書院藏秦簡(伍),由湖南大學嶽麓書院陳松長主編,為嶽麓書院 所收藏秦簡的第五個分卷.本卷主要收録有關秦代法律類簡牘300餘枚, 分紅外編連圖版和彩色圖版及附録等内容。對研究秦代法律制度具有重要 的參考價値和研究價値,能進一歩推動秦漢史研究的發展.
<既刊在庫>
●59125 嶽麓書院蔵秦簡 壹(附線装放大本1冊)(精装) 朱漢民 陳松長主編 2010年12月B4 220頁上海辞書出版社¥42,000 ●63231 嶽麓書院蔵秦簡 貳(附線装放大本1冊)(精装) 朱漢民 陳松長主編 2011年12月B4 196頁上海辞書出版社¥35,000 ●69128 嶽麓書院蔵秦簡 参(附線装放大本1冊)(精装) 朱漢民 陳松長主編 2013年6月B4 220頁 上海辞書出版社¥47,000 ●75184 嶽麓書院蔵秦簡 肆(附線装放大本1冊)(精装) 陳松長 陳松長主編 2015年12月B4224頁
上海辞書出版社¥59,000
|
━━━━━━━━━━━━━━━━━━━━━━━━━━━━━━━━━━━━━━━━━━━━━━━━━━━━━━━━━━━━━━━━━━━━━━━━━━━━
【2018 年3月8日】 【ご注文承り中】
|
書籍番号 |
77679 |
書 名 |
慈溪碑碣墓誌彙編(全2冊) |
シリーズ |
(上林湖叢書) |
データ |
A4 1293頁 (精装) |
ISBN/ISSN |
978-7554010556 |
編著 |
厲祖浩主編 |
出版年 |
2016年3月 |
出版者 |
浙江古籍出版社 |
価格(本体) |
14,400円 |
【内容提要】
歴祖浩主編的《慈溪碑碣墓誌彙編(共2册)》爲上林湖叢書之一, 分爲唐至明代卷、清代民国卷。一共收録唐代至民国時期慈溪 地区存世碑碣墓誌459篇。全書爲繁体横排,按照時間順序排列。 基本体例爲一篇碑文釋讀,一張圖録。若干篇碑文爲傳世文獻, 無碑文對應。
【目録】
序(陳尚君) 前 言 凡 例 唐(618‐907) 沈莊妻兪氏墓誌 唐元和三年(808)八月 張佩墓誌 唐元和十年(815)十月 聞人十四墓誌 唐元和十一年(816)正月 楊皓澄墓誌 唐元和十五年(820)七月 徐君妻姚氏墓誌 唐寶暦元年(825)十一月 余興墓誌 唐寶暦元年(825)十一月 張瑶妻何氏墓誌 唐大和五年(831)八月 盛[王睿]墓誌 唐大和五年(831)十一月 盛[王睿]妻孫氏墓誌 唐大和五年(831) [門<敢]峰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并序 唐開成四年(839)十一月 徐處士妻朱氏墓誌 唐開成五年(840)九月 姚姿墓誌 唐開成五年(840)十月 張氏墓誌 唐開成年間(836?840) 方府君墓誌 唐會昌元年(841)十月 任正彬墓誌 唐會昌二年(842)五月 宣君妻楊氏墓誌 唐會昌五年(845)八月 童德墓誌 唐大中元年(847)六月 李君妻呉氏墓誌 唐大中五年(851)八月 應廉墓誌 唐大中八年(854)十二月 袁貴墓誌 唐大中九年(855)九月 葉府君墓誌 唐大中(847?860) 嚴聳妻阿裘墓誌 唐咸通三年(862)五月 胡元墓誌 唐咸通七年(866)八月 劉君儒墓誌 唐乾符元年(874)正月 徐十郎妻王十娘墓誌 唐乾符元年(874)八月 余行周墓誌 唐乾符四年(877)八月 鄭受妻胡氏墓誌 唐光啓三年至乾寧三年(887‐896) 五代(907-960)
羅素墓誌 梁乾化元年(911)十一月 殘誌
娶安 梁乾化二年(912) ?氏墓誌 梁貞明元年(915)十一月 司馬珂墓誌 梁貞明四年(918)八月 楊謙仁墓誌 梁龍德元年(921)十月 宋府君及妻墓誌 唐天成元年(926)八月 房府君妻墓誌 呉越寶正二年(927)五月 洞山院住持墓誌 呉越寶正三年(928)六月 羊蟾墓誌 周廣順三年(953)十一月 佚名殘誌 唐五代(618‐960) 北宋(960―1127)
馮準母虞氏墓誌 宋皇祐三年(1051)十二月
國任墓誌 宋嘉祐四年(1059)十一月 …… 南宋(1127‐1279) 元(1271‐1368) 明(1368‐1661) 清(1636‐1911) 民国(1912‐1949)
|
━━━━━━━━━━━━━━━━━━━━━━━━━━━━━━━━━━━━━━━━━━━━━━━━━━━━━━━━━━━━━━━━━━━━━━━━━━━━
【2018 年2月8日】 【入荷 2018.2.8】

|
書籍番号 |
77599 |
書 名 |
佛影湛然―西安臨潼唐代造像七宝 |
シリーズ |
|
データ |
A4 241頁 (精装) |
ISBN/ISSN |
|
編著 |
淅江省博物館 西安臨潼区博物館編 |
出版年 |
2017年12月 |
出版者 |
淅江省博物館 |
価格(本体) |
17,600円 |
長安作為中國唐代的佛教中心,得益於十六國、北朝、隋代該地 佛法的興盛與傳承。前、後秦高僧道安、鳩摩羅什在此譯經弘法, 標志長安成為佛學盛地。西魏、北周的都城長安,崇佛氛圍濃郁。 隋文帝登基後大力復興佛教,隨著大一統國家的建立,佛教造像 汲取南北、東西所長,形成了獨具時代特色的長安風格。
唐太宗貞觀十九年(645)玄奘西天取經歸國,朝廷專設譯場, 海内英華翻經釋典、創宗立説,中國佛教本土化進程加快。唐高宗、 武則天執政的半個多世紀,唐代佛教最為繁榮,因家世淵源及政治 需要,武氏特重佛法,迎送法門寺真身佛指至大内供養,在國内 各州設立大雲寺,大規模建寺造塔,開窟鑄像。大唐帝國的政治和 文化中心長安,影響力輻射全國乃至海東。臨潼舊稱櫟陽、新豐、 慶山、會昌、昭應,地處京畿東門,1973年、1984年兩次發現初唐、 盛唐時期金銅造像五百餘尊,數量居歴次之冠。1985年發掘的開元 二十九年(741)慶山寺佛塔地宮,延續了武周時期以金棺銀槨 [病<夾/土-丙]埋捨利的制度,為盛唐時期佛塔地宮的典型例證。
唐玄宗開元盛世以後,長安經歴了安史之亂、會昌滅佛、黄巣起義 多次劫難,城内郊外寺塔殘破,經像毀廢,所以臨潼發現的佛教遺跡、 遺物尤顯珍貴。這次浙江省博物館聯合陝西臨潼博物館,在西湖之濱 的孤山館區,隆重推出“佛影湛然―臨潼唐代佛教造像七寶”特展, 意在展示唐代繁盛時期的佛教文化與藝術。
【目録】
綜述/宣鼎文 …………………………………………………………001 壹 [流/金]金銅造像
一、佛像 ……………………………………………………………031 1.立像 ………………………………………………………………032 2.坐像 ………………………………………………………………042 3.七佛像 ……………………………………………………………072 二、觀音菩薩像 ……………………………………………………083 1.立像 ………………………………………………………………084 2.坐像 ………………………………………………………………132 三、其他造像 ………………………………………………………141 貳 慶山寺塔地宮 一、遺址文明 ………………………………………………………151 二、地宮文物 ………………………………………………………153 1.石質文物 …………………………………………………………156 2.金銀器 ……………………………………………………………188 3.玻璃器 ……………………………………………………………200 4.銅器 ………………………………………………………………202 5.陶瓷器 ……………………………………………………………212 三、地宮壁畫 ………………………………………………………229 後 記 ………………………………………………………………241
|
━━━━━━━━━━━━━━━━━━━━━━━━━━━━━━━━━━━━━━━━━━━━━━━━━━━━━━━━━━━━━━━━━━━━━━━━━━━━
【2018 年2月3日】 【入荷 2018.2.9】

|
書籍番号 |
77572 |
書 名 |
清華簡及古代文明 |
シリーズ |
|
データ |
A5 564頁 (精装) |
ISBN/ISSN |
978-7-5392-9775-0 |
編著 |
李学勤著 |
出版年 |
2017年12月 |
出版者 |
江西教育出版社 |
価格(本体) |
5,940円 |
【内容簡介】
《清華簡及古代文明》由李學勤先生親自選編,内容渉及甲骨、 金文、簡帛、文獻學、學術史等,特別注重了對其未整理發表 的舊作及近年新作的[控<乙-工]掘。全面反映了近年李先生的 學術關注點和新見解,探索中國古代文明的新成果的集中梳理 和展示。
|
━━━━━━━━━━━━━━━━━━━━━━━━━━━━━━━━━━━━━━━━━━━━━━━━━━━━━━━━━━━━━━━━━━━━━━━━━━━━
【2018 年1月30日】 【入荷 2018.1.29】

|
書籍番号 |
77504 |
書 名 |
西北辺塞漢簡編年 |
シリーズ |
|
データ |
B5 636頁 (精装) |
ISBN/ISSN |
978-7-03-048075-0 |
編著 |
胡永鵬著 |
出版年 |
2017年10月 |
出版者 |
福建人民出版社 |
価格(本体) |
13,500円 |
【内容簡介】
胡永鵬編著的'西北邊塞漢簡編年'據簡文所載月朔、歴史人物與事件、 人名、職官、地理沿革、政治制度等内容 考證簡牘的確切年代或大致 時期進行逐一編年 並綜述學界研究漢簡的新成果。西北漢簡不僅數量 大 而且時間跨度長、内容豐富 為研究兩漢時期的政治、軍事、經濟、 法律、文化等提供了珍貴的資料。
【目録】
凡 例 引用書目簡稱表 概 述 一 西北邊塞漢簡 二 西北邊塞漢簡的時代 三 漢簡編年 第一章 西北邊塞漢簡編年(上) 第一節 西漢時期 一 漢武帝 二 漢昭帝 三 漢宣帝 四 漢元帝 五 漢成帝 六 漢哀帝 七 漢平帝 八 孺子嬰 第二節 新莽、隗囂、更始、劉盆子時期 一 新莽 二 隗囂 三 更始 四 劉盆子 第三節 東漢時期 一 漢光武帝 二 漢明帝 三 漢章帝 四 漢和帝 五 漢安帝 六 漢順帝 七 漢桓帝 第四節 簡文紀年屬追記的情況 一 西漢時期 二 新莽、更始時期 三 東漢時期 第五節 暦曰編年 第二章 西北邊塞漢簡編年(下) 第一節 西漢時期 一 漢武帝時期 二 漢昭帝時期 三 漢宣帝時期 四 漢元帝時期 五 漢成帝時期 六 漢哀帝時期 七 漢平帝時期 八 孺子嬰時期 第二節 新莽、更始及東漢光武帝時期 一 新莽時期 二 更始時期 三 東漢光武帝時期 參考文獻 後 記
|
━━━━━━━━━━━━━━━━━━━━━━━━━━━━━━━━━━━━━━━━━━━━━━━━━━━━━━━━━━━━━━━━━━━━━━━━━━━━
【2018 年1月29日】 【入荷 2018.2.9】

|
書籍番号 |
77544 |
書 名 |
吐魯番学与西域史論稿 |
シリーズ |
(浙江学者絲路敦煌学術書系) |
データ |
A5 328頁 |
ISBN/ISSN |
978-7-308-17689-7 |
編著 |
施新栄著 |
出版年 |
2017年12月 |
出版者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価格(本体) |
3,120円 |
【内容提要】
為總結浙江大學敦煌學與絲路文化研究的成績, 《浙江學者絲路敦煌學術書系》收録以浙江大學為主的浙江籍學者 的絲路敦煌學方面的代表性成果。《吐魯番學與西域史論稿》 為該書系之一,作者施新榮對包括吐魯番在内的古代新疆進行了 比較廣泛的研究,本書是作者多年來研究吐魯番學以及西域史的 重要學術成果結集。
【目録】
也談高昌麹氏之郡望 吐魯番所出《高昌書儀》芻議 5至7世紀的高昌與絲綢之路 明代吐魯番地面興起考述 明成化弘治年間吐魯番侵奪哈密與明朝之對策 明代西北地縁政治之演變 明洪武朝哈密研究二題 關於明永樂初年哈密的兩個問題 明代哈密衛與中原地區的經濟交往―以貢賜貿易為中心 明代哈密衛部衆縁淵源考 明代及清初哈密衛部衆演進考述 興復哈密與明正德朝宮廷朋黨之爭 明嘉靖初期朋黨之爭與置哈密不問 張騫西使研究概述 吐魯番學 讀《西域通史》 讀《吐魯番出土磚志集注》 讀《漢唐文化與高昌歴史》 《明史・許進傳》糾誤一則 《明史・西域傳》正誤二則 後記
|
━━━━━━━━━━━━━━━━━━━━━━━━━━━━━━━━━━━━━━━━━━━━━━━━━━━━━━━━━━━━━━━━━━━━━━━━━━━━
【2018 年1月29日】 【入荷 2018.1.29】
|
書籍番号 |
77503 |
書 名 |
簡帛古書通假字大系 |
シリーズ |
(中国人民大学考古文博学術系列叢書) |
データ |
B5 1603頁 (精装) |
ISBN/ISSN |
978-7-211-07846-2 |
編著 |
白于藍編著 |
出版年 |
2017年12月 |
出版者 |
福建人民出版社 |
価格(本体) |
21,600円 |
【内容提要】
白於藍編著的《簡帛古書通假字大系》系統地匯集了戰國秦漢簡牘帛 書中的通假字材料,便於讀者全面了解和査檢,並從文字學和音韻學 的角度對通假字所反映的上古語音現象進行分析,對出土的戰國秦漢 簡牘帛書中的通假字作分類研究,是一部全面反映戰國秦漢簡牘帛書 通假字的工具書。
【目録】
前 言 凡 例 篇名對照表
正 文 之部第一 幽部第二
宵部第三 侯部第四 魚部第五
支部第六 歌部第七 脂部第八
微部第九 職部第一〇 覺部第一一
藥部第一二 屋部第一三 鐸部第一四
錫部第一五 月部第一六 質部第一七
物部第一八 緝部第一九 葉部第二〇
蒸部第二一 冬部第二二 東部第二三
陽部第二四 耕部第二五 元部第二六
真部第二七 文部第二八 侵部第二九
談部第三〇 附 録 主要參考文獻 條目索引 筆晝檢字表 後 記
|
━━━━━━━━━━━━━━━━━━━━━━━━━━━━━━━━━━━━━━━━━━━━━━━━━━━━━━━━━━━━━━━━━━━━━━━━━━━━
【2018 年1月28日】 【ご注文承り中】
|
書籍番号 |
77521 |
書 名 |
蒙古族源与元朝帝陵綜合研究 第1輯 |
シリーズ |
|
データ |
B5 492頁 (精装) |
ISBN/ISSN |
978-7-03-054808-5 |
編著 |
王巍 孟松林主編 |
出版年 |
2018年1月 |
出版者 |
科学出版社 |
価格(本体) |
13,500円 |
【内容提要】
蒙古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具有悠久的歴史和燦爛的文化,鼎盛時期 的蒙古帝國的 版圖曾橫跨歐亞大陸,對這一廣闊地區的古代歴史與 文化的發展産生了十分重要的影響。關於蒙古民族的起源有多種學説 和傳説,至今尚無准確定論;蒙古民族的早期發展史也因史料甚少, 記載不詳,且考古資料零散,從而制約了相關問題的深入研究。 王巍、孟松林主編的《蒙古族源與元朝帝陵綜合研究(第1輯)》是國家 社會科學基金重大委托項目“蒙古族源與元朝帝陵綜合研究”的重要成果, 整理匯編了自20世紀初以來具有代表性的蒙古族源研究方面的論文、著作 章節和譯文,主要包含以下三個方面的内容: 一是從歴史、考古、語言 學等方面對蒙古族起源和蒙古民族共同體形成過程的研究;二是關於蒙古 族源傳説故事的研究,多與圖騰崇拜密切相關;三是對原蒙古人室韋 一達怛的研究。
【目録】
序 前言 第一部分 蒙古族源歴史文化研究 蒙古族源諸説述評
蒙古族族源研究的回顧及其新進展 蒙古族源流研究綜述 萌古考
中國北方民族與蒙古族族源 試論匈奴的族源族屬及其與蒙古族的關系 東胡早期歴史初探
東胡系諸部族與蒙古族族源 試論室韋是蒙古族源 蒙古族的起源
蒙古族起源 蒙古種族是[ロ那]里來的 蒙古的名稱和淵源
蒙古族的多源多流 蒙古的名稱 “蒙古”一詞的由來
從原蒙古語到契丹語 呼倫貝爾盟境内有關蒙古歴史的地理名稱考證 蒙古民族的發祥地
成吉思汗與蒙古民族共同體的形成 古代蒙古及蒙古汗國的建立 蒙古人是何時到達三河之源的―兼論蒙古人母權制氏族社會的發展 蒙古族的形成
蒙古與蒙古族的形成
蒙古高原諸族政權及其遞[女壇-土]―兼論中國北部邊疆問題 第二部分 蒙古族源傳説研究 蒙古族圖騰崇拜問題綜述 論蒙古民族的遠祖傳説問題―“孛兒帖赤那”就是“蒼狼”? 蒙古民族的族源傳説
突厥蒙古之祖先傳説 蒙古突厥語族民族族源傳説比較凡説 傳説《化鐵熔山》源流探析―兼談蒙古族對突厥族文化之吸收與融合 “狼生”傳説與早期蒙古部族的構成―與突厥先世史的比較 蒙古、突厥之圖騰崇拜再探討―“蒙古先民以狼為圖騰”説質疑 蒙古、突厥語民族狼鹿神話傳説 ―“蒙古先民以鹿為圖騰,狼是突厥人的圖騰”説質疑 額爾古涅-昆傳説的神話原型―蒙古、突厥語民族狼圖騰神話傳説探討 天命論思想與蒙古族族源傳説 薩滿教猫頭鷹崇拜文化傳統與族源傳説 ―蒙古族猫頭鷹始祖型族源傳説起源探討 蒙古族樹始祖型族源傳説起源探討 論蒙古與通古斯熊傳説的有關習俗内涵 蒙古語中熊崇拜的遺跡 論錫伯族和蒙古族神話傳説及英雄故事的共性問題 蒙古族和滿族天鵝仙女神話比較研究 蒙古族和滿族天女型族源神話比較 ―以蒙古族《天女之惠》和滿族《長白仙女》為例 蒙古族天鵝仙女型神話與滿族三仙女神話比較研究 後記
|
━━━━━━━━━━━━━━━━━━━━━━━━━━━━━━━━━━━━━━━━━━━━━━━━━━━━━━━━━━━━━━━━━━━━━━━━━━━━
【2018 年1月28日】 【ご注文承り中】

|
書籍番号 |
77522 |
書 名 |
蒙古族源与元朝帝陵綜合研究 第2輯 |
シリーズ |
|
データ |
B5 462頁 (精装) |
ISBN/ISSN |
978-7-03-054809-2 |
編著 |
王巍 孟松林主編 |
出版年 |
2018年1月 |
出版者 |
科学出版社 |
価格(本体) |
13,500円 |
【内容提要】
王巍、孟松林主編的《蒙古族源與元朝帝陵綜合研究(第2輯)》是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委托項目“蒙古族源與元朝帝陵綜合研究” 的重要成果,整理匯編了自20世紀初以來具有代表性的蒙古族源 研究方面的論文、著作章節和譯文,主要包含以下三個方面的内 容:一是從歴史、考古、語言學等方面對蒙古族起源和蒙古民族 共同體形成過程的研究;二是關於蒙古族源傳説故事的研究, 多與圖騰崇拜密切相關;三是對原蒙古人室韋― 達怛的研究
【目録】 序 王巍 孟松林-i 前言 劉國祥 白勁松 倪潤安-v 室韋-達怛研究概況 張久和-1 室韋考
(日)津田左右吉著 王國維譯-6 室韋考 (日)白鳥庫吉-12 室韋考 方壯猷-94 試論室韋諸部都是蒙古族源 劉光勝 鄭英德-136 室韋的族源和各部方位 王[廷+頁]-145 室韋及其先人和我國各族的關系 孫進己-156 室韋諸族的源流 孫進己-164 室韋族源問題之管見 王德厚-184 室韋族的族源 李德山-189 室韋民族共同體類型 馮繼欽-197 室韋的冶鐵問題 馮繼欽-205 關於室韋語言的幾個問題 張久和-211 内蒙古陳巴爾虎旗崗[ロ戛]墓地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内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 呼倫貝爾聯合考古隊-218 呼倫貝爾民族博物院韃靼考 (日)箭内亙著 王國維譯-233 韃靼考 王國維-246 論阻卜與韃靼 王靜如-251 韃靼起源考 方壯猷-255 遼金北邊部族考 馮承鈞-265 十世紀的九族達靼 (日)前田直典著 辛德勇譯-273 遼金石刻中的“韃靼” 蔡美彪-294 達怛問題 岑仲勉-304 遼代的西北路招討司 陳得芝-332 韃靼雜考 周良霄-342 阻卜考 余大鈞-354 術不姑考 孟廣耀-383 韃靼起源及其去向管見 王金爐-390 有關達靼族屬的若幹問題 周良霄-398 關於達怛的名稱、族屬問題 張久和-408 遼與漠北諸部―胡母思山蕃與阻卜 劉迎勝-420 再論阻卜與韃靼 劉浦江-426 汪古的族源周 清[シ樹-木]-443
|
━━━━━━━━━━━━━━━━━━━━━━━━━━━━━━━━━━━━━━━━━━━━━━━━━━━━━━━━━━━━━━━━━━━━━━━━━━━━
【2018 年1月27日】 【入荷 2018.1.29】

|
書籍番号 |
77496 |
書 名 |
簡帛研究 2017 春夏卷 |
シリーズ |
〔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 |
データ |
A4 344頁 |
ISBN/ISSN |
978-7-5598-0465-5 |
編著 |
[烏β]文玲主編 |
出版年 |
2017年6月 |
出版者 |
広西師範大学出版社 |
価格(本体) |
5,500円 |
【内容提要】 《簡帛研究(2017春夏卷)》共收録戰國楚簡、秦簡、漢簡、三國呉簡 研究論文、譯文、研究述評、書評等29篇。内容包括簡帛文字校釋、 文義辨析、文本解讀與簡冊編聯,利用簡帛材料研究戰國至三國時期 的政治、經濟、法律、社會、軍事、思想文化等問題,反思簡牘學 研究方法,評介簡牘學最新動態和成果,集中反映了當前簡帛學研究 的最新進展和熱點、焦點問題。
【目録】
釋清華簡第六冊中的“慧”字 説[木斗] 楚國政權的東遷與秦對南郡的統治 論馬王堆帛書《春秋事語》的創作意圖、主旨及思想 秦及西漢前期的墾田統計與田租徴収―以墾田租簿為中心的考察 秦漢時期的女爵和女戸 秦漢《亡律》“捨匿罪人”探析 秦簡《為吏之道》的思想主體分析 秦簡所見地方行政制度研究的新進展 睡虎地秦墓竹簡法律簡字詞補釋 關沮秦漢墓簡牘字詞釋讀七則 再讀裡耶秦簡8一145+9―2294號牘 裡耶秦簡7―304簡文解析―兼及秦遷陵縣徒隸人數問題 秦漢“[此/言]税”補論―從岳麓秦簡“識劫?案”説起 岳麓書院藏秦簡《金布律》研究 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秩律》編連商兌(續) ?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秩律》的編聯及其相關問題 銀雀山漢簡《唐勒》篇章結構芻議 擇日術的起源―以《曰書》為中心的考察 漢代“過所”考辨 西北漢簡所見吏卒家屬研究 西北漢簡所見民爵分布與變遷 漢代肩水塞東部候長駐地在A32遺址考 長沙東牌樓漢簡校釋拾遣 論走馬樓呉簡親屬稱謂詞語在辭書編纂上的價値 走馬樓呉簡《竹簡[七]》、《竹簡[捌]》釋文、注釋補正 走馬樓呉簡研究方法述評 律令簡新獲與秦史研究―讀《岳麓書院藏秦簡(肆)》 “紀念走馬樓三國呉簡發現二十周年長沙簡帛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 參加小記 附録:《簡帛研究》文稿技術規范
|
━━━━━━━━━━━━━━━━━━━━━━━━━━━━━━━━━━━━━━━━━━━━━━━━━━━━━━━━━━━━━━━━━━━━━━━━━━━━
【2018 年1月27日】 【入荷 2018.1.22】

|
書籍番号 |
77415 |
書 名 |
出土文献研究 第16輯 |
シリーズ |
|
データ |
B5 383頁 |
ISBN/ISSN |
978-7547513279 |
編著 |
中国文化遺産研究院編 |
出版年 |
2017年9月 |
出版者 |
中西書局 |
価格(本体) |
5,390円 |
【内容提要】
劉紹剛主編的《出土文獻研究(第16輯)》為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編 《出土文獻研究》輯刊,本輯共收録論文三十五篇,内容渉及金文、 戰國秦漢三國簡牘以及黑水城文書等多種出土文獻資料,既有文字學的 探討,又有文獻學、史學及哲學等方面的研究,由 此可以一見出土文獻研究的新進展。此外,本輯插頁收録了成都天回鎮 老官山漢墓醫簡八枚,其中藥方目録簡四枚,藥方内容簡四枚。
《目次・詳細は以下のURLからご覧いただけます(PDF)》 http://www.chugoku-shoten.com/mokuji/cmokuji/77415/77415.pdf
【目録】
讀新刊曾子叔 諸器黄錦前 上博五《君子爲禮》“毋欽毋去”解 “夜爵”補説 也説清華簡《保訓》篇的“中” 清華六《子儀》釋文商[木寉] 古文字中“[門<干]”字解詁―從清華簡《子犯子餘》篇談起 清華簡《子産》篇“鄭令”,“野令”,“鄭刑”,“野刑”等相關史事探討 讀簡帛古書札記二則 讀戰國秦簡札記四則 “齊物論”管錐 近出戰國西漢竹書所見人名補論 《岳麓書院藏秦簡(伍)》的内容及分組略説 放馬灘秦簡甲種《日書》簡34中的“蟲” 裡耶秦簡綴合商[木寉] 裡耶秦簡牘校讀札記(六則) 裡耶秦簡中的追書現象―從睡虎地秦簡一則行書律説起 秦律令效力問題淺探 秦代封檢題署新探―以裡耶秦簡爲中心 秦漢功勞制及其文書再探 北大漢簡《蒼頡篇》中的“[禾市]”字 漢代張掖郡廣地塞部隧設置考 讀《居延漢簡(壹)》札記(三則) “毋憂案”確是冤案―兼論漢代的“内臣齊民化”嘗試 懸泉漢簡拾遺(八) 《肩水金關漢簡(肆)》所見甘延壽相關簡文考釋 《肩水金關漢簡(肆)》綴合及釋文訂補(十一則) 淺談出土簡帛文獻中的計字尾題―兼補銀雀山漢簡157號簡缺文 張家山《引書》中的“彭祖之道” 張家界古人堤醫方木牘“治赤散方”新證 長沙五一廣場簡牘法律用語續探 長沙尚德街東漢簡牘?綴二則 長沙尚德街東漢簡牘研究二題 東漢《劉伯平鎮墓券》年代考 《長沙走馬樓三國呉簡・竹簡(捌)》所見州中倉出米簿的集成與復原試 黑水城文書所見元代站赤祗應文卷(冊)釋補
|
━━━━━━━━━━━━━━━━━━━━━━━━━━━━━━━━━━━━━━━━━━━━━━━━━━━━━━━━━━━━━━━━━━━━━━━━━━━━
【2018 年1月27日】 【入荷 2018.1.29】

|
書籍番号 |
77497 |
書 名 |
韓国木簡研究 |
シリーズ |
(簡帛研究文庫) |
データ |
A5 270頁 |
ISBN/ISSN |
978-7-5598-0450-1 |
編著 |
戴衛紅著 |
出版年 |
2017年10月 |
出版者 |
広西師範大学出版社 |
価格(本体) |
2,500円 |
【内容提要】
戴衛紅著的《韓國木簡研究》分為上、下兩編。 上編主要介紹韓國木簡的發現及主要内容,韓國、日本、中國 學術界對韓國木簡的研究状況,韓國學者對中國簡牘的研究, 韓國木簡研究團體及其組織的學術活動。 下編主要利用韓國最新出土的百濟、新羅時期的木簡,討論其 所反映的戸籍、倉庫制度,百濟時期的地方行政體制、職官制度, 以及“貸食”制度。進而探討簡牘文化在中、韓、日等東亞諸國 間的傳播及其衍變再生過程。
【目録】
緒論 上編
韓國木簡的發現及研究 第一章 韓國木簡的發現及解要 第一節 韓國木簡出土概況 第二節 韓國出土木簡的形制、内容 第二章 韓國學者對韓國木簡的研究 第一節 百濟木簡研究 第二節 新羅木簡研究 第三節
金海鳳凰洞和仁川桂陽山城《論語》木簡研究
附:樂浪地區出土《論語》竹簡研究 第三章
韓國學者對中國簡牘的研究 第四章
韓國木簡研究團體及學術活動 第五章
日本、中國學者對韓國木簡的研究 第一節
日本學者對韓國木簡的研究 第二節
中國學者對韓國木簡的研究 下編 韓國木簡研究
第一章 百濟木簡中所見地方行政體制
第一節 百濟木簡中所見地方行政體制
第二節 出土墓誌中所見百濟地方行政體制
第三節 傳世文獻中所見百濟地方行政體制及辨析
第二章 百濟木簡中所見職官制度
第一節 百濟木簡中所見職官制度
第二節 石刻、墓誌中所見百濟職官制度
第三節 百濟與倭國、中國王朝交往時的職官記載
第三章 韓國木簡所見百濟丁中制、戸籍
第一節 韓國木簡中丁中、田地等的記載
第二節 百濟丁中制及其源流
第三節 秦、漢晉以來的簡、紙戸籍
第四節 西魏籍帳及其東亞影響 第四章
中、韓出土貸食簡研究 第一節
三國呉簡中的貸食簡 第二節
韓國“戊寅年六月中佐官貸食記”木簡 第五章
韓國木簡中所見倉庫制度 第一節
韓國木簡中的“椋” 第二節
“椋”的來源與流播 第六章 東亞簡牘文化的傳播 圖版 參考文獻 後記
|
━━━━━━━━━━━━━━━━━━━━━━━━━━━━━━━━━━━━━━━━━━━━━━━━━━━━━━━━━━━━━━━━━━━━━━━━━━━━
【2018 年1月24日】 【入荷 2018.1.22】
━━━━━━━━━━━━━━━━━━━━━━━━━━━━━━━━━━━━━━━━━━
【2018 年1月24日】 【ご注文承り中】

|
書籍番号 |
77479 |
書 名 |
好太王碑拓本研究 |
シリーズ |
(高句麗歴史文化研究叢書) |
データ |
A4 368頁 (精装) |
ISBN/ISSN |
978-7-5692-1261-7 |
編著 |
耿鉄華 李楽営著 |
出版年 |
2017年12月 |
出版者 |
吉林大学出版社 |
価格(本体) |
16,200円 |
【目録】
第一章 通化師范大學藏好太王碑拓本概況・001 一、縁 起/003 二、拓本現状/003 三、拓本上的裂痕/006 第二章 好太王碑拓本上的文字與説明・009 一、拓本上的文字/011 二、文字説明/013 第三章 好太王碑拓本上的年代・017 一、拓本的外觀/019 二、拓本的文字/021 三、拓本的年代/027 第四章 好太王碑文字新釋・029 一、好太王碑新釋文/031 二、新釋文的説明/033 第五章 關於好太王碑拓本・035 一、目前發現的好太王碑拓本/037 二、關於石灰塗抹/046 第六章 通化市博物館藏好太王碑拓本・051 一、拓本現状/053 二、拓本的文字状況/065 三、拓本的年代/068 第七章 通化新發現的好太王碑拓本・075 一、好太王碑拓本的保存状況/078 二、捶拓材料技術與文字状況/085 三、拓本年代的初歩判斷/096 第八章 濟南、廣州發現的好太王碑拓本・111 一、引言/113 二、濟南徐國衛藏好太王碑拓本/113 三、廣州梁英陸藏好太王碑拓本/121 參考文獻・131 第九章
好太王碑及其拓本・133 第十章
通化師范大學藏好太王碑拓本文字編排本・145
|
━━━━━━━━━━━━━━━━━━━━━━━━━━━━━━━━━━━━━━━━━━
【2018 年1月24日】 【ご注文承り中】

|
書籍番号 |
77481 |
書 名 |
集安高句麗碑研究 |
シリーズ |
(高句麗歴史文化研究叢書) |
データ |
A4 437頁 (精装) |
ISBN/ISSN |
978-7-5692-1606-6 |
編著 |
耿鉄華著 |
出版年 |
2017年12月 |
出版者 |
吉林大学出版社 |
価格(本体) |
16,200円 |
【目録】
前言
第一章 集安高句麗碑考釋・001 一、集安高句麗碑的形制/004 二、集安高句麗碑文字隸定/005 三、集安高句麗碑文説明/006 第二章 集安高句麗碑捶托與研究・011 一、集安高句麗碑的發現與捶拓/013 二、集安高句麗碑目前的研究状況/017 三、集安高句麗碑碑文考釋/020 第三章 集安出土高句麗碑的真實性・025 一、集安高句麗碑的出土情況/028 二、集安高句麗碑的形制/029 三、集安高句麗碑的内容/034 四、幾點説明/038 第四章 新發現的集安高句麗碑初歩研究・041 一、集安高句麗碑文字釋讀與説明/043 二、集安高句麗碑文字内容初歩研究/045 三、集安高句麗碑的年代/052 第五章 集安高句麗碑發現一周年・055 一、集安高句麗碑的發現與調査研究/057 二、階段性研究成果/063 三、國内外相關會議及研究状況/045 四、集安高句麗碑引發的思考/071 第六章 集安高句麗碑的年代及發現意義・075 一、集安高句麗碑建立年代不同看法/077 二、集安高句麗碑立於好太王時期/080 三、集安高句麗碑發現的意義/086 第七章 再論集安高句麗碑的年代與性質・089 一、集安高句麗碑的年代/091 二、集安高句麗碑的性質/098 第八章 《集安高句麗碑》寫作與出版・103 一、調査研究與成果/105 二、新書寫作要求/199 三、新書出版與特點/113 四、幾點説明/119 第九章 集安高句麗碑及其研究状況・125 一、集安高句麗碑的發現與調査/127 二、集安博物館的初歩研究成果/134 第十章 集安高句麗碑的王陵祭祀信息・155 一、高句麗祭祀的文獻與資料/157 二、高句麗的祖廟祭祀/160 三、集安高句麗碑“以此河流、四時祭祀”/163 四、高句麗王陵祭祀遺跡的發現/167 第十二章 從高句麗碑看高句麗是否存在謚法・175 一、集安高句麗碑中出現的王號/177 二、歴史文獻中高句麗王號及其規律/178 三、中原謚法的形成與特點/182 四、高句麗不存在謚法和謚號/185 第十三章 集安高句麗碑墓主人推斷・191 一、集安高句麗碑的性質/193 二、麻線墓區千秋墓/195 三、千秋墓之主人/197 第十四章 集安高句麗碑與王莽朝紀事・205 一、集安高句麗碑中的鄒牟王/207 二、對王莽朝紀事的解讀/209 三、將“高句麗侯[馬芻]”比附為朱蒙是錯誤的/210 四、金富軾對高句麗前三王記載是准確的/214 第十五章 好太王碑與集安高句麗碑・221 一、好太王碑與集安高句麗碑的年代/223 二、好太王碑與集安高句麗碑的形制/229 三、好太王碑與集安高句麗的文字?容/239 四、餘論/242 第十六章
高句麗碑刻中的法律條文・245
一、集安高句麗碑文中的法律條文/247
二、好太王碑文中的法律條文/250 三、關於高句麗的法律/252 四、高句麗守墓制度及法律條文/253 第十七章 集安高句麗碑的重要價値・261 一、文字資料價値/263 二、歴史研究價値/270 三、學術價値/273 四、藝術價値/275 第十八章
集安高句麗碑集釋・277 一、中外學者的17種釋文/279 二、集安高句麗碑釋文比較/284 三、討論與説明/321 附録一;圭形碑資料編年紀事・323 附録二;集安高句麗碑研究論著目録・383 後記・388 圖版・389
|
━━━━━━━━━━━━━━━━━━━━━━━━━━━━━━━━━━━━━━━━━━
【2018 年1月11日】 【入荷 2018.1.29】

|
書籍番号 |
77449 |
書 名 |
絲路歴史語言与吐火羅学論稿 |
シリーズ |
(浙江学者絲路敦煌学術書系) |
データ |
A5 524頁 |
ISBN/ISSN |
978-7-308-17625-5 |
編著 |
徐文堪著 |
出版年 |
2017年12月 |
出版者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価格(本体) |
2,880円 |
【内容提要】
《絲路歴史語言與吐火羅学論稿》收入語言学家徐文堪先生 近二十年来撰写的関於絲綢之路、古代中外関系、中外語言接触、 西域研究、敦煌吐魯番学的論文、書評共三十篇,[ロ/力]附編訳 性貭的論文三篇,共得三十三篇。吐火羅学是作者半個多世紀来 始終努力鑚研的領域,所以書中多篇論文渉及“吐火羅問題”。 関於印欧語和印欧人的起源問題,作者也充分利用最新資料, 在国内首次進行了相対深入的探討。
【目録】
前言 関於新疆古代居民及其文化的若干問題 也談中国出土古代人群骨骼的欧亜大陸 西部特徴的問題 吐火羅学研究之過去、現在和未来 維也納帰来談吐火羅学 関於大月氏和吐火羅 関於吐火羅人的起源和遷徙問題 Beyond
Deciphering:An Overview of Tocharian Studies over the Past Thirty Years 《現代学術精品精読・西域研究卷》導論 何処是故郷
―印欧語和印欧人起源及其在中国的踪迹研究評述 略論漢蔵語言與民族的起源及遷徙 從葛瑪麗教授的著作看徳国学者対西域研究的貢献 ―兼論漢学與西域研究之結合 略談丹尼索瓦人及人類起源研究的新進展 分子人類学與当代歴史語言学 演化語言学的新進展 略論古代西域的語言和文字 《梅維恒内陸欧亜研究文選》前言 欧亜学研究新著介紹 外来語古今談 略論印漢翻訳史研究和佛教漢語詞典編纂 関於印中語言接触史的一些問題 略談伊朗語文及其與中国的聯系 伊朗学札記三則 BMAC文化與印度―伊朗人的起源和遷徙 関於南島語族群的起源和拡散 林藜光《諸法集要経研究》影印本序 《心経》與《西游記》 評余太山関於塞種渊源的論文 耿世民《西域文史論稿》読后 評Vaclav
Blazek著,Michal Schwarz編:《吐火羅語論集》 張永言《語文学論集》読後 附録一
西域史二題 附録二 関於吐火羅問題 附録三 関於対“印度”等訳名的考辨和研究―紀念師覚月教授
|
━━━━━━━━━━━━━━━━━━━━━━━━━━━━━━━━━━━━━━━━━━
【2018 年1月3日】 【入荷 2018.1.8】
|
書籍番号 |
77434 |
書 名 |
唐律疏議注訳 |
シリーズ |
(限定500冊) |
データ |
A4 900頁 (精装) |
ISBN/ISSN |
978-7226050866 |
編著 |
(唐)長孫無忌等著 袁文興 袁超注訳 |
出版年 |
2017年5月 |
出版者 |
甘粛人民出版社 |
価格(本体) |
18,000円 |
【内容提要】
長孫無忌等著的《唐律疏議注訳》以四庫全書《唐律疏議》三十卷為底本, 以残宋本、元大字本、元刻本、至正本、岱本、文化本、《律附音義》、 《宋刑統》、敦煌写本、吐魯番写本作為主校本,将《律附音義》和 《宋刑統》作為通校本,将其余的本子如部分点校本等作為参校本,廣汎 徴引利用其他典籍和前人的成果。
【目録】
倍律疏議》序 進《律疏》表 四庫全書《唐律疏議》提要 《唐律疏議》注訳卷第一 名例一凡七条 1.笞刑五 2.杖刑五
3.徒刑五 4.流刑三 5.死刑二
6.十悪 7.八議 《唐律疏議》注訳卷第二 名例二凡一十一条 8.諸八議者
9.諸皇太子妃大功以上親 10.諸七品以上之官及官爵得請者 11.諸応議、請、減及九品以上之官,若官品得減者.. 12.諸婦人有官品及邑号,犯罪者,各依其品 13.諸五品以上妾,犯非十悪者 14.諸一人兼有議、請、減,各応得減者 15.諸以理去官,與見任同 16.諸無官犯罪,有官事発 17.諸犯私罪,以官当徒者 18.諸犯十悪、故殺人、反逆縁坐 《唐律疏議》注訳卷第三 名例三凡一十条
19.諸犯姦、盗、略人及受財而不枉法
20.諸府号、官称犯父祖名,而冒栄居之
21.諸除名者,官爵悉除,課役从本色 22.諸以官当徒者 23.諸除名者,比徒三年 24.諸犯流応配者,三流倶役一年 25.諸流配人在道会赦,計行程過限者,不得以赦原 26.諸犯死罪非十悪 27.諸犯徒応役而家無兼丁者 28.諸工、楽、雑戸及太常音声人 館律疏謝注訳卷第四 名例四凡八条
29.諸犯罪已発及已配而更為罪者,各重其事
30.諸年七十以上、十五以下及廃疾,犯流罪以下,收贖
31.諸犯罪時雖未老、疾,而事発時老、疾者,依老、疾論
32.諸彼此倶罪之賍 33.諸以賍入罪,正賍見在者,還官、主 34.諸平賍者,皆拠犯処当時物価及上絹估 35.諸略、和誘人,若和同相売 36.諸会赦,応改正、征收 …… 《唐律疏議》注訳卷第五 《唐律疏議》注訳卷第六 《唐律疏議》注訳卷第七 《唐律疏議》注訳卷第八 《唐律疏議》注訳卷第九 《唐律疏議》注訳卷第十 《唐律疏議》注訳卷第十一 《唐律疏議》注訳卷第十二 《唐律疏議》注訳卷第十三 《唐律疏議》注訳卷第十四 《唐律疏議》注訳卷第十五 《唐律疏議》注訳卷第十六 《唐律疏議》注訳卷第十七 《唐律疏議》注訳卷第十八 《唐律疏議》注訳卷第十九 《唐律疏議》注訳卷第二十 《唐律疏議》注訳卷第二十一 《唐律疏議》注訳卷第二十二 《唐律疏議》注訳卷第二十三 《唐律疏議》注訳卷第二十四 《唐律疏議》注訳卷第二十五 《唐律疏議》注訳卷第二十六 《唐律疏議》注訳卷第二十七 《唐律疏議》注訳卷第二十八 《唐律疏議》注訳卷第二十九 《唐律疏議》注訳卷第三十
|
━━━━━━━━━━━━━━━━━━━━━━━━━━━━━━━━━━━━━━━━━━
【2018 年1月1日】 【入荷 2018.2.9】

|
書籍番号 |
77431 |
書 名 |
遼史補注(全10冊) |
シリーズ |
|
データ |
A5 3828頁 |
ISBN/ISSN |
978-7101061598 |
編著 |
(元)脱脱等撰 陳述補注 |
出版年 |
2017年11月 |
出版者 |
中華書局 |
価格(本体) |
26,000円 |
《遼史》一書因成書倉促,書中記事不完全、混乱之処頗多。 《遼史補注》是陳述先生利用碑志材料以及大量宋人使遼、使金的 資料対《遼史》進行補注,成稿歴時数十年。其主要有四個方面的 内容:正誤、補缺、補岐義、存類事。本書除了鈎輯資料、考訂史実, 還為《遼史》補“選挙”、“芸文”等志,同時増補140余位遼人 伝記,并把古今解釈契丹語的有関資料匯集在一起,成“国語解補”, 大大豊富了一向簡陋的《遼史》内容。本書徴引書目八百種以上, 網羅宏富,編排有法,為“集遼代史料之大成”之作。陳寅恪先生 在早年為是書所撰序言中盛賛道:“《補注》之于《遼史》,亦将如 裴《注》之附陳《志》,并重于学術之林。”陳述先生的遺稿整理 工作,一直受到学界関注。《遼史補注》是陳述先生最重要的遺著, 始作于上個世紀30年代初期,到1992年先生去世之前才基本得以完成, 可謂傾尽畢生精力。在此期間不断修改補充,其功力之深,在当代 史学家中実属罕見。現在這部著作終于出版,希望可以弘揚学術, 嘉惠学林。
|
━━━━━━━━━━━━━━━━━━━━━━━━━━━━━━━━━━━━━━━━━━
【2018 年1月1日】 【入荷 2017.12.15】

|
書籍番号 |
77369 |
書 名 |
爾雅義疏(全2冊) |
シリーズ |
(十三経清人注疏) |
データ |
A5 1444頁 |
ISBN/ISSN |
978-7101126358 |
編著 |
(清)[赤β]懿行撰 王其和 呉慶峰 張金霞点校 |
出版年 |
2017年10月 |
出版者 |
中華書局 |
価格(本体) |
6,400円 |
《爾雅》被称為“辞書之祖”,是了解漢語詞匯、閲読古書的必備参考書。 清代著名学者[赤β]懿行積十四年之力撰成的《爾雅義疏》,注重探求詞源、 疏釈詞義、考辨名物,対《爾雅》做了詳尽的注釈和闡発,是清代学者研究 《爾雅》的代表性、総結性著作,在訓詁学、経学領域占有重要地位, 対語言文字学的研究有重要参考価値。 此書為中華書局《清人注疏十三経》之一種。
|
━━━━━━━━━━━━━━━━━━━━━━━━━━━━━━━━━━━━━━━━━━
【2017 年12月8日】 【入荷 2017.12.11】

|
書籍番号 |
77398 |
書 名 |
絲路之魂―天府之国与絲綢之路 |
シリーズ |
|
データ |
A4 333頁 (精装) |
ISBN/ISSN |
978-7220100413 |
編著 |
《絲路之魂―天府之国与絲綢之路》編輯委員会編著 |
出版年 |
2017年4月 |
出版者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価格(本体) |
51,200円 |
【内容簡介】
2016年12月到2017年4月,“敦煌藝術大展曁天府之國與絲綢之路 特展”在成都博物館開展,此次展覽為該書的出版奠定了基礎。 本書的編撰得到了著名學者譚繼和、王仁湘、孫華、段渝、羅二虎、 劉弘等人的指導和修改。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王仁湘 特別以《絲路錦城歴史上的成都與絲綢之路》為題,寫下序言, 從出土文物和文獻為例證,回溯了千年以來天府之國的養蠶織絲傳統 以及與絲綢之路的緊密聯系,提綱挈領地展現本書主題。 本書以天府之國四川為主線,並以文物為經,時間為緯,收録了全國 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文物管理機構和72家文博單位的277件文物, 分三部分講述了四川與北方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南方絲綢之路 的淵源和緊密聯系,輔以文物作證,分析了四川在各條絲路上的作用, 以及四川在黄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各地文化交流中的位置,闡述了巴蜀 文化在世界多元文化交流融合中的獨特貢獻。
【目録】
絲路錦城 第壹章 天府之國與北方絲綢之路 第貳章 天府之國與海上絲綢之路 第三章 天府之國與南方絲綢之路 附 録 英文圖版索引 後 記
|
━━━━━━━━━━━━━━━━━━━━━━━━━━━━━━━━━━━━━━━━━━
【2017 年12月4日】 【ご注文承り中】

|
書籍番号 |
77374 |
書 名 |
盧文弓召全集(全16册) |
シリーズ |
(浙江文献集成) |
データ |
A5 (精装) |
ISBN/ISSN |
978-7308169721 |
編著 |
陳東輝主編 |
出版年 |
2017年5月 |
出版者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価格(本体) |
79,000円 |
【内容簡介】
盧文弓召(1717-1795),清代乾嘉時期的著名學者,在校勘學、 訓詁學等領域取得了傑出成就,著述宏富,主要包括《抱經堂文集》、 《鐘山札記》、《龍城札記》、《讀史札記》、《經籍考》、 《群書拾補》、《經典釋文考證》、《儀禮注疏詳校》、《重校方言》 等,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値。因此《盧文弓召全集》很有匯編,點校的必要。 在《盧文弓召全集》中,除了《抱經堂文集》之外,均無整理點校本。 《抱經堂文集》有中華書局1990年版王文錦點校本。該點校本尚有不少 可以改進之處,需要重新整理點校。同時,《抱經堂文集》共計30萬字 左右,不到《盧文弓召全集》的1/8,所以《盧文弓召全集》中的大部分 内容屬於首次整理點校。盧文弓召撰,陳東輝主編的《盧文弓召全集)》 整理點校,採用總體質量頗高的《續修四庫全書》中所收的有關各書作 為工作底本,同時採用1923年北京直隸書局據清盧氏刊本影印本《抱經 堂叢書》、清光緒年間會稽徐氏鑄學齋刊本《紹興先正遺書》以及中華 書局版《叢書集成初編》中所收的有關各書作為主要參校本。
【目録】
第一冊 羣書拾補初編(一) 第二冊
羣書拾補初編(二) 第三冊 羣書拾補初編(三) 第四冊 儀禮注疏詳校 第五冊
經典釋文考證 第六冊 廣雅《釋天以下》注 第七冊 重校方言《附校正補遺》 錘山札記 龍城札記 讀史札記 (塒論學割説十則) 第八冊
抱經堂文集(一
第九冊
抱經堂文集(二) 第十冊 抱經堂詩鈔 抱經堂集外佚詩文 第十一冊 常郡八邑藝文志(一) 第十二冊
常郡八邑藝文志(二) 第十三冊 常郡八邑藝文志(三) 第十四冊 常郡八邑藝文志(四) 第十五冊
附綠上編 第十六冊 附綠下編
| ━━━━━━━━━━━━━━━━━━━━━━━━━━━━━━━━━━━━━━━━━━
【2017年11月29日】 【入荷 2017.11.27】

|
書籍番号 |
77190 |
書 名 |
輝煌雍城―全国(鳳翔)秦文化学術研討会論文集 |
シリーズ |
|
データ |
A4 453頁 |
ISBN/ISSN |
978-7-5518-1632-8 |
編著 |
中国先秦史学会、鳳翔県博物館等編 |
出版年 |
2017年9月 |
出版者 |
三秦出版社 |
価格(本体) |
13,400円 |
本書は、2016年8月に開催された“輝煌雍城―全国(鳳翔)秦文化 学術研討会”の論文集で、以下の項目別に64篇の論文等を整理して 収録しています。 「雍正城論壇」(4篇)、「雍城考古」(26篇)、「簡牘与文字」 (13篇)、「秦文化縦論」(28篇)、「雍秦文化保護与開発」 (5篇)、「雍秦陵秦俑動態」(3篇)
<《詳細目次は以下のURLからご覧いただけます(PDF)》> http://www.chugoku-shoten.com/mokuji/cmokuji/77190/77190.pdf
| ━━━━━━━━━━━━━━━━━━━━━━━━━━━━━━━━━━━━━━━━━━
【2017年11月28日】 【入荷 2017.11.27】

|
書籍番号 |
77303 |
書 名 |
絲綢之路歳時節日民俗体育図録 |
シリーズ |
|
データ |
A4 317頁 (精装) |
ISBN/ISSN |
978-7-5423-4097-9 |
編著 |
李小堂 林春 李重生著 |
出版年 |
2017年7月 |
出版者 |
甘粛教育出版社 |
価格(本体) |
9,900円 |
【目録】 前言 1 一、歳時節日与民俗体育概述 001 二、民俗体育概述 007 三、絲綢之路各地区歳時節日名目的分類。特徴与民俗 015 四、絲綢之路歳時節日与民俗体育 031 五、“元日”節慶的民俗体育形式 037 六、“上元”節日民俗体育的宗教特徴 125 七、“中和節”与民俗体育的休閑意識 143 八、“寒食、清明”節日的民俗体育的競技特徴 169 九、“端午”説日民俗体育的情懐 241 十、“七夕”与“中秋”節日民俗体育的伝統意義 255 十一、“重陽節”的民俗体育与養生之道 277 十二、絲綢之路少数民族節日的民俗体育 293 後記 298 参考文献 299 図版目録 303
| ━━━━━━━━━━━━━━━━━━━━━━━━━━━━━━━━━━━━━━━━━━
【2017年11月28日】 【入荷 2017.11.27】

|
書籍番号 |
77300 |
書 名 |
北朝―隋時期敦煌法華図像研究 |
シリーズ |
(敦煌与絲綢之路石窟芸術叢書) |
データ |
A5 375頁 |
ISBN/ISSN |
978-7-5423-4207-2 |
編著 |
張元林著 |
出版年 |
2017年9月 |
出版者 |
甘粛教育出版社 |
価格(本体) |
4,500円 |
【内容提要】
《法華経》是重要的大乘経典之一,自東漢伝入中国後広汎伝播, 被崇為“諸佛之密蔵,衆経之実体”。張元林所著的這本《北朝- 隋時期敦煌法華図像研究/敦煌與絲綢之路石窟芸術叢書》系統地 考察了北朝時期敦煌《法華経》芸術的表現形式及其所反映的 信仰思想及背景。
【目録】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本選題的目的 第二節
本選題研究史回顧 第三節 研究方法論 第二章 敦煌北朝窟中的“二佛并坐”像 第一節 釈迦、多宝“二佛并坐”―中国早期法華信仰的象徴 第二節 敦煌北朝窟中的“二佛并坐”像 第三節 其他地区的“二佛并坐”像 第三章 敦煌北朝“二佛并坐”像與其他図像的組合 第一節 《法華経》佛性観的形象詮釈―與故事画的組合 第二節 《法華経》佛身観的形象闡示―與“過去七佛”図像的組合 第三節 法華信仰與浄土信仰合流―與无量寿佛図像的組合 第四節 “法華圓教”的初顕―與涅槃図的組合 第五節 融通“三世”―與弥勒菩薩図像的組合 第六節 “千佛授手”―與千佛図像的組合 第四章 敦煌北朝窟中的“法華窟” 第一節 “法華三昧”禅法的盛行 第二節 敦煌最早的“法華窟”―莫高窟第259窟 第三節 “法華三昧”禅法的修習道場―莫高窟第285窟 第五章 敦煌隋代洞窟中独立的“二佛并坐”像 第一節 “坐禅”実践的変化―“定、慧双弘” 第二節 独立的“二佛并坐”像 第三節 北朝、隋代窟中的“二佛并坐”像之比較 第六章 敦煌隋代窟中的《法華経・観音普門品》変相 第一節 “救苦救難”―観音信仰的興盛 第二節 観音事迹的鋪陳―観音経変画 第三節 《観音菩薩普門品》変相之比較 第七章 敦煌隋代窟中的《法華経変》 第一節 第419窟的《法華経・譬喩品》変相 第二節 第420窟的《法華経変》 第三節 敦煌隋代《法華経変》的溯源 第八章 法華判教與北朝-隋時期敦煌的法華図像 第一節 関于“法華判教” 第二節 “法華判教”対北朝法華図像之影響 第三節 “法華判教”対隋代法華図像之影響 第九章 結語
第一節 北朝-隋時期敦煌法華図像的発展脈絡 第二節
北朝-隋時期敦煌法華図像反映的信仰実践 第三節
北朝-隋時期在敦煌法華図像史上的地位 附録 附録一:《北朝-隋時期敦煌(法華経)写本相関題記》 附録二:《北朝-隋時期敦煌(法華経)及注疏写本簡表》 主要参考文献 図版目録
| ━━━━━━━━━━━━━━━━━━━━━━━━━━━━━━━━━━━━━━━━━━
【2017年11月28日】 【入荷 2017.11.27】

|
書籍番号 |
77301 |
書 名 |
敦煌佛教与石窟営建 |
シリーズ |
(敦煌与絲綢之路石窟芸術叢書) |
データ |
B5 156頁 (精装) |
ISBN/ISSN |
978-7-03-048075-0 |
編著 |
劉未著 |
出版年 |
2016年3月 |
出版者 |
科学出版社 |
価格(本体) |
5,880円 |
(敦煌与絲綢之路石窟芸術叢書)既刊リストは以下のURLより ご覧いただけます★ http://www.chugoku-shoten.com/mokuji/cmokuji/tssyc/tssyc.xlsx
【内容提要】
王惠民著的《敦煌佛教與石窟營建》為“敦煌與絲綢之路石窟藝術” 叢書之一,按照敦煌石窟在不同歴史時期營建年代的先後順序, 對各時期石窟的形制與營建、石窟特點和其蘊含的特定文化意涵等 做了系統的梳理、歸納和研究,是一部對敦煌佛教與石窟營建進行 專項研究的專業性和代表性著作。
(本書は、2013年に「敦煌講座系列」の一冊として刊行された ものに大幅改定をくわえたものです)
【目録】
第一章 道俗交得:敦煌佛教寺院與石窟 第一節 佛陀足跡與佛教的産生 第二節 藉像標真與佛像的産生 第三節 敦煌佛教寺院與石窟 第二章 鑿仙窟以居禪:石窟的形制與營建 第一節 石窟形制 第二節 供養人、工匠與工程 第三節 畫稿與榜題底稿 第三章 樂傅、法良發其宗:敦煌石窟的首創 第一節 竺法護與敦煌早期佛教 第二節 北涼石塔與早期三窟 第三節 早期三窟的佛教造像題材 第四章 建平、東陽弘其跡:北朝敦煌石窟的營建 第一節 北魏時期敦煌石窟的營建 第二節 西魏時期敦煌石窟的營建 第三節 北周時期敦煌石窟的營建 第五章 禪慧雙弘:隋代敦煌石窟的營建 第一節 隋代佛教概述 第二節 隋代敦煌與敦煌佛教 第三節 隋代敦煌石窟的營建 第六章 丹青妙繪:唐前期敦煌石窟的營建 第一節 唐前期洞窟分期 第二節 唐前期敦煌石窟的營建 第三節 唐前期敦煌佛教造像題材 第七章 投誠梵宇:蕃占時期敦煌石窟的營建 第一節 敦煌陷蕃與蕃占時期敦煌佛教 第二節 蕃占時期敦煌石窟的營建 第三節 蕃占時期敦煌佛教造像題材 第八章 森羅萬象:歸義軍時期敦煌石窟的營建 第一節 張氏歸義軍時期敦煌石窟的營建 第二節 曹氏歸義軍時期敦煌石窟的營建 第三節 歸義軍時期敦煌佛教造像題材 第九章 日照流沙別一天:回鶻、西夏、元時期敦煌石窟的營建 第一節 沙州回鶻時期敦煌石窟的營建 第二節 西夏時期敦煌石窟的營建 第三節 蒙元時期敦煌石窟的營建 圖版目録 參考文獻 後記
| ━━━━━━━━━━━━━━━━━━━━━━━━━━━━━━━━━━━━━━━━━━
【2017年11月28日】 【入荷 2017.11.27】

|
書籍番号 |
77299 |
書 名 |
敦煌隋代石窟壁画様式与題材研究 |
シリーズ |
(敦煌与絲綢之路石窟芸術叢書) |
データ |
A5 423頁 |
ISBN/ISSN |
978-7-5423-4108-2 |
編著 |
楊鬱如著 |
出版年 |
2017年9月 |
出版者 |
甘粛教育出版社 |
価格(本体) |
5,100円 |
【内容提要】
楊鬱如著的《敦煌隋代石窟壁画様式與題材研究》從図像様式 與題材両方面具体研究隋代石窟芸術的創新與変革,在石窟的 布局様式與図像様式研究上,又特別関注到北斉風格的影響。 作者在研究中発現,隋代石窟芸術中豊沛的創造力并非只是単純 地接收中、西因素,而是因為新的図式、題材、思想的伝入, 刺激莫高窟原有的様式、題材等出現了新的発展。全書旨在説明 敦煌莫高窟隋代石窟芸術在吸收融会外来因素的同時,葉展現出了 独特的地方特性。
【目録】
緒論 一、研究動機與目的 二、文献探討
三、研究方法與論文結構 第一章 敦煌隋代石窟的特征與開窟背景 第一節 敦煌隋代石窟的界定與分期 第二節 敦煌隋代石窟開窟的興起與題材的転変 一、敦煌隋代石窟開窟的興起 二、南北統一后佛教宗派的発展與壁画題材 第三節 敦煌隋代石窟的芸術特徴 一、敦煌北朝至隋石窟芸術風格特征的転変 二、隋代的芸術発展與敦煌隋代石窟的風格特徴 三、敦煌隋代石窟芸術中的南朝與北斉元素 第二章 敦煌隋代石窟的壁画配置安排 第一節 隋代石窟的設計構想 一、建築式装飾模式解体 二、從西魏第249窟、第285窟到隋代第305窟 三、隋代石窟所展現的世界観 第二節 隋代石窟壁画布局模式 一、組成隋代石窟布局架構的題材 二、隋代石窟布局分類 第三節 隋代石窟的壁画構図様式 一、叙事性構図向場景式構図的転化 二、隋代的浄土思想 小結 第三章
敦煌隋代石窟壁画対外来様式的融会―宝盖図案 第一節
中国伝統傘盖的称謂與図像的演変
一、中国古代文献中的傘、盖
二、中国的傘、盖図像 第二節
印度與[牛建]陀羅造像中的盖 第三節
莫高窟北朝至隋代石窟中盖的様式
一、莫高窟北朝石窟壁画中的“盖”
二、莫高窟隋代石窟壁画中的“盖” 第四節
敦煌隋代石窟宝盖図案盛行之原因 第四章
敦煌隋代石窟壁画中図像様式的演変―以摩尼図像為例 第一節
摩尼的含義與図像定名問題
一、摩尼、摩尼宝珠、火珠的含意
二、摩尼宝珠與火珠的異同 第二節 摩尼図像 一、西域的摩尼図像 二、河西地区的摩尼図像 三、関隴以東地区的摩尼図像 第三節 敦煌莫高窟的摩尼図像 一、北朝末至隋初敦煌莫高窟摩尼図像的[女壇-土]変 二、敦煌摩尼図像向中原伝播 三、摩尼図像盛行的原因 第五章 敦煌隋代石窟的壁画題材及其継承與創新 第一節 千佛與飛天 一、千佛 二、天宮伎楽與飛天 第二節 尊像画與説法図 一、尊像画 二、説法図 第三節 経変 一、法華経変 二、維摩詰経変 三、涅槃経変 四、弥勒経変 五、薬師経変 六、福田経変 七、西方浄土変 第四節 供養人與薬叉 一、供養人 二、薬叉 小結 第六章
中国佛教授記思想與授記図像 第一節
“授記”的語意演変與大乘佛教的授記思想 第二節
漢訳論典対授記的定義及授記思想的開展 第三節
漢訳経典中的“授記” 第四節 中国的佛教授記図像 小結 第七章
敦煌隋代石窟中的弥勒授記図 第一節
弥勒授記像絵制位置與様式 一、第417窟 二、第419窟 三、第423窟 第二節 弥勒授記図像形象来源 一、交脚與思惟三尊像 二、半跏思惟像 第三節 弥勒授記図之理拠 一、弥勒上、下生経中関于弥勒授記的記載 二、図像位置変化所顕示之思想変化 小結 結論與研究展望 図版目録 参考文献 後記
| ━━━━━━━━━━━━━━━━━━━━━━━━━━━━━━━━━━━━━━━━━━
【2017年11月22日】 【入荷 2017.11.27】

|
書籍番号 |
77346 |
書 名 |
泉州湾宋代海船発掘与研究(修訂版) |
シリーズ |
|
データ |
B5 368頁 |
ISBN/ISSN |
978-7502799328 |
編著 |
福建省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編著 |
出版年 |
2017年9月 |
出版者 |
海洋出版社 |
価格(本体) |
7,590円 |
全書上下両篇,上篇“泉州湾宋代海船発掘報告”,対泉州湾 沈船的地理地貌、歴史背景、沈船発掘情况、出土文物状况等 方面進行了全面的描述。本次修訂為這篇内容増加了英文翻訳; 下篇是“泉州湾宋代海船研究論文選”,在原書的論文基礎上 補充了一篇国外学者的論文。共收21篇論文,渉及有関古沈船 的各個反面,代表了古船研究的最高成果。此次修訂還補充了 一些相関的図片。 本書可供研究古代史、中外関系史、古代貿易史、航海史、 造船史、港口史等各方面人員閲読参考。
【目録】
上編 泉州湾宋代海船発掘報告 一、海船出土地点 二、坑位和堆積層 (一)発掘面積和方法 (二)地層層次和包含物 表一 船体上部第三層出土陶瓷器登記表 三、海船出土現状及其結構
(一)海船出土状况 (二)海船結構 1.龍骨 2.船殻
3.船艙、隔板和水密 4.肋骨
5.[木危]、舵座 (三)工属具 1.絞車軸残段 2.竹纜残段 3.鉄搭勾 4.竹尺 5.木槌
6.木灰刮板 7.鑿柄 8.鉄斧 9.釘送 四、船艙出土貨物及其他遺物
(一)香料、薬物 1.降真香 2.檀香 3.沈香 表二 船艙内出土遺物総登記表 4.胡椒 5.檳榔 6.乳香 7.竜涎香 8.朱砂
9.水銀
10.玳瑁 (二)木牌、木簽 表三 船艙内出土木牌簽登記表 (三)銅銭
表四 銅銭出土艙位統計表 表五
船艙内出土銅銭年号登記表
1.唐銭 2.北宋銭 3.南宋銭 (四)陶瓷器 表六 船艙内出土瓷器残片登記表 表七 船艙内出土陶器残片登記表 1.瓷器 2.陶器 (五)銅器
1.銅鉢 2.銅勺 3.銅鈕 4.銅鈎 5.銅鎖
(六)木器
1.木制小容器 2.木小鍋盖 3.木桶檣 4.楔形木
5.木簪 6.圓形木盖 7.木塞 8.小木栓 9.長方形柱
10.長方形板 11.穿孔木件 (七)編織物
1.竹編 2.葉編 3.麻袋残片 4.縄、索 5.藤帽
(八)皮革制品 (九)文化用品 1.象棋子 2.印刷品残片 (十)装飾品 1.珊瑚珠 2.玻璃珠 (十一)果核殻 1.椰子殻 2.果核 (十二)貝殻和珊瑚 1.貝殻 2.白珊瑚 (十三)動物骨骼
1.猪骨 2.羊骨 3.狗骨 4.鼠骨 5.魚骨和鳥骨 6.船体附着生物 (十四)其他
1.玻璃 2.斉氏虹結鱗 3.黄色有機物 4.砿石和礫石 五、有関出土海船的幾個問題 (一)出土海船的年代 (二)出土海船的復原問題 1.船体的主要尺度 表八 福建地区現代木帆船的尺度 表九 歴代各類船舶的長寛比 2.甲板和上層建築 3.主要属具 (三)出土海船與宋代造船業 (四)海船的航線與宋代海外貿易 (五)海船的沈没與宋末的泉州港 A Report on the Excavation of the Song Boat
in the
Quanzhou Bay
下編 泉州湾宋代海船研究論文選 関于泉州湾出土海船的幾個問題 泉州湾宋船結構的歴史分析 対泉州湾出土的宋代海船及其復原尺度的探討 対泉州湾宋代海船復原的幾点看法 我国古代航海用的幾種水時計 我国古代航海用的量天尺 泉州宋船木牌木簽考釈 泉州湾出土宋代海船的進口薬物在中国医薬史上的価値 宋船出土的小口陶瓶年代和用途的探討 泉州湾出土宋船中果品種子的研究 泉州湾宋船出土象棋和印刷品考證 泉州湾宋代海船上貝類的研究 泉州湾出土宋代海船木材鑑定 泉州湾宋代海船木材與泉州地区現代木材室内平衡含水率的比較 研究 泉州湾宋代沈船中乳香的薄層色譜鑑定 泉州湾出土宋代木造海船艙内降香的顕微鑑定 泉州湾出土宋代木造海船艙内降香的化学鑑定 “小黒子”原来是斉氏虹的結鱗
―泉州古船出土物鑑定中的一個疑難問題的解决 泉州古船出土竹器的保護・ 泉州湾宋代海船沈没環境的研究 中国福建泉州古船 The Ship
from Quanzhou,Fujian Province,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後記
| ━━━━━━━━━━━━━━━━━━━━━━━━━━━━━━━━━━━━━━━━━━
【2017年11月19日】 【入荷 2017.12.6】

|
書籍番号 |
77326 |
書 名 |
中央研究院歴史語言研究所蔵元代石刻拓本目録 |
シリーズ |
(中央研究院歴史語言研究所目録索引叢刊) |
データ |
A4 644頁 (精装) |
ISBN/ISSN |
978-9860537048 |
編著 |
洪金富主編:王巧渝、陳毓華、趙琦、黄意静、許正弘、魯芳助編 |
出版年 |
2017年12月 |
出版者 |
中央研究院歴史語言研究所 |
価格(本体) |
8,000円 |
《中央研究院歴史語言研究所藏元代石刻拓本目録》收録元代石刻拓本 802幅,其他14幅,凡816幅。有文有圖。一石多拓,則擇優攝製為圖。 文則著録品名、年代、高廣、出土地、撰文書丹等人名氏、鈐印及題跋、 著録和研究等。
目 次
序
ⅰ 目次 ⅲ 編著凡例 ⅴ 目録 ⅸ 元代石刻拓本目録 元代石刻 1 元代復刻 369 後代復刻 371 不詳疑刻 373 附録
元代石刻資料詳録表 377 元代帝系表
545 元代年暦表 546 徴引文獻曁略語 547 索引 561 碑影 605
| ━━━━━━━━━━━━━━━━━━━━━━━━━━━━━━━━━━━━━━━━━━
【2017年11月16日】 【入荷 2017.11.27】

|
書籍番号 |
77322 |
書 名 |
元史及民族與辺疆研究集刊 第32輯 |
シリーズ |
|
データ |
B5 260頁 |
ISBN/ISSN |
978-7-5325-8521-2 |
編著 |
劉迎勝主編 |
出版年 |
2017年7月 |
出版者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価格(本体) |
4,080円 |
【目録】 《元史》会注考証 《元史61成宗紀一》至元三十一年史事箋證……………毛海明(1) 〇元史研究 元朝末代中書右丞相也速行迹及其與時局関系探究……張岱玉(31) 蒙元朝的必闍赤與脱卜赤顔………………………………朱翠翠(42) 元大徳《南海志61税粮》浅釈………………………………曹猛(56) 試論元代後記的忠義観念及其在明代的発展 ―以余闕的彰顕為中心………………………………于磊(63) 海疆與海洋活動史研究 鯨川與鯨海小考:古代東亜図籍中的日本海 ―韓日有関日本海/東海名称争議的中国視角 ……劉迎勝(72) 舎市舶取博易:宋朝與交州辺境貿易体系形成原因再析 ……………………………………………………………陳少豊(79) 從明朝與日本之間国書中年号、称謂和国王印的変化看東亜関系 ……………………………………………………………趙瑩波(90) 三藩之乱期間琉球王国的外交抉択 ―以《華夷変態》的記載為中心 ……………………陳波(103) 〇民族、宗教與辺疆研究 猜忌的同盟者:朝鮮王朝與明東江鎮交渉史考論(1621-1637) ………………………………………………………… 王桂東(115) 西蔵問題之所在及中英[ロ葛]厦両国三方之間関系的演変 ……………………………………………………………
張皓(142) 〇文献研究 再論《征蒙記》與《行程録》的真偽問題 ―王国維《南宋人所伝蒙古史料考》補正 …………趙宇(160) 鄭和永楽十二年泥金書経卷浅析 …………………………邵磊(170) 〇読書札記 《宋史》卷四九○《外国伝六》校勘札記 ……………孫小敏(188) 《元史61百官志》“照磨兼承発架閣”釈誤 ……………高仁(191) 《元史》点校拾遺六則 …………………………………楊暁春(195) 元王翰石刻書法考釈一則 ………………………………劉伝賓(197) 《元史61百官志》右阿速衛条証誤 ……………………蔡晶晶(201) 《史集》、《聖武親征録》勘誤一則 …………………張暁非(206) 〇研究綜述 2014年中国蒙元史研究綜述
…………………管栄偉 湯陸傑(209) 〇南海研究訳文 3-13世紀的南海海域世界―中国的南海貿易和南海信息 ………………………(日)桃木至朗撰 馮軍南訳于磊審校(223) 忽必烈朝初期的南海招諭研究―泉州的軍事、交易集団及其網絡 …………………………………… (日)向正樹撰 于磊訳(237) 投稿須知 …………………………………………………………(250)
| ━━━━━━━━━━━━━━━━━━━━━━━━━━━━━━━━━━━━━━━━━━
【2017年11月9日】 【ご注文承り中】

|
書籍番号 |
77307 |
書 名 |
文選旧注輯存(全20冊) |
シリーズ |
|
データ |
A5 (精装) |
ISBN/ISSN |
978-7550625396 |
編著 |
劉躍進編著 徐華校訂 |
出版年 |
2017年10月 |
出版者 |
鳳凰出版社 |
価格(本体) |
105,000円 |
本書選用南宋淳熙八年(1174)尤豪刻本為庶本,以敦煌吐魯番本 (英藏、法藏、俄藏)、日本古鈔本(猿投神社藏、九條家藏、 上野精一氏藏、宮内庁藏、三條家藏、東寺觀智院藏等)、 楊守敬過録日本室町本、陳八郎本、朝鮮正德本、北宋國子監本 等為參校本,從目録、版本、校勘等角度対"《文選》學"史上 産生的宋代以前重要注釋進行了系統整理。大體按照注釋産生的 時代前後順序,將"李善所引各家舊注"、"李善注"、"五臣注"、 "《文選集注》所引各家唐人舊注",排比匯集於對應的詩、文句後。 舉凡渉及原文異同、字音訓釋及相關評論等内容,特別在案語中 略有説明辨析;而対那些糾纏不清的問題,或者只是一家之説的判斷, 不再繁瑣徴引,同時吸收相關研究成果,結合已建見,加以辨析説 明。本書堪稱《文選》舊注新意的集大成之作,它的版定將嘉惠學林, 升拓"《文選》學"研究的領域,使學者對《文選》生出一種具體 而微的整體觀照,同時也將會為中國古代文學闡釋學的研究提供 寶貴的經驗,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値。
《内容紹介等は以下のURLからご覧いただけます(PDF)》 http://www.chugoku-shoten.com/mokuji/cmokuji/77307/77307.pdf 《文選旧注輯存》20冊各冊巻数、類目 (小字爲大類下的小類) 第一冊:文選序 第一巻 賦甲 京都上
第二巻 賦甲 京都上 第二冊:第三巻 賦乙 京都中 第四巻 賦乙 京都中 第五巻 賦丙 京都下 第三冊:第六巻 賦丙 京都下 第七巻 賦丁郊祀 耕籍 畋獵上 第八巻 賦丁畋獵中 第四冊:第九巻 賦戊畋獵下 紀行上 第十巻 賦戊紀行下 第十一巻 賦己遊覧 宮殿 第十二巻 賦己江南 第五冊:第十三巻 賦庚物色 鳥獣上 第十四巻 賦庚鳥獣下 志上 第十五巻巻 賦辛志中 第十六巻 賦辛志下 哀傷 第六冊:第十七巻 賦壬論文 音樂上 第十八巻 賦壬音樂下 第十九巻 賦癸情 詩甲補亡 述徳 勸勵 第七冊:第二十巻 詩甲獻詩 公讌 祖餞 第二十一巻 詩乙詠史 百一 遊仙 第二十二巻 詩乙招隠 反招隠 遊覧 第二十三巻 詩丙詠懐 哀傷 贈荅一 第八冊:第二十四巻 詩丙贈荅二 第二十五巻 詩丁贈荅三 第二十六巻 詩丁贈荅四 行旅上 第九冊:第二十七巻 詩戊行旅下 軍戒 郊廟 樂府上 第二十八巻 詩戊樂府下 挽歌 雜歌 第二十九巻 詩己雜詩上 第一〇冊:第三十巻 詩己雜詩下 詩庚雜擬上 第三十一巻 詩庚雜擬下 第一一冊:第三十二巻 騒上 第三十三巻 騒下 第三十四巻 七上 第三十五巻 七下 詔 冊 第一二冊:第三十六巻 令 教 文 第三十七巻 表上 第三十八巻 表下 第一三冊:第三十九巻 上書 啓 第四十巻 彈事 牋 奏記 第四十一巻 書上 第四十二巻 書中 第一四冊:第四十三巻 書下 第四十四巻 檄 第四十五巻 對問 設論 辭 序上 第一五冊:第四十六巻 序下 第四十七巻 頌 賛 第一六冊:第四十八巻 符命 第四十九巻 史論上 第五十巻 史論下 史述賛 第一七冊:第五十一巻 論一 第五十二巻 論二 第五十三巻 論三 第五十四巻 論四 第一八冊:第五十五巻 論五 連珠 第五十六巻 箴 銘 誄上 第五十七巻 誄下 哀上 第一九冊:第五十八巻 哀下 碑文上 第五十九巻 碑文下 墓誌 第六十巻 行状 弔文 祭文 附録一 附録二 後記
| ━━━━━━━━━━━━━━━━━━━━━━━━━━━━━━━━━━━━━━━━━━
【2017年11月2日】 【入荷 2017.10.30】

|
書籍番号 |
77228 |
書 名 |
尼雅遺址与于[門<眞]史研究 |
シリーズ |
|
データ |
A5 430頁 |
ISBN/ISSN |
978-7100134255 |
編著 |
孟凡人著 |
出版年 |
2017年9月 |
出版者 |
商務印書館 |
価格(本体) |
5,500円 |
【目録】
尼雅遺址研究 尼雅遺址概述 尼雅遺址考古学術課題構成略説 尼雅怯盧文簡牘的年代與[善β]善王統 尼雅怯盧文簡牘所記人物組合與紀年構成略析 尼雅59MNM001号墓的時代與新疆怯盧文資料年代的上限 怯盧文簡牘記載的都善行政建置與職官系統 怯盧文簡牘所記“凱度多州”及“阿瓦納”衙署方位考 精絶王治所方位與精絶故址範囲探析 ―以尼雅N.XIV遺迹為中心展開探討 怯盧文簡牘封泥無“[善β]善郡尉”印文,西晋未設置[善β]善郡 貴霜統治[善β]善和于[門<眞]是依托怯盧文簡牘臆想而虚構的假説 怯盧文簡牘所記supiya人及其與蝋羌的関系略説 附録一 尼雅遺址出土漢文簡牘録文 附録二 怯盧文漢文訳名対照表 于[門<眞]史研究 漢至北魏時期于[門<眞]王統考 隋唐時期于[門<眞]王統考 五代宋初于[門<眞]王統考 于[門<眞]国都城方位考 唐代于[門<眞]境内外交通概述 661号于[門<眞]怯盧文簡牘與怯盧文《法句経》的年代 敦煌《粟特古書簡》第二号書信的年代及其與661号怯盧文簡牘年代 的関系 于[門<眞]漢怯二体銭的年代 主要参考史料 索 引 後 記
| ━━━━━━━━━━━━━━━━━━━━━━━━━━━━━━━━━━━━━━━━━━
【2017年10月24日】 【入荷 2017.10.30】

|
書籍番号 |
77215 |
書 名 |
宋画国際学術会議論文集 |
シリーズ |
(浙江大学芸術与考古研究 特輯1) |
データ |
B5 564頁 (精装) |
ISBN/ISSN |
978-7308170338 |
編著 |
浙江大学学術与考古研究中心編 |
出版年 |
2017年9月 |
出版者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価格(本体) |
13,500円 |
【内容提要】
繆哲主編的《浙江大学芸術與考古研究》是《浙江大学芸術與考古 研究》“特輯”系列的第一号。收録的論文,最初発布於2014年 浙江大学“宋画国際学術会議”,後経報告者修改、拡充而成。 如石慢教授序言中説的,2014年的“宋画国際学術会議”,是近 二十年来引起最多関注的宋代絵画学術会議。対浙江大学芸術與 考古博物館、浙江大学芸術與考古研究中心而言,此次会議則確立了 我方会議組織及論文編輯的専業標凖:受邀與会者提前一年提交報告 内容,接受其他受邀者評議;報告之後,與会者閉門対毎一報告做 進一歩評議;会後一年内,與会者根拠評議意見,形成論文,最終 作為《浙江大学芸術與考古研究》“特輯”出版。2014年以来,浙江 大学芸術與考古博物館、芸術與考古研究中心毎年挙辧一次不同専題 的芸術史学術研討会,会議與報告的組織,皆努力遵循此次会議 確立的標凖,以期対芸術史領域的学術進歩作出実貭推進。這些会議 論文,將陸続作為《浙江大学芸術與考古研究》的“特輯”出版。
【目録】
〇説明與致謝 〇Introduction:The Challenge of Song Painting 〇版畫與繪畫的互動一從宋元佛教版畫所見之宋畫元素談起 〇1200年前後的中國北方山水畫一一兼論其與金代士人文化之互動 〇同悟真如:劉松年畫《羅漢》三軸及其畫史意義 〇《重屏會棋圖》背後的政治博[亦/廾]一兼析其藝術特性 〇繁花、嬰戲與?髏:尋覓宋畫中的端午扇 〇Zhang Yinchun(1869-1922)and the Authentication
of Song Paintings for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ca.1 9 1 5 〇Song Paintings of
Confucius 〇郭熙與小景 〇梁楷《出山釋迦圖》的諸問題 〇The
Subject in Wen Tong’S Ink Bamboo 〇Collaborative Painting at the Early Song
Directorate of Construction 〇挽舟人色:徐鉉、郭忠恕、王禹?、蘇軾流放視角下的《江行初雪》
與《雪霽江行》
| ━━━━━━━━━━━━━━━━━━━━━━━━━━━━━━━━━━━━━━━━━━
【2017年10月24日】 【入荷 2017.10.23】

|
書籍番号 |
77229 |
書 名 |
出土文献与先秦文学批評思想研究 |
シリーズ |
|
データ |
| | |